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经济外交考验中国胸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3:12 世界新闻报

  周永生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都要求中国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广阔的胸襟、更现实的精神,与世界各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密切的交往。

  中国经济外交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4年
8月、2004 年8月以后至今三个阶段。

  中国经济外交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是学术界开始引进并使用经济外交概念,是对经济外交进行介绍和研究的起 步时期。

  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4年8月,由于媒体和学者使用经济外交概念的频率逐渐增多,自然会影响到政府层 面的使用。政府内部一些高级官员频繁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引起了某些部门内部比较激烈的争议。讨论虽未取得公认的结果 ,但反对使用这一概念的呼声在一段时期内明显占据了上风。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 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经济外交中的经济性本 身就属于和平的范畴,而且还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自身的发展,因而,经济外交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经济外交要求更广胸襟

  用温总理的话说,我们不仅要借此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而且,还要促进与世界 上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双赢、共赢、共同发展是

中国经济外交的主要特色。经济外交是中国与世界各地区、各国衔接的重要 手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都要求中国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广阔的胸襟、更现实的精神,与世界各个 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密切的交往,形成中国式软力量。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目前已高达70%以上,远远超过日本(25%)、美国 (20%);在外资利用方面,除一些战略性领域外,中国基本都对外国实行开放,到2005年,中国已累计利用外资60 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对外资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这种大幅度的开放政策,使经济外交必然深入到所有大规模开放的领域,要比以前有更多的交涉机会,承担起更多的 交涉责任。这对经济外交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与日美的经济外交大不同

  翟东升

  中国的经济外交,经历了以经济为手段谋求政治和外交目标的阶段,继而又经历了以谋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实用 主义阶段,目前所处的是经济和政治、外交开始趋于平衡的阶段,但追求经济利益仍然是中国的重点。

  “经济外交”现在被比较多地提及,但其实它也不是新的东西,国际上不是,在中国也不是。

  日本经济外交条件多

  在经济外交方面,日本使用得最多的是对外援助,包括政府援助,即ODA。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这种援助的另外 一个方面是制裁。

  通常是援助某国的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但日本所援助的钱从来不是一次性支付的,在一段时期内,日本就要求 受援国与它互动和接触,一旦受援国没有满足它的条件,它往往是不再继续给钱。

  对中国的ODA问题上,日本也是这样做的,这中间绝大部分不是无偿援助。日本在ODA当中不但没有失掉什么, 反而是获益的,因为日本当时资本很充裕,需要为这些钱寻找出路。

  战后以来,日本一直是把经济作为目的,政治和外交作为手段。现阶段,日本则比较明显地以经济为手段,去获取政 治利益。如以大笔的对外援助寻求“入常”等;还有中俄石油管线项目上,日本许诺俄罗斯大笔的金钱,但实际上是在拆中国 的台,为的是政治和战略的收益,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步伐。

  美国常搞经济制裁

  美国的经济外交更多是使用禁运的方法,贸易制裁等手段。美国主要是在谋求政治目标,所以美国理所当然的会把诸 如“人权”、“民主”、“自由”等条件附加进去。甚至是掏钱来帮助某些国家的反对派来推翻现政府,从中牟取政治利益。

  中亚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就是如此,资金来源就是美国的国际开发署。

  可以说,要是想获得美国的政府援助,那你就必须符合美国所谓的促进自由和民主的要求。在美国老百姓的眼里,美 国对外援助似乎是占了政府开支中的25%,但是实际上是0.5%。

  中国注重务实与多赢

  中国的经济外交不像美国、日本那样咄咄逼人,经历了以经济为手段谋求政治和外交目标的阶段,继而又经历了以谋 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实用主义阶段,目前所处的是经济和政治、外交开始趋于平衡的阶段,但追求经济利益仍然是中国的 重点。

  如中国对德国和法国的这两次大采购并不意味这中国特别寄希望于它们在欧盟对华武器解禁问题上发挥多么大的关键 作用。因为解禁是需要欧盟2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才可以解禁的。但这一采购确实能大幅增进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