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环球时报:2005年中日关系缘何风雨飘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9:15 环球时报

  日本刮起两股风:一股是历史翻案风;一股是“中国威胁”风

  日本风在中国化为两场雨:一场是4月中国民间抗议日本右翼的怒雨;一场是中国拒绝在各种场合安排中日领导人会晤的冷雨

  风雨飘摇的一年

  2005年的中日关系可谓风雨飘摇。“风”来自日本,主要有两股:一股是历史翻案风,即借二战结束60周年和日俄战争100周年之机,日本政府4月份批准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国会8月份发表删除侵略表述的《战后60周年决议》,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另一股是所谓的“中国威胁”风。2月,日美安保会谈首次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4月的日本外交蓝皮书和8月的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威胁”表示“严重关注”;10月,日美两国就军事一体化问题达成中期协议;12月22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称,中国加强军力“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这种表述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还是第一次。至此,2005年的中日关系似乎要在“威胁”声中落幕了。

  日本“风”吹到中国后,化作了两场“雨”:一场是4月的怒雨,即针对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教科书等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爆发大规模涉日游行。另一场是12月的冷雨,即鉴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在东亚峰会上,中国拒绝在各种场合安排中日领导人会晤。

  可以说,在风吹雨打之下,目前的中日关系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高层接触停滞;经贸合作下滑;战略协调减少;对立意识增强。高层接触除4月份中日首脑在亚非峰会上有一次会谈外,两国总理、副总理、外长级会谈机制皆陷于停滞。经贸合作方面,政冷引发经冷的现象十分突出。据日方统计,2001年以来日本对华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2005年1月至8月同比只增长了3.2%。在中国的外贸总额中,对日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2004年日本已从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估计今年这种下滑趋势将难有好转。战略协调方面,中日有关东海问题的争端虽几经谈判,但始终难有进展。与此同时,无论是俄输油管道的走向,还是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日本都不断搅局,拒绝战略协调。在国民情感层面,状况也令人担忧。12月,日本《读卖新闻》和美国盖洛普公司联合进行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日本人认为日中关系“糟糕”,这一比例创历史新高。

  “十大新闻”中尚存一丝暖意

  对于2005年的中日关系,日本媒体有自己的解读。12月20日,日本共同社中文网评出日中关系十大新闻。据记者了解,这在日本媒体中还是第一次。在这十大新闻中有6条是负面的,4条是正面的。负面新闻包括:4月,针对日本“争常”、日本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发生大规模游行;10月17日,小泉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日中首脑在第三国的会谈也进入中止状态;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批准了帝国石油公司试开采东海油气田的申请,中国也加快了东海油气田的开采进程。两国政府进行了数次磋商,仍无结果;2月和10月,日美两国举行安保磋商委员会会议,全面加强军事一体化;遗弃化学武器处理等历史遗留问题进展缓慢,中国战争受害者提出的诉讼相继败诉;日本计划2008年停止对华日元贷款。正面新闻依次为:日中两国民间交流扩大,两国就针对中国的团体旅游签证发放范围扩大到中国全境一事达成一致,日本访华人数、中国旅日人数、中国留日人数都在增长;日本财务省1月底公布,日中贸易额首次超过日美;遣唐使墓志在日本展览引起轰动;中国刮起福原爱(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她参加了中国的乒乓球联赛)旋风。

  解读十大新闻不难发现,一些老问题出现了新变化。如台湾问题因被纳入日美“共同战略目标”而变得更加复杂;靖国神社问题也因小泉第5次参拜上升为“日本首相是否都要年年参拜”的新问题。反观正面新闻,两国政府间一件也没有。民间交流和中日贸易虽然值得肯定,但是统计数据都集中在上半年,有去年“政冷经热”延续至今年的因素,2005年全年的情况如何还有待观察。日本遣唐使墓志和福原爱在往年也许挤不进排行榜,今年却充分反映出两国文化交流在不断前进。

  今年,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不断在变

  日本民众今年对中国的印象经历了几次波折。第一次发生在4月,中国爆发涉日游行后,日本媒体大多进行了片面报道,镜头集中在游行人群的过激行为上,很少分析事件背景。许多日本国民对中国人的举动极不理解,舆论调查显示,有6成日本人认为这是中国方面的问题。不过,虽然当时日本右翼反华活动很猖獗,但日本国民最后还是比较克制。这次游行使日本政府受到了很大震动。此前,日方对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认识不足,游行过后,日本政府体会到了民意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第二次是日本“争常”受挫后,日本人开始重新认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他们更加关注中国,对中国的认识也趋于理性,对和中国有关的负面新闻开始有了一些抵抗力。第三次是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两国国民相互的印象进一步恶化,日本财界和经济界越来越着急。在中日旋涡中,中日民间友好团体值得一提。4月份,有些一辈子致力于日中友好的日本友人要求退出日中友协,但最终两国友好团体还是同心协力渡过了难关,日中友协在阻止地方教委采用右翼历史教科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今年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因为中日关系恶化而遇到麻烦,但记者和日本同行最大的困惑就是中日之间缺少和谐、感人的话题,像上世纪80年代的《札幌之夜》那样的文章见不到了。今年只有文化交流是一个亮点,孔子、中国民族音乐、汉语等中国文化元素在日本逐渐红火起来。多家大学加强汉语班,报考汉语班的日本学生不断增多,有日本媒体形容,日中关系正在从“政冷经热”转向“政冻经凉文热”。

  中日关系为何走到这步田地

  导致2005年中日关系倒退的因素很多,许多日本媒体分析认为,深层原因是中国迅速发展使中日两国在各方面的竞争加剧,旧经验已经不适应新现实。但中方则认为两国交恶责任在日方。正是日本动摇和试图突破以三个共同文件为基础的中日关系,两国关系才进入寒冬。

  首先是历史问题。这一问题格外突出是因为日本的国家定位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近乎根本的转变。日本对修改宪法的执著、对武士道文化的珍视、乃至对象征性天皇的实用取向,都显现出今天“大国化”、“普通国家化”的日本仍在做“帝祚永延”的美梦,历史认识问题已不仅仅关乎过去,而是直接关系到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是日本的内政问题。小泉9月率自民党在众议院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成立强硬内阁,使得高官个人性格的偶然性因素与大势发展的必然性因素产生联动。目前,以小泉为首的森(喜朗)派在自民党内一派独大,昔日主张日中友好的派系,在森派打压下基本上大势已去。由于内政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外交,所以在当今日本的政治格局中几乎看不到推动两国关系的意愿和两国关系解冻的趋势。

  第三是日本对外部环境出现了误判。这导致日本在其最重视的日中美和日中韩两个三角关系中,能动性日趋下降,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日中美的大三角中,虽然现阶段美日关系仍高于美中关系,但长远来看,中国才是美在东亚的战略核心和全球的战略重点,美国希望与中国一起建立和维护国际秩序,而这种“全球性”的角色是日本无法扮演的。12月,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之际,日本表现得有些不自信。对于佐利克陪同戴秉国前往参观罗斯福故居之举,日本《产经新闻》惊呼:美中仿佛再现同盟,日本不可高枕无忧。在日中韩的小三角中,日本以离间中韩为调整三者关系的基本手段。但其忽视了中韩难被分化的两点最基本的现实,一是两国在历史上的遭遇和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十分接近;二是在现实中,中韩都坚持立足亚洲的方针,步调趋于一致,这不但赢得了东亚各国的尊重,也使日本明显处于二对一、多对一的尴尬局势中。

  2006年的中日关系阴晴难测

  2006年可预见的会刺激中日关系的事件可能不多,但可以确定,小泉不会放弃参拜靖国神社,他的接班人可能也不会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少资深外交家建言,必须加强两国政党、经济界以及国民之间的交流,保持冷静,维持和修补日中关系,等待契机改善两国政府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明年的中日关系才有可能拨云见日。▲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3日第十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