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知识圈里的“法律人”与“法律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8:32 正义网-检察日报 | |||||||||
七、学界篇——知识圈里的“法律人”与“法律事” 1、400学者签名呼吁“维护学术尊严” 5月30日,天津市河西区法院一审判决:天津市语言学会因举报并公开批评天津市外国语学院教师沈履伟涉嫌剽窃构成了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此判决引发了由400多名学者签名
2、儒学研究者涉嫌“走私人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教授、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郑家栋涉嫌利用访问美国的机会,先后将6个“妻子”带往美国滞留不归。6月10日,郑家栋被警方刑事拘留。由于郑家栋的学术专长为儒家哲学与儒家思想史,故此事引发了一场关于做学问与做人的关系的争论。 3、人大法学教授集体“跳槽”北师大 8月18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秉志率人大法学院4名业务骨干,“跳槽”北师大,由此引发了人们对高校法学教育体制和人才流动的思考。 4、周国平一年两度被诉侵权 因为使用“垃圾、伪书”等字眼批评盗用自己名字出版的《纯粹的智慧》一书,周国平被该书部分内容的实际作者李保华告上法庭。12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公开审理了该名誉侵权案。一周之后,周国平再因名誉权纠纷被另一原告曹天予推上了北京市二中院的法庭,曹称周在《岁月与性情》一书中使用化名丑化了自己。 5、法学院副院长被指剽窃论文 从今年3月16日起,署名张斌的网友陆续在学术批评网发表四篇文章,称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撰写的《经济社会学》一书存在严重剽窃现象。9月15日,武大社会学系王进等7名老师在学术批评网发表公开信,并在武汉大学广为散发,信中称“经过我们的核查,张斌的举报材料所列问题属实”。而周长城则认为,“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批评,张斌的举报材料所列问题大部分都不存在。” 11月3日,武大社会科学部召集社会学系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宣布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此事的调查结果,认为《经济社会学》只存在注释不规范的问题。 参与复查《经济社会学》一书的7名社会学系老师当场表示抗议,并表示将继续追究。 6、贺卫方停招研究生 6月23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学术批评网上公开提交了一份《关于本人暂停招收硕士生的声明》,正式对外宣布他将自2006年起,不再招收法律史专业研究生。此后,人们对贺卫方该不该以及能不能停招研究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7、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 5月底,外交学院的部分教授宣布,从今以后,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要收取采访费,否则拒绝接受采访,采访费的价格至少每小时200元。收费理由是,接受采访要花费很大精力,而且常常要涉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收费是否合理合法,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议。 8、学术真伪之争升级为人身攻击 10月12日,著名学者方舟子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发表署名“严晋”的举报投稿《学术界罕见的骗局:评于建嵘的成名之路》,质疑农民问题学者于建嵘的身份及道德操守等问题,于建嵘给该网站发去了答复文章,对其质疑逐一回应。如果事情一直如此演变下去,那就只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学术真伪之辩而已。但从此,两位著名学者开始你来我往,在各种檄文中出现了“杂种”、“地痞流氓”等字眼。最终使正常的学术之争升级为人身攻击。随后,方舟子评价《南方周末》在报道二人之间的争论时未能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认为“《南方周末》现在真是堕落了!”
相关专题:法治影响生活2005蓝皮书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