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给大学一记无声的耳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8:35 山西晚报 | |||||||||
[新闻回放] 据本报今日报道:全国第一个学生票大卖场———西安2006年春运学生票集中售票处,元月3日正式开始售票:当地大学生在现场排成足有一公里的“长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购买返乡火车票。 目睹如此盛大的学生受冻购票场面,我们不能不发出这样一个疑问:大学生为什么不集体预订团体票,以免排队之苦呢?在购买火车票问题上,除了铁路部门,他们身后不是还
学生团体票何以受冷落?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随着学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大学)对组织订购团体票这样既要出力又无利可图的事情缺乏积极性。这样的事实,无疑令人齿冷和愤怒———作为教育机构的大学,与做“买卖”的还有什么区别?退一步,即便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讲,大学不为学生购票提供积极周到的服务,也是说不过去的。众所周知,市场交易最讲究“公平对等”,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我们知道,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如今的大学学费已涨了50倍不止,既然如此,当年几百元学费尚且能享受的团体购票服务,今天学费成倍增长的大学生———教育消费者,何以反而享受不到、或者即使享受到了也质量低劣(不保证时间、车次、座别)?这样的市场交易、教育消费,仅就商业伦理而言,又有什么公平公正性? 对于学校提供集体订票服务的细节,大学生们或许不愿苛求,或许虽有想法却苦于没有渠道向校方传达。然而,为了一张返乡车票,大学生在凛冽的寒风排成一公里的“长龙”,无异于一记打在大学脸上的无声耳光!什么是大学精神,或者是个高深的话题,难以三言两语说清,但我想,其必须恪守的精神伦理底线不至于太复杂。起码,在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这样的细节上,能少一点市侩的惟利是图应该成为其中之一。 □张贵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