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台湾2005年大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1:46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胡一渊) 2005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对于站在风口浪尖的台湾人来说,无疑充满了否极泰来的愿望。在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的时间中,台湾人的生活中有三大主题,那就是两岸关系,台湾政治和身边生活,这三大主题在2005年中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也成就了两岸和岛内的佳话。所以2005年,历史奉献给台湾人的“尾牙”会是更好的祈愿。

  从两岸互动上说,2005这一年无疑是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以来,最体现良性趋势的一年。在年初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的时候,岛内的政治评论家们多数并没有想到,连战和宋楚瑜会在紧随其后,踏出关键性的一步,而对于郁慕明来说,这些年他常来常往,也非奇事。短暂的时间中两人相继访问大陆,对于两岸政党关系的推动,和两岸民间往来的鼓舞作用,是最有标榜意味的。连宋访问大陆,在陈水扁的民进党来看,也是具有历史性冲击力的。台湾之所以可以滋生独立的土壤,不但因为他们成长于戡乱时代的特定历史中,更因为他们对于两岸的无知,并且把这种无知传播到整个社会。

  因此,2005年更多的台湾人去大陆走走,也是放下刀兵,立地成佛的好处。一来二去,

李敖先生也踏上大陆土地。他在大陆访问中所说、所想和所感,其实正代表了一代台湾知识分子长期在岛内舆论的传播下,对于大陆政治的恐惧。消除恐惧的最好方法,无疑就是亲身体会今天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但是2005年也是两岸关系和两岸知识分子损失最大的一年。值得哀恸的是,年初海基会会长辜振甫老辞世,年末海协会汪道涵先生过身。汪辜相逢一年间,是天妒英才,也是对两岸关系的新考验和新召唤。两岸不会再有汪辜这样身居庙堂,德高望重的智士,但是正如岛内媒体的评论所说的,两岸关系以待来人。我们终将离开汪辜智能的荫庇,而另外寻找前进的道路,这也给今天焦仁和、黄仁伟一代年轻人提出了新的使命。

  岛内政治风云变幻是台湾人2005年的第二个礼物,也可以说是多数台湾百姓用选票出了一口恶气的方式。

国民党主席连战是2005年最大的赢家,他作为20世纪后半叶开始第一个踏上大陆土地并且推动政党往来的主席,已经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激流勇退,让贤青年一代,是他最明智的选择。其实在当时的新主席选举中,无论王金平还是马英九,各有其在台湾政治中的长处,因此对于国民党来说,无论是谁当选,国民党都已经获得了其在今后几年中的政治制空权。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澳门开出赌盘难分高下的原因。

  更值得人们记忆的则是下半年的台湾“三合一”选举。倒不是因为从结果上看,这场选举泛蓝阵营获得了绝对的胜利,更是因为从过程中来看,选民们的心态为政党轮替交出了一份中期报告。台湾选民对于岛内政治的基本判断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陈水扁等人在政治舞台上的谎言。这种基本判断,不分蓝绿。对于大多数普通选民来看,他们其实对于哪个政党做“执政党”并不太在意,但是问题在于,“执政党”必须实现对于台湾民生的基本承诺,更应该跳出政治斗争和街头选举的框架,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岛内媒体的统计显示,超过20%的泛绿选民选择不投票,超过10%的泛绿选民倒戈,请问这个责任要怪谁?

  身边的生活依然如常,人们都在拼经济,拼生计。而对于台湾岛内的政党来说,改革是2006年所必然的话题。因为国民党的主席尘埃落地,只是新一轮政治博杀的开始。这种博杀已经在2005年底民进党传出的不和谐声音中展开了序幕。不但泛蓝阵营需要共主,泛绿阵营也会在2006年找到自己的政治出路。其实政党只是利益群体的代表,台湾最大的利益群体无疑是整个台湾2300万人民。他们所需要的安定、稳定的两岸关系,发展、进步的台湾经济以及更加稳固的社会福利体制,是政党改革和发展的终极走向。从这一点来看,其实2006年的看点已然展现出来。

  选,是一种民主,而举,是一种姿态。2005年台湾岛内所发生的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台湾长期陷入的“选而不举”的困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逃离旧的一年,给新的一年一份信任的理由,也是我们逐渐走出两岸冰点,向长辈们执行我们的承诺的时候。“我们不能一直在过去,就像丘吉尔讲的,永远地为了现在和过去在那里纠缠不清的话,那你很可能就失去未来。”连战在北大的话仍然发人深省。在年底的“三合一”选举中,两岸议题已经逐渐离开台湾政治的中心地带。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到了某一天,台湾的政党轮替不再以两岸议题为福为祸,那么台湾的发展必将指日可待。2006年短短的365天能够做到吗?我希望。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