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北京全方位立体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0:10 北京日报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对外交往活动频繁,外事工作任务繁重。去年市外办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整合优势资源、注重开拓交往渠道、注重优化涉外环境、注重强化外事管理,全市外事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开放、多层次交流、宽领域合作、布局合理、形式多样、蓬勃发展、成效突出的良好局面。”回顾去年全市外事工作,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柳荫十分欣慰。

  谈及2005年的外事工作,杨柳荫如数家珍:“2005年本市接待外国市级团组57批,市级领导出席外事活动666场次,新结了6个友好城市,友城数量增至33个,成功举办了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和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北京全方位、立体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847位代表出席《财富》论坛创历届之最

  “《财富》论坛总体规模和规格创历届《财富》论坛之最,共有847位代表出席了这届论坛活动,其中参会外宾586人,参会外国企业252家,包括77家全球500强和12家《财富》500强企业。”在介绍去年《财富》论坛这次空前盛会时,杨柳荫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和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分别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为主题,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国际活动与会人员层次高,影响力广泛、深远。诺贝尔论坛首次在京举办,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5位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出席,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亚洲也是第一次。

  数百名中外记者,尤其是众多境外主流媒体纷纷被吸引前来采访报道,使北京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成为全球经济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宣传了首都“新北京、新奥运”的良好国际形象,提升了北京市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积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他还透露,2006年还将举办诺贝尔论坛,主题将围绕生命科学,届时将邀请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席。

  填补在东欧和中美洲地区的友城空白

  在回答记者有关去年本市友城工作的进展情况时,杨柳荫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本市友好城市工作又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实现了与西班牙马德里大区、希腊雅典市、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古巴哈瓦那市、菲律宾马尼拉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友城数量增至33个,突破了近几年缔结友城徘徊不前的局面,填补了本市在东欧和中美洲地区的友城空白,友城布局更趋合理。同时还进一步深化了友城交流与合作,与古巴哈瓦那结好同时签署10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与韩国首尔签署《北京———首尔交通备忘录》,与澳大利亚堪培拉签署《北京———堪培拉水务合作协议》;与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合作圆满完成“亚洲城市项目”,促进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创了友城多边交流新模式。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扩大友城交往渠道的影响力,加强对友城情况的了解,在务实合作上多下功夫,在服务本市“十一五”时期中心工作和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上多动脑筋。

  境外驻京新闻机构和驻京记者数量创历史新高

  杨柳荫给记者列出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05年底,常住北京市外籍人员达6.5万人,增长20.3%;外国专家4100人,增长44.5%;留学生1.9万人,增长11%。外国驻华使馆147个,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处18个。境外驻京新闻机构和驻京记者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外国驻京新闻机构251家,港澳驻京新闻机构14家;外国记者396人,港澳记者53人。他分析说,这些数字表明,北京的国际化程度又有了新的提高。

  杨柳荫说,首都良好的涉外环境是全市建设国际城市的重要内容,对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打造良好的涉外环境,市外办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国际化社区建设,以朝阳麦子店地区为试点,积极探索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经验,推动了各区县及重点街道、社区的涉外服务工作。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外国驻京机构和在京外国人的服务。市外办邀请和组织26家境外媒体的57名记者和13个国家驻华使馆外交官采访、旁听市人代会,并首次现场向外宾提供英文版《政府工作报告》,邀请驻华使馆外交官1156人次参加驻外使节招待会等活动38场;设立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与学者奖学金,优化了留学生环境;积极开展引智工作,调整了外国专家管理体制,15名在京工作的外国专家获得我市2005年度外国专家“

长城友谊奖”。三是主动开展对外宣传,积极开展奥运新闻中心工作,举办新闻发布会、情况说明会36场;先后35次邀请安排境外记者1800多人次集体采访专题情况介绍会和本市各类大型活动。

  展望2006年,杨柳荫说,今年,全市外事工作将以筹备奥运为中心,进一步整合首都优势资源,学习借鉴奥运举办城市的成功经验。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今年将要举办的中俄国家年和诺贝尔论坛的有关情况,他表示,将通过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努力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网络编辑:李亚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