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垄断国企不应在竞争领域与民企争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9:44 燕赵都市报 | |||||||||
日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2006中国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至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从竞争领域退出。邵宁的理由是,国有企业如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首先要解决“退给谁”的问题。但由于民营企业更多还处于家族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大型企业还需一个发展过程;而目前中国能够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多是国有大型企业,因此,在国企改革进行到这些大企业之时,不能令其一味退出。(新华社)
近年来,有关国企应从竞争性领域完全退出的观点很盛行,邵宁的此番表态就是针对此而发的。但邵宁在此显然并不是指一般的国企,而主要是强调国有大型企业(其实是垄断国企)不能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应不应该完全从竞争领域退出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从中央的政策看,十六大特别是四中全会后,明确提出了国有经济主要在四个行业和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至于其他行业和领域,则可以放开,实行民营。按照我们对“竞争性”的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和企业的市场行为方式,与所有制无关,因此,支柱产业、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甚至包括一些关键领域,都可以囊括进竞争性行业。这样来看,倘若国有企业从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退出,绝大部分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以及重要行业和一些关键领域都变成私人或外商经营,似乎的确与中央的政策与国企改革的目标有些悖离。 然而,很显然,中央作出这种划分是以国有经济的功能作用为依据的。由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合理的推测,假如民营企业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国有企业就没有必要存在下去。所以,国有经济从一些无需控制和垄断的部门退出,有利于非公经济与国有经济在公平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从产权角度看,国企产权问题主要集中于竞争性领域,国企如果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那么诸如股权的代表问题,国有股上市转让的问题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问题等等,自然也不再成为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不仅没有完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反而比以前更牢固地控制着这些行业和领域。国资委通过所谓的做大做强,把一些行业的大型国企合并组成集团,如果说原来还存在两个或多个国企之间的竞争,如今连竞争也没有了,剩下的是赤裸裸的垄断。 一方面,是国有垄断企业的不断扩张及其节节攀高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现在也和其他非国有企业一样,只须按法律法规上缴税收而不上交利润给国家财政,但其巨额资产损失还得由属于国民的公共财政资金来买单。垄断国企的壮大就是这样伤害其他市场主体及国民整体利益的。 再说民企,其弱小固然有家族管理不善的因素,但也是由于政府扶强抑弱的结果。试想想,民企能够竞争得过有行政垄断的国企吗?所以,尽管邵宁表示竞争性领域允许多种资本存在,可若此种情况得不到根本改变,民企也就永远不可能做大做强,垄断国企也就可以永远留在竞争性领域,从而民众的利益也就永远可能受到垄断的侵害。 事实上,无论民企还是国企,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真正具有竞争力。如果这样,国企是否留在竞争性领域,就不成为一个问题了。 -邓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