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胡鞍钢解读:“十一五”规划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9:02 首都之窗

  【1.为什么这一次提出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

  从“计划”到“规划”,实际上直接、间接地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就是从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一五”计划期间,也就是从1951年或者是1952年至1957年,中国用非常短的时间建立了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后来改革这个体制花的时间就多得多了,实际上是从1978年到现在20多年一直在一步一步地改。

  1985、1986年制定“七五”计划时有重大的创新,首先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过去五年计划都是关于经济的计划,这是第一次引入了社会发展计划。现在“十一五”规划是以社会发展为主,它的第一步实际上是从1986年开始的。第二就是它第一次提出了十年远景规划与五年中期计划相结合——所以“规划”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而是1986年正式提出来的。规划是远景的,是蓝图性质的,是方向性的,是战略性的。第三步是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国家计划制定和实施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计划。到2001年我们称之为第四步改革:通过和批准了“十五”纲要。那时候我们还叫做“十五”计划,但实际上它是规划,只是沿袭了原来的说法,当时的定义是“关于我国2001年至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就是说,今天说的“规划”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从计划到规划,大幅度减少了与指令性计划相关的实物指标,增加了那些非实物指标,特别是服务指标——越来越像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发挥它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从事公共投资的职能、制定公共政策的职能,这就越来越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计划经济国家。

  【2.“十一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或者说指导思想是什么?】

  “十一五”规划的内容表明中国在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简称为“中国之路”。它的核心就是“发展是硬道理”;所谓“发展是硬道理”,在今天看来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

  中国改革开放27年来高速发展,既创下了现代历史,也创下了世界历史上的最高发展速度记录。我们从1978年到2004年,26年的时间,经济总量,也就是GDP总量年平均增长率是9.4%。第二就是日本,日本在1950年至1973年,23年期间大体经济总量,也就是GDP总量年平均增长率是9.2%。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已经不是是否要加快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不是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要明显地改善发展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就是所谓 “新发展观”,要创新自己的发展道路,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什么是科学发展?我们可以从七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从片面的发展到全面的发展;第二是从低水平的发展到中水平的发展,进而到较高水平的发展;第三是从低质量的发展到高质量的发展;第四是从不公平的发展到公平的发展——事实上公平的发展也是一个高效率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的农民发展起来了,贫困人口发展起来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起来了,那就是很高的发展;此外就是从不协调发展到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发展到均衡发展,从不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

  这源于我们深刻的国情矛盾。温总理在9月5日的讲话中提出中国面对两大突出的问题,首先就是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它的新意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界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两类,第一类我们称之为私人消费、私人需求。现在通过市场化改革,通过开放市场,我们可以充分地得到满足,尽管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个人的体会,你到美国、欧洲,发现餐馆的服务远不及中国。私人消费通过充分竞争,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服务水平,我们接待老外他都感叹。第二种需求是什么?是公共消费需求,也就是对于教育的需求、卫生的需求、社会治安的需求,特别是对环保的需求。恰恰公共消费需求是随着人均水平提高而与日俱增,而且消费弹性高于以往,而我们的政府不能有效地提供这些服务。这一对矛盾,是结构性的,因此政府就将它作为改革的重点,通过改革来提高有效供给,使得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提供它的数量、质量和可及性,而且价格相对合理,是可接受的。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发展。第二个矛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靠科学发展。

  根据这两大矛盾,温总理提出来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发展模式的命题和任务,点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国现在要从盲目性到自觉性来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国情矛盾迫使你必须创新,必须主动创新,去迎接这个挑战。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一句话;第二句话就是“转变发展观念”。我的理解,就是从以追求GDP为中心或者是GDP挂帅的旧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国十几亿人口为本、共同富裕的新的发展观。中国“先富论”阶段基本结束,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共同富裕。第二就是要探索发展新思路,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既包括经济发展思路,更包括社会发展思路;既要在某些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要在某些方面循序渐进;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丰富资源或优势资源,又要克服短缺资源或劣势资源;既要发挥比较优势又要创造竞争优势;既要扩大发展成果,又要减少发展成本;既要拓展发展思路又要破解发展难题。

  【4.从国际、国内背景来看,“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着哪些挑战?】

  先说国际方面:在开放条件下,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潜在危险越来越高。比如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预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在制定“十五”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预测9·11事件,也没有办法预测

伊拉克战争,更没有办法预测这两年油价的迅速上升,可以说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我把它们称之为既不可测,还不可控,是全球化的代价。第二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第三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就是各国,主要在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增多。第四是我们最重要的、也是最稀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
铁矿石
等等,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不仅价格高,而且最重要的是风险在增大。再看国内:就是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三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

  从总体来看,中央已经做出大胆的设想,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限制因素、限制条件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因此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全党、全国、全民的学习能力,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增强我们战胜各类危机的自信心。

  【5.“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主要是六条。第一条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三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争了几十年了,现在总算争清楚了,就是技术创新不是以科研机构为主体,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迫于竞争,必须增加R&D(研发经费)。企业已经成为竞争的主体,创新的主体,更主要成为市场的主体。第四个必须就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明显不同于“九五”、“十五”计划的内容。第五就是必须加强

和谐社会建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从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我想这句话凸显了这一次规划的特色——它是“以民为本”的 主要是六条。第一条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三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争了几十年了,现在总算争清楚了,就是技术创新不是以科研机构为主体,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迫于竞争,必须增加R&D(研发经费)。企业已经成为竞争的主体,创新的主体,更主要成为市场的主体。第四个必须就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明显不同于“九五”、“十五”计划的内容。第五就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从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我想这句话凸显了这一次规划的特色——它是“以民为本”的五年规划。最后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方针是互补性的,是互相促进的。这几大方针,你对比“九五”时期九个方针、“十五”时期的五个方针来看,很显然是有继承有发展,有继承有创新。

  【6.“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主要是经济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

  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资源利用效率要明显提高,单位能耗要比“十五”末期,也就是2005年末期降低20%。这可能是所有目标中最难以完成的,因为我们发现“十五”时期前两三年都是下降的,从2003年到2004年,包括2005年我估计都是上升的,所以这个目标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个目标,也就是第七个目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架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我想特别提出的是社会治安。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犯罪案件率增长最快的,它们分别为10.8%和8%,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希望这方面有更加明确的指标,将来我们考核各级地方政府,不是考核它的GDP,而是要公布犯罪率、污染排放率等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指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