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分析:合作共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9:04 首都之窗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环渤海城市群位于太平洋西岸,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位,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处于中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重要地位。环渤海城市群以京津冀都市圈为龙头,腹地延伸至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山西、陕西、内蒙古,乃至青海、外蒙古、朝鲜半岛等地区,它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
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将带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振兴,并对解决中国经济南北差距具有独到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作为环渤海城市群的龙头与核心,其在中国国家战略、乃至东北亚和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不容置疑的。

  加强环渤海城市群、特别是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区域竞争呈现出新的格局,以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圈,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呈现出活力,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主体。

  我国大城市群的发展程度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环渤海城市群、特别是作为环渤海中心和龙头、以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参与国际竞争,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振兴国内经济的需要。国内经济的真正振兴需要区域间平衡、协调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崛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南北经济平衡,而且可以通过其广阔的腹地有效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而打造强势的京津冀经济,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京津冀都市群的跨越式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遵循世贸组织的要求,京津冀都市圈对内对外都要有统一的市场规则,实现市场的统一、开放、自由、平等。京津冀共同市场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区域内部,还应体现在对境外的开放,尤其是要提高对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及亚欧陆桥上的中欧各国的市场开放度,为同这些周边国家乃至其他国家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产业分工布局的需要。产业集聚与产业带的形成是大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尚未真正形成能够凝聚本地区大、中、小各类城市的这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带。

  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腹地范围不完全一致,内部经济联系不强。二是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三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京津冀都市圈内部没有形成有序的梯度。北京、天津的综合实力最强,成为区域发展的“飞地”,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四是中心城市经济地位不突出,辐射带动功能偏弱。五是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的必然结果就是,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力强、对企业的干预大,由此带来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并势必导致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降低。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内的私营和民营经济还没有跨行政区域的行业集聚和整合。六是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存在低水平竞争现象。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占主导位置,地区经济都在搞“大而全”,都要求自成体系,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制约了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北京、天津两座城市各种产业发展快、产业定位高,但周边地区很低,因而产业的传递梯度落差大,甚至形成了产业“悬崖”。群龙无首。北京和天津都没有龙头式的企业或行业,经济幅射力不强;京津冀都市圈诸多城市虽然均处于城市开发的热潮中,但都没有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审视和规划,盲目以

能源和重化工为主,相互之间进行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七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交通设施整合尚未完成。八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限制多,环渤海城市群内市场一体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障碍。九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植被退化、水土流失、湖泊富营养化、土壤盐碱化、河流淤积、赤潮频发、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京津冀城市供水安全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十是制度和体制的制约,在同一都市圈内存在不同的游戏规则和政策制度的差异,使企业的营商成本增加,不利于民营资本的发展;也不利于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及管理。

  京津冀都市圈建设的原则。

  1、 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过程中,交通、生态、产业等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区域空间布局的最优化。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要从国家大局的角度,确立空间上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2、整体运作,互利互惠。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中心城市、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充分兼顾经济体内各城市的利益,尽可能做到一体化运作。在政策制定、市场布局、产业整合等方面要统筹兼顾,力图实现“双赢”和“多赢”的效果。

  3、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观上,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城市拥有的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根据都市圈内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对经济圈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生产要素互补,合理配置资源,搞好产业配套,形成集群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京津冀都市圈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仅仅凭借市场力量可能难以实现区域内部的整合和协调。因此,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要赶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后来居上,中央政府必须提供政策支持,改善制度环境。为此建议:

  1、 中央政府承担起振兴环渤海城市群、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组织协调的重责。

  2、进一步协调区域内城市规划和功能。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应当突出重点,在有限目标下,编制可操作的方案。具体内容包括:(1)协调规划区内各省市共同关注但任何一方都单独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是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共建与共享、投资环境的营造、产业合理布局等。(2)统筹安排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事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3)研究制定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政策体系。(4)完善城市布局。

  3、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目标通过调整,使得国有资产得以重组,布局由分散变集中,由全线出击到占领“制高点”。(1)从总量上实现国有经济战线收缩,保住重点。(2)实现企业股权(产权)结构的改善,为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基础。(3)改革要先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开始,再逐步扩大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先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开始,再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同时,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将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在不同产业的比重将会随时变化,其布局要随时相应调整。

  4、进一步完善省市间优势互补和产业协调。京津冀都市圈应当借鉴经验,抓住机遇,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进程中,按照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合理分工与协同共进等原则逐步建立起对外开放的区域性统一大市场。(1)通过基础设施(特别是跨行政区交通通讯)的完善与网络化,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通过金融、贸易、信息等网络对区域内腹地的辐射功能,并由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相结合来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2)建立统一与开放的区域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树立大商品市场观念、金融市场观念、大人才市场观念,促成区域内商品、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3)注重市场体制、政策法规等软环境建设,统一协调,制定共同协议和市场规则,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商品与要素流动的真正畅通。(4)按照国家统一产业布局,根据区域内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原则,既要考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发挥区域内各地的资源优势,还要考虑国际产业传递的需要,研究确定环渤海城市群的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区域产业体系。

  5、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组发展空间。京津冀都市圈

高速公路密度偏低,港口、机场的整合刚刚起步,交通设施网络化程度与加快经济整合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交通设施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1)港口共建,应当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联合建港用港、加强港口之间及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分工与联合,联合利用开放窗口,变沿海优势为区域整体优势,推动本地区的整体开放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完善城际交通网络,在京津冀都市圈,应该尽快形成以通勤铁路和高速铁路以及地铁为主的高速轨道交通体系。北京作为环渤海的中心城市,除了要和天津融合加强航运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向两翼扩展,从而可以为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6、进一步加强生态规划,力促区域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同样必须坚持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在生态建设方面实现规划和合作。(1)将北京与其周边地区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在摸清生态环境整治现状的基础上,从流域内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联系、水资源纽带和经济关系入手,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都市圈生态环境整治的目标和重点。(2)在北京与张家口、承德等地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政府间经济联系。(3)建立以水源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补偿机制。(4)加大中央政府对京津冀都市圈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

  7、加强金融业协调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发达的经济区域相比,京津冀都市圈金融市场发育滞后,金融体制改革较慢。对京津冀都市圈的金融业合作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管理层面协作。(2)推进市场一体化,在现有体制框架下,打破京津冀内部不同区域的市场保护和分割,从而为金融业的健康合作和发展提供沃土,促进资金的自由流动。(3)建立金融发展龙头,建议京津二市提高在金融业方面的合作意识,共同努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城市群乃至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具体有如下建议:充分抓住金融业全面开放机遇,积极吸引新的中外金融机构入住;加快推进金融功能区建设;制定金融人才发展战略;编制科学的金融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