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记北京市政协委员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9:29 首都之窗

  周晔是美丽的。她的美在外表,更在心灵。

  周晔带给人意外。她从事着让一般人意外的事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她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为了残疾儿童的成长呕心沥血;她是中央电视台的手语节目主持人,给残疾人世界传播着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她又是特教领域诸多团体的成员,在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画卷中,执著地涂抹着一笔笔亮丽动人的色彩。

  她说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残疾人的生命也可以很艳丽;她说特殊教育是美丽的事业,愿社会给予残疾人世界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曾经想当模特

  已经四十出头的周晔,依然漂亮、高挑,大方宜人。这几乎让所有见过她、而又得知她所从事的行业的人,都感到些许惊讶。

  现在已是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由原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与东城培智中心学校合并而成)校长的周晔,最初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教导,才走进这所学校的。

  高考中,周晔发挥失常,落榜了。选择工作时,向来对周晔严格要求的父亲为女儿选择了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理由是,搞特殊教育还是个冷门,发展空间大,可研究的东西多。

  当周晔兴致勃勃地跨进校门,准备体验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时,眼前的场景却让她产生了很大的落差,“聋儿们在我眼前晃动着手臂,比划出只有他们能理解的手语动作。”从未接触过特殊教育的周晔如坠云里雾中,有些动摇了。正常的语言用不上了,她得学手语,聋孩子的特殊表情,她也很难接受。

  不久,周晔偶然得知一家旅游公司正在招聘模特,招聘的条件她都符合,模特职业的时尚感和新鲜感也强烈地吸引着她。然而,却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就这样,一向听话的周晔硬着头皮,无奈地继续留在聋人学校,但心里却在想着,如果能找到父亲能接受的其他工作,她还是要走的。

  周晔终于没有走,而且一干就是20年。其间,她曾担任过14年的语文教师,7年的班主任、5年的教学主任工作、1年副校长……进而,走出校门,走上了社会的大舞台。

  到底是什么让周晔最终选择了特殊教育,并愿意为之继续奋斗二十年呢?笔者猜想,其中一定有非常动人的故事。

  周晔说,“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动,但其中让我深受震撼,最终让我安下心来工作,并愿意用毕生精力继续这项事业的,有两件事。”

  心灵的震撼

  一个震撼来自学生。

  周晔上班的第二年,她给五年级的学生代课。“当时年少轻狂,觉得给聋儿上课是大材小用。”但是接了之后,周晔才发觉没那么简单,有的学生手语很快,她连看都看不懂。但周晔依然未加重视,还有糊弄过关的想法。“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不管老师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对学生是否有真挚的情感,他们都在心中把老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这让我深深地感到,这些学生需要别人的帮助,尤其是需要我们这些正常人的帮助。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这期间,周晔病了,在家休息。第二天下午,她准备起来吃晚饭的时候,突然透过窗户看到院子里有一大群孩子——“那不是班上的学生吗?”周晔激动了,“那是一群聋哑人啊,他们居然从东四九条摸过鼓楼来了,而且他们只知道我家大概的位置,他们中午从学校出发,到我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最让周晔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药——因为不知道老师患的是什么病。“就是从这些可爱的孩子身上,我学会了如何善待别人。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班带好。”

  那时,周晔的办公桌上常备的两样东西是润喉片和一大杯白开水。她的学生们注意到了这一点。后来,她经常在讲台上发现润喉片、喉宝、草珊瑚含片等各种治嗓子的药,这是细心的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为了这些懂事的孩子,再苦再累周晔也决心要坚持下去。

  两个月的时间很短暂,但周晔和这个班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这个班上还有学生在和我联系”,周晔不无欣慰地说,“现任北京市聋人协会主席的成海,就是这个班的。”

  另一个触动来自学生家长。

  周晔曾经教过一对双胞胎聋童。最初这对双胞胎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学校的时候,未及言语已是泪流满面。周晔知道,这背后定有一段辛酸的故事。“家长带孩子来特殊学校的时候,通常是他们走南闯北地为孩子奔波的最后一站了,能想到的办法他们肯定都已经试过了。”听着母亲的痛苦的叙述,看着眼前这对已经七岁但什么都不懂的小姐妹,周晔非常痛心。凭着年轻人的勇气,她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对聋童有所改变。

  教学第一步,要搞清楚这两个孩子是否会出声。有的聋童虽然有听力障碍,但是胸腔声带还是正常的,会出声,经过训练可以讲话。由于这对小姐妹几乎没有和外界接触过,面对别人的交流和表示,一概置之不理。经过多次集体活动、集体游戏,这两个孩子还是不出声,即使笑,也是很僵硬的表情。后来,周晔就想了个办法——挠痒痒。

  “当两个孩子哈哈哈地笑出声的时候”,周晔说,“我的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她们的嗓音很响亮,很好听。”面对孩子如花的笑魇,她心里很酸。但毕竟看到了希望。

  第二个难关是让她们对声音有概念。正常的孩子,在母亲怀胎的时候,就能听音,就开始建立声音的概念。而聋童是没有的。度过了学习语言最佳期之后,很短的时间里,要建立声音的概念是很困难的。她从让孩子触摸被敲打后的鼓开始,直到让他们触摸老师的鼻子、口腔、甚至喉咙,让他们区分不同生母的发音,区分“妈”和“爸”的不同发音。很多学生从根本不知声音的存在,到能够辨认自己的母亲喊妈妈,周晔最终成功了。一个周末,当这对双胞胎扑向校门口的母亲,同时一字一顿地叫“妈、妈”并回头叫“老、师”的时候, 她们的母亲愣住了……而当周晔将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位母亲搀扶起来的时候,周晔的眼泪又涌了出来,“就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责任。”在周晔的目光中,笔者看到满满的爱意和执著。

  特教路上的标兵

  就这样,周晔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尤其是当周晔安下心来在聋校工作后,就把自己的爱和智慧都融化在工作中了。

  刚到聋校时,周晔对手语一无所知,但她勤奋、刻苦,不出半年,就能在全校师生面前,为校长当现场翻译了。而老校长也是基于对周晔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信任,把一个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课题交给了才来三年的周晔。当时,德国西门子公司捐赠给我国一套单声道听说言语训练器,这项课题就是要借助这套先进的组合式助听设备,让聋儿开口说话。这项实验当时在国内没有先例,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是全国第一家。

  老校长的信任让周晔信心倍增,对学生的爱,更让她义无反顾。从1986年9月开始,23岁的周晔开始带一个实验班,对10名聋儿进行为期三年的听力语言康复的探索性训练。这些孩子虽然都是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但年龄从6岁到12岁不等,听力水平和语言基础的差异也非常大。很多孩子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训练课上,周晔给他们每人戴上先进的助听设备,然后从汉语拼音教起。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正确的发音,周晔常常要重复上百次、上千次。她常常要张大嘴巴让他们看她的口型、舌头的变化,让孩子们用手摸着她的喉咙感受声带的振动,或者摸她的鼻子感觉鼻音的颤动,体会发音规律。一节课下来,周晔常常是汗流浃背,嗓子红肿,连吃东西都困难。特别是被全班孩子反复摸过的鼻子、喉咙周围,到处是黑手印。尽管只有10个孩子,但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正确发音,却要花很多时间,还要给个别学得慢的孩子加班辅导。最长的一次,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教会一个孩子学会说一个音标。

  整个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学生们的每一个进步,课堂上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周晔都用录相机拍摄下来,作为今后研究的资料。

  两个月后,孩子们各自喊出了“爸爸、妈妈”,周晔也在实践中成功地摸索出了一套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教学方法。经过三年的努力,她的学生不仅能进行日常口语交流,还能抑扬顿挫地朗诵课文。一个叫李铮的孩子,在全国首届聋童夏令营开营式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流利的演讲引起在场领导和嘉宾的一致赞许,而周晔则为他做手语翻译,以便让参加活动的其他聋童能明白他的发言内容。这期实验班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上了聋人高中。有个叫李铮的孩子还考取了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毕业后到残联工作,现正从事手语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工作。

  用爱铸就美丽的事业

  2002年1月,周晔调任东城培智中心学校担任副校长,同年7月,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和东城培智中心学校合并,成立了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2003年3月,40岁的周晔担任了该校副校长,并主持全面工作。

  2003年4月,周晔结合东城区教委制定的《东城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三年办学规划,目标是办成北京市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2004年年初,周晔又在自己从事特殊教育20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办学理念:“有爱无碍,康复育人”。她解释说,“爱”是一种情感,是付出、是责任,是对事业,对学生的爱;“碍”是要求老师要找出学生的障碍是什么,找出他们的症结所在,然后实施无障碍的教育;康复育人,就是要运用康复医学知识和教育知识对学习进行全面教育,要与普通学校的德育要求同步,通过教育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周晔主持学校工作两年来,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也发生了很大改观:建起了计算机房、听力检测室,推出了名师工程,初步建立起学前康复训练中心和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构建了完整的德育体系,组建了学生艺术团、学生运动队、校园电视台等。2003年3月初,新组建的学生运动队参加东城区小学运动会,取得了团体第三名。2004年“六一”儿童节,周晔在校内举办了首届儿童艺术节。同时,周晔还在积极争创全国百所特殊教育示范校。每当看到自己的聋童学生的发言和表演赢得掌声和赞许时,周晔都为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讲话而感到无比自豪。周晔的心愿,就是要让这些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们和正常人一样,能享受自尊、平等和快乐。

  作为政协委员,周晔在致力于学校管理和建设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政府和社会。

  在市政协全会其间,周晔带着来自特教基层的呼吁,多次向政府建言献策。由于目前特教的经费难以满足特教的需要,她建议: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特教的投入,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助,设立特教基金,多渠道扶持特殊教育。

  周晔认为,特殊教育也要进行改革,要争取做到与社会大的教育同步。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政府应关注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关心特殊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也是周晔注意残疾人的职业教育的原因。目前她所在的学校已经为智障毕业生开设了家政专业的职业培训,并与劳动局合作,为学成后的学生颁发结业证和上岗证。她希望学生毕业之后,能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她说,“我曾经多次被公安机关请去,配合他们审讯那些集体作案的聋哑人。残疾人只有有了健康的社会生活,家庭才能安定,社会才能减少一些不和谐因素。”

  令周晔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特殊教育的队伍中来,学校每年都招来一批大学毕业生,目前学校一线教师中35岁以下的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八十。

  面对累累硕果,周晔说,“荣誉永远是新的起点”;“我的爱是尊重,是理解,是永不放弃。我愿用教师的睿智、医生的技艺、母亲的情感为残障人士撑起一片爱的绿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