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北京两会专题 > 正文

探访北京排水集团一高一矮两个机器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3:48 京华时报
探访北京排水集团一高一矮两个机器人

身高60厘米的水务机器人“小高”,适于在管径超过80厘米的管道内直立行走进行作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探访北京排水集团一高一矮两个机器人

“小矮”趴下身子后,最矮10厘米左右,适于小管道作业。本报通讯员 轩永利 摄


  市水务局进口10台机器人进行管网检查后,将为本市排水管网安全再增一道保障。机器人长相如何?有何特点?如何进行工作?本报记者昨天到市排水集团对现有的一高一矮两个机器人进行了探访。

  -探访水务机器人

  “小高”“小矮”各有分工

  据介绍,排水集团去年初就开始策划引进地下管线探测机器人,下半年成功引进了两台。

  这两台大小不同,小机器人趴下身子后,最矮10厘米左右,适合在管径80厘米以下的管道内趴着行走;而大机器人站起来最高达60厘米,适合在管径超过80厘米的管道内直立行走。

  据排水集团负责人介绍,

机器人在管道内作业的时候可以趟水,但是它的头必须露在外面,小机器人无法在大管道内探出头来,所以就引进了一高一矮两种。

  “小高”和“小矮”都有一个类似摄像机镜头的眼睛,眼睛周围是一圈灯泡,帮助它在黑暗中看清管道内部的情况。机器人的“脖子”和“头”咬合在一起,脖子可以左右旋转360度,头可以前后旋转360度,这样可保证检查每个角度。

  管道内作业不会乱跑

  昨天,记者跟随机器人“小高”体验了它的实地作业。

  “小高”体积不大,作业车可带着它到处跑。在污水管道与地面相通的作业井旁,工作人员打开随身携带的电源,“小高”立马眼前一亮,看起来浑身来劲儿。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到井内,送进地下管道。

  “小高”双脚一着陆,与它相连的地面操控台就闪起小灯,这时操纵手松开了拴着它的电缆。

  记者看到,“小高”身后拴着长300多米的电缆线,这根线与操控台相连。随着“小高”开始在管道内行走,操控台的显示器上开始显示管道内的情况。“小高”的眼睛看到什么,地面的工作人员就能看到什么。

  操纵手在地面上通过遥控器控制“小高”的头部,以确保“小高”不乱跑。操纵手形象地向记者介绍说:“管道内水淹不到它,它可以轻易地在里面直立行走。它会像个好奇的孩子,睁着大眼睛贴在管道壁上仔细查看,还会时不时地摇着脖子四处环视,检查各个角落。”

  环境较差工作很辛苦

  由于管道内环境较差,内壁有一定起伏,所以一般情况下,“小高”和“小矮”都会很辛苦,要在管道里面来回走上好几趟,确保每个细节都能检查清楚。除了传回同步录像外,它们还可以保存管道内的各种数据。

  据介绍,机器人的线缆都是防水的,非常适合深入水中作业。而且,机器人的平时保养也很简单,保护好镜头和灯泡、清理掉履带上面的脏物就可以了。

  神通广大但也有缺陷

  记者从排水集团了解到,两台“机器人”虽然神通广大,可以深入不同管径的管道探测内部的情况,但是,机器人也只能查出管道的破裂、破洞等比较明显的损坏,像造成渗漏的轻微裂痕,机器人的眼睛还是难以鉴别。

  -相关新闻

  京广桥事故没用上机器人

  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告诉记者,京广桥塌陷事故发生后,在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办法的时候,处理小组提出了利用现有的地下探测机器人来检查破裂污水管的损坏情况。

  焦志忠说,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情况不妙,由于污水管道破裂大量污水涌出,抢险人员为了在短时间内减少污水的涌出量,在污水管内投放了很多大石块等填充物,造成小机器人无法进入管道,所以只好放弃了这一方法。

  -燃气机器人现状

  第一台机器人

  价值10万美元

  记者昨天从市燃气集团了解到,在本市引进水务机器人之前,燃气集团天环燃气管道工程公司早在1999年用亚洲银行贷款从美国引进了一套地下管网探测小机器人,学名“检测内窥和切割设备”。这是本市第一台管网探测机器人。

  据天环公司工程师曹国权介绍,整套设备包括切割和探测部分,总共10万美元左右。当时,这种机器人在全国也不超过3台。

  底部装有履带

  像坦克般行走

  这个机器人长约50厘米,前部带有探头并备有6盏照明小灯泡,探头下方是一个可以旋转的脖子,能带着探头来回旋转。机器人底部是一排履带,可以像坦克一样行走于管道内。

  这台机器人在来到燃气集团的6年内,先后参加了学院路、西三环、南三环、五棵松路、东四环、土城北路、朝阳公园路、姚家园路等众多道路的燃气管线的排查,今年准备进行志新桥周围的燃气管线排查工作。

  检查管道7年

  行程400公里

  曹国权介绍说,这套设备自从引进以来,没有出现大的毛病,就是履带出现过一次故障,养护起来也非常简便。按照计算,机器人已经进行了80公里左右管道的检查工作,由于它在管道内是多次来回检查,所以总的算下来已经跑了400多公里了。

  -新闻故事

  首个机器人受重视

  市市政管委委员武利亚昨天向记者讲述了本市引进第一台机器人的情况:

  2001年,我在燃气办公室工作,当时市里的一段燃气管线需要进行排查,我们就引进了一个小型的机器探测仪,可以深入管线进行360度拍摄。

  当时,市委书记刘淇还是咱北京市的市长,他看到这个机器后,觉得很不错,当时就答应燃气管道排查应该推广这个技术,并当即批了部分款项用于仪器的推广。今年1月3日发生的京广桥路面塌陷事故,再次凸显了管线排查的重要性,这让市委书记想起了几年前曾经引进过的这个机器人,并指出应当在污水管道排查中推广。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李艾

  相关专题:2006年北京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