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科技大奖得主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3:56 新京报 | |||||||||
叶笃正(前左)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获奖500万。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核心提示 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91岁高龄的叶笃正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和500万奖金。 这位老人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他的一生,正好印证了中国气象科学从不受重
□本报记者 秦文 北京报道 1月9日早上,人民大会堂,叶笃正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一张硕大的奖牌,上写“奖金500万元”。会场掌声雷动,这位91岁的老人立于台上,表情安详。 在2006年度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而道,“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他的一生,正好印证了中国气象科学从不受重视到长足发展的过程。”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延晓冬说。 道台之子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这一年,中国有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记录。 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延晓冬在帮叶笃正整理材料时,发现叶幼年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他介绍,叶家共有15个子女,叶笃正排行老七。 “他有个外号,叫蔫七。”叶笃正的弟弟回忆,在兄弟几人中,叶笃正不太活泼,但成绩很好。 道台父亲不买新学堂的账,认为《四书》《五经》这些传统的东西,是必须要学习的,因此在14岁考入南开中学之前,叶笃正和其他兄弟一样,一直接受的是私塾教育。 在这种教育之下,叶家兄弟中出了好多科学文化名人,哥哥叶笃义是著名民主人士,民盟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而另一位哥哥叶笃庄是著名学者,《物种起源》的中文译者。 1935年,叶笃正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在乒乓球台边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 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罗斯贝后来成为叶笃正持久的崇拜对象。 “就像你问我从叶老那里学到了什么我很难表述一样,叶老也说不出来跟罗斯贝学到了什么具体的东西。”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 黄刚博士毕业后又留在大气物理研究所,后来又在同一个实验室,和叶笃正成为朝夕相见的同事。 黄刚分析,“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老师讲的同时学生会经常打断老师,提出质疑。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 延晓冬说,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立刻划掉。 曾采访过叶笃正的一名电视台记者回忆,有一次他来采访一个学术讨论会,本以为摄上几分钟就可以了,哪知叶笃正问起问题没完没了,还与做报告的学生争论了起来,只好一路拍摄下去,“这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精神课。”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