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评论:中日东海油气问题讲原则也讲妥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1:45 新民周刊

  我们必须坚持我国自己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以我为主,并为此配套资源,这就构成了我们核心利益的第一分量。与此同时,必须力争和平发展,尊重他国想法,避免冲突对抗,以协商妥协换取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构成我国核心利益的第二分量。

  撰稿/沈丁立

  中日两国外交部局级官员最近在北京会谈,就解决两国在东海油气问题上的争议再次磋商。根据媒体报道,这一轮的谈判结果颇令人鼓舞:两国在原则上同意将联合开发东海油气资源。

  虽然这并非最终谈判结果,更不是合作开发协议,但它仍然昭示着中日理性处理东海油气争议,是解决这一争端题的唯一正确方向。

  这方向就是:讲原则,讲利益,讲妥协。

  我国对东海油气资源的主权诉求,有理可据,有法可依。坚持我国对自己合法利益的诉求,就是原则。获得属于我国的天然资源,就是我们的利益。坚持我们的原则,就是我们的利益。

  然而,利益有大有小。一个国家有其至关重要的利益,也有重要利益,还有更多的一般利益。对于我国,与世界共同和平发展,就构成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我国自己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以我为主,并为此配套资源,这就构成了我们核心利益的第一分量。与此同时,必须力争和平发展,尊重他国想法,避免冲突对抗,以协商妥协换取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构成我国核心利益的第二分量。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平行不悖。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的“春晓”等油气田所在,位处我国大陆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也在日本主张的中线的中国一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在我国合法开采区域之内。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对日本不必谦让,要据理力争,因为这是咱家的地,日本必须尊重。

  但日本认为,因为这些油气田离开日本认定的“中线”太近,恐怕会由于海底地质结构原因,引起“中线”以东海底资源向南部海域地下流动的可能,因此它要求与中方分享中方已经取得的这一地区的海洋地质资料,以判断是否可能出现所谓的“虹吸”现象。

  在这个问题上,尽管中方认定自己在理,日方仍然难以接受。对于这样的争议,如果双方都只认自己的理,势必引发国际争端,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国际冲突。而要解决国际冲突,通常就有那么三种做法。要么诉诸武力,通过武装冲突甚至战争来解决问题;要么双方都同意把争议送交国际法庭,由其仲裁判定,而冲突各方必须接受裁决结果;要么通过双边协商,以互谅互惠精神达致妥协,从而以和平方式化解争端。

  采取武力维护权益的做法,虽然颇讲尊严和原则,但不符合共同和平发展的原则,因此不是上策。采取国际仲裁的办法,倒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其风险是,因为争议双方必须接受仲裁结果,因此各方均须做好接受“完全无法接受”结果的后果,因而这种方法仍非理想,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让自认为本属于自己的国土或资源交由一批各国法官来裁断。上述两条途径均不理想,余下的只能是争议的当事方直接见面,用智慧而不是以武力,靠自己而不是靠法官,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我国与20个周边国家接壤,已经同6个邻国完全解决了边界争端,并同另一个国家部分解决了领土纷争。2003年,我国又同东盟十国共签《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其他签约方共同承诺,“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对争议领土尚且可以如此宽宏,对争议资源的谈判更应遵循同样的准则。在中日之间,对我国国土

钓鱼岛的收复都可以搁置,同样发生在两国之间的资源之争,就更应采取同样的原则——协商谈判,和平妥协。

  当然,妥协的内容,不应是我国开发的“春晓”,那是我国专属经济区和日方提出的东海“中线”均认定的中方资产。中日双方要谈的事情,当然包括日本所提“中线”的合法性,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分歧解决之前,妥善处理由双方海上划界所产生的利益冲突,至少是联合开发分歧区域中的自然资源。

  讲妥协,并非中国一家讲。没有日本的妥协,也就没有我国的妥协。我们也要鼓励日本讲妥协,而非一味讲“原则”。更有远见的人士,不妨再想一想,当海上油气资源开采完毕后,中日还要做点什么呢?其实,在那天来到之前,中日就得不断合作,开发下一代资源技术,保障两国和世界的共生同荣。-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