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山西晚报:拆有形“门槛”须防无形“壁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5:45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 据本报今日报道:北京市人事局副局长张祖德日前表示,北京不仅不会因为控制人口而提高人才进京的门槛,今年起更是要逐步调整人才引进政策,争取不再单纯把学历和职称作为人才进京的门槛。

  北京将调整人才引进政策,不再单纯把学历和职称作为进京的门槛,而是更看重引进人才的人品、工作经历和实际能力。从理论上看,这样的调整对于人才引进本身更趋公平,
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调整,离公民实现迁徙自由的理想仍然很远,甚至还可能形成新的无形“壁垒”。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原因就在于,这些年,无数“漂”在北京的外省人,为了跨过进京的“制度性门槛”,付出了太多太重的代价。2005年5月10日《新京报》曾报道,一些单位面对外地人才强烈的进京需求,竟然公然叫卖“留京指标”。原来,一些单位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需求,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得“留京指标”,而且不用交纳费用。于是,这些单位和个人就利用这种近乎免费的“货源”,大捞一把,一时间,“留京指标”呈现“购销两旺”之景。

  过去进京,本身就要有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硬件”要求,而现在,当这样的“硬件”被“拆除”之后,对于相关单位来说,用人的自主权则更大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所谓“人品”和“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是属于“形而上”的内容,这样,就很容易给一些“购销”留京指标者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倘是如此,岂不是“拆除”了一些有形的“门槛”,反而又增加了其他无形的“壁垒”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想象,一些人很容易依靠金钱、关系、权力的手段,跨过“门槛”。也就是说,设置“进京门槛”,不能留有太多的“交易空间”。否则的话,就会对人才资源的良性配置产生负面作用,破坏就业生态,为一些单位和部门提供腐败空间。

  北京,是中国人的北京。但是,当前,公民实现迁徙自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着距离,它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受能力相适应。也正是如此,北京户口才“不可能马上放开”。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更是觉得,相关部门在设置“进京门槛”时,更应该审慎。

  单士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