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创设公共安全平台长效机制不可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0:38 新京报 | |||||||||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通过城市公共安全维护、重大突发性事件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搭建完善的社会公共安全平台。 同时,拟通过建立1.5万个食品安全监控点、成立烟花爆竹等专业救援队伍,强化城市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能力。在2006年下半年,身在北京的公民遇到紧急情况,只须拨打110、122、119中任何一个号码,就能迅速与相应部门取得联系。
当然,所有这些举措,并不仅仅是为2008年的奥运会进行的安全准备,更多的,是对这座城市,以及上千万居民的安全利益负责任的表现。 根据《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目前,我国的城市安全正呈现出四大特点,即:危机发生频次多、领域广;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加;突发性灾害事件易导致社会危机;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事实上,正如高速行驶的飞机难以经受飞鸟撞击,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逐步提高的现代化水平,放大了公共危机的灾害效应,对北京这一现代化大都市来说,更是如此。 城市建设积聚着财富,也积聚着风险,城市公共安全必须借助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来保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缺乏一个统一的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工作,仍分散于安监、公安、卫生、工商、药监、人防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习惯分兵把守、各自为战。如此一来,政府有时对安全信息不能全面了解,对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而危机事件发生后,只能借助临时应急指挥系统。而这种指挥系统,更多的是依照行政协调而非制度保障。在此情形下,搭建一个连续、完整、稳定的社会公共安全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使政府能力从“危机处理”向“危机管理”层面提高的前提。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市近期的一系列规划,正向着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公共安全平台的方向发展。110、119、122的三台联动,乃至未来的三号合一,使治安、消防、交通等各类信息,被纳入统一的控制平台,既提高了各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大大便利了民众,而短信报警形式的开通,更是关注细节的人性化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共安全平台的建立过程,在强调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同时,也注重发挥相关部门的优势,在关系公众重大安全利益的事务方面,指定专门部门制定预案,以完善流程,明确分工。 如北京市工商局近期出台的《北京市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就在如何处理种植、养殖、生产、仓储、运输、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事件上,给出了前所未有的预警、分工与处理方案。 上述以大安全观为基础、在更宽领域构筑城市公共安全平台的做法,是从根本上改变城市脆弱性、增强城市体质的战略选择。提高城市安全应变能力方面,硬件建设固然重要,“软件”要求更不可少。一个好的“软件”环境,首先就意味着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部门,以调遣机构,总结教训,避免政出多门。 此外,完善的长效机制,也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它理应包括预警机制、信息机制、决策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组织协调机制以及善后机制等一系列流程,提高危机发生后的反应能力。 最后,一个城市公共安全平台的构建,最终仍得依靠制度支持,即健全的安全法制,这也是巩固公共安全平台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