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领导信息”被高价叫卖政务公开如何迈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12:2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交流缘由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干部的通信信息在一些地方的市面居然成了新卖点,譬如《全国财政局长名录》、《国务院处级以上干部》和《中国政府机构名录》等。有记者查证,这些信息居然基本上还是真的。这些领导干部的通信联络信息一般卖价不菲,可以给商家带来可观的利润。

  “领导信息”被高价热卖,引起了公众的争议。一些人认为,“领导信息”尤其是办公通信信息,算不上机密,领导办公通信信息,应当划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即使被当做出版物销售,也无可厚非。也有一些人认为,“领导信息”的发布应当有章可循,如今被擅自叫卖,是不妥当的。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领导信息”被热卖这一现象,本期我们就此进行讨论。

叫卖“领导信息”应当有章可循

  □周朝辉

  领导干部的通信信息被公开叫卖,甚至成为一些商家赚钱的新卖点。虽然这类书籍和出版物还远没有达到产业化的程度,流传的范围也还有限,但这一现象背后透露出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

  “领导信息”普遍售价不菲,这就说明一些人对此有强烈的需求。而一些人之所以如此迫切地希望获得领导干部的相关通信信息,是因为别的渠道很难满足。这就说明我国的领导干部的通信信息发布制度还很不健全,一些与群众联系紧密的政府部门,其通信信息也经常处于“保密”的状态。如果这些部门的联系方式便捷了,“领导信息”也就不可能形成什么卖点了。

  “领导信息”被叫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负效应。首先,如今在市面上出售的这些所谓的“领导信息”绝大部分是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授权的,在没有得到当事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发布其通信信息,至少是不妥当的,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出版单位将难辞其咎。其二,由于在市面上流传的这些“领导信息”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查认证,其准确性难以保证。过去一些出版单位出版的“电话黄页信息”由于没有经过相关的审查手续,结果将居民的私人电话公之于众,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今一些领导干部的通信信息也没有履行相关审查手续,一旦出现偏差,就会给无辜的人造成不必要的骚扰。其三,领导干部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如果披露单位不执行相关法规,也会给有关部门带来一些困扰和麻烦,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虽然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的信息披露的法规,但原则性的规定和政策还是有的。个别出版单位利用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刻意钻这个空子牟利,其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认为,就原则上说,一些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的办公电话和通信地址是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但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授权就擅自发布“领导信息”的做法则是不妥当的。不过,现在市面上开始热卖此类信息,也给有关部门提了一个醒,尽快完善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制度,让群众更加方便地与有关领导联系,已经成为一件不容回避的事情。等到相关部门的通信信息发布有章可循了,“领导信息”热卖的现象也就会成为往事。

“领导信息”不应被高价叫卖

  □蔡恩泽

  据报载,近来,《全国财政局长名录》、《国务院处级以上干部》等“领导信息”正在一些书店热卖,不少读者为了淘得一本“领导信息”,不惜重金搜罗。看到这个消息,笔者一则是喜,一则是忧。

  笔者喜的是老百姓了解领导干部的信息又有了新渠道。过去,一些基层老百姓遇到急事,必须马上找到有关部门办事,可是无法搞到相关部门领导的办公电话号码,那种着急上火的感受,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如今一些出版商及时出版了这类信息,基层群众要找什么部门的电话号码,就像查字典一样方便,这样既能免除办事人的查询之苦,还能为群众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信息”一类的出版物的出现能够帮助解决基层群众的不少实际问题,是一件好事儿。

  笔者忧的是一些本来就应该方便百姓查询的政府部门的通信信息,为何迟迟没有正式发布。在我国的不少政府部门里,有关领导的信息的发布渠道还是很少的,不仅有关领导的办公电话不好查询,而且其个人资料诸如职务、职称、学历甚至性别和任职经历也都语焉不详。“领导信息”被过度“保密”,不方便的还是办事的群众,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办事的群众要兜不少圈子,甚至腿都跑细了,还找不着。我相信,那些读者宁愿花高价钱去购买一些“领导信息”,主要就是为了少跑冤枉路,办事少兜圈子。

  应当说,当前市面上发行的这些所谓的“领导信息”,基本上都是有关部门断断续续以不同方式公开发布的信息的总汇,可以说是“大路货”,更谈不上什么机密。即便如此,此类信息也变得奇货可居,人们甚至愿意花费数百元的价钱来换取,这就说明某些基层群众对此类信息已经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从道理上讲,领导干部的一些职务信息和办公电话号码并不是什么隐私,应该是政务公开的范畴,是老百姓想了解就能轻松了解到的。笔者认为,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不应当缓行,“领导信息”该公开的应当马上公开,不能再让基层老百姓花费高价去“购买”了。

“领导信息”可以逐步公开

  □镡金子

  高价购买“领导信息”的人们,无论出于哪一种目的,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人无法通过正常方便的途径获得领导的办公电话号码。在大力提倡政府信息公开的今天,“领导信息”尤其是办公通信信息,应当划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不一定要达到全民普及、妇孺皆知的程度,却也不至于让人“一号难求”,最后出现通过书店倒卖获知这样的尴尬局面。

  “书店倒卖领导通信录”的现象至少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大量本应公开的政府信息仍然处于保密半保密的状态中,连政府办事机构办公电话号码也无法保证让民众接触到,那还谈什么群众监督呢?

  群众监督是促进政府廉洁高效的重要手段,而群众要监督政府,最起码要有知情权。如果连监督对象的电话号码也很难搞清楚,监督之难就可想而知了。

  政府的通信联络信息的公开制度在近年来获得了不小的进展,特别是“110”这样的政府办事机构的通信方式的改革,让老百姓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大大加强了。但是,很可惜的是,像“110”这样与政府快捷沟通的联络渠道还是太少了。据媒体报道,不少城市的市长热线经常处于无人值班的状态,群众要与“市长”联系就变得很不容易。诸如此类的政府官员通信信息不畅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由此带来的干群脱节的现象也就可以想见了。

  领导干部的通信方式的发布,当然要有一定的规矩,但是,为了加强社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为了方便群众监督,要求领导干部的通信信息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则是必要的。

  领导干部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连办公电话也藏着掖着,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角色定位”问题。如果领导干部真把自己当成百姓的公仆,愿意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那么哪有公仆不愿公开自己联络方式的?如果领导干部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领导者,看成是权力的象征,那么他是力图要保持一点“神秘感”的。所以,一些领导干部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正说明一些领导干部的“角色定位”出了问题。从方便接受群众监督这个角度上说,“领导信息”的逐步公开化是一个不能违背的趋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