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台海形势:胡锦涛对台商讲话继续释放诚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0:36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北京报道 万事莫如沟通急,第一位的永远是民心 1月20日,2006年台胞春节包机首航起飞。由台湾华航执飞的这架包机,在数小时内完成了从台北到上海的一次往返。
六天前,就在此次春节包机新增的大陆航点厦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台商代表说,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他表示,希望两岸尽快商谈促成直接“三通”。 胡锦涛与台商会面的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目前已有台资企业69家。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台湾对祖国大陆与香港的出口总额超过700亿美元,进口总额200余亿美元,顺差接近500亿美元。这些数据都创下历史新高。 三个星期前,距离2006年还有不到40小时,汪道涵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与此仅相隔五天,就是辜振甫逝世一周年祭日。 台湾媒体发表评论说,既是对手又似挚友的两位老人相继故去,像是一种默契,又像是共同留给两岸的沉重提醒。某些人的狭隘、自私、恐惧、仇恨,可以抵消掉许多人努力出来的宝贵成就,进而圈限住整个民族的志气。辜汪二老走了,台湾,又要走到哪里去? 2006年的台湾政局,很可能如2005年一样跌宕起伏。朝野各党将围绕各种议题及北高市长、市议员选举,展开新一轮较量与整合。民进党接班卡位,国民党党务革新,国亲整合,这些动作都将牵动未来岛内政局的发展演变。 大陆则继续释出诚意。海协副会长孙亚夫郑重表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九二共识”,两岸谈判、两会谈判可以立即恢复。 被誉为“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形象大使”的汪老,十年前就曾说,万事莫如沟通急,第一位的永远是民心。2005年初,电悼辜老时,他又说,两岸之道,惟和与合。 “汪辜会谈”时两岸透出一缕和煦之光,其后李登辉、陈水扁接力吐出“台独”毒素,让台海之间坚冰横亘,然后是2005年的中国共产党主动推进两岸关系之举带来的新变。在这个大背景下,对2006年的台海猜想,就令人感到有特别的意义。 胡锦涛对台商讲话,继续释放诚意 胡锦涛满脸笑容地走到台商中间寒暄问候,欢迎台商前来投资发展,并强调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胡锦涛与台商相见欢的厦门,距离金门不过十公里。 此前,台湾当局对于两岸经贸交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调整,让不少台商觉得寒气逼人,失望无奈。 北京大学教授李义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胡锦涛在厦门的讲话显得相当轻松,并不受台湾当局举措的干扰,以我为主提出相关政策,着眼点超越了台湾当局的喊话宣示,直接面向台商、台湾民众的需要。 台湾大学政治系的张麟征教授认为,胡锦涛的讲话是善意的表达,尽可能把“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个说法做到最彻底的地步,也会让外界觉得大陆对于和平解决台海问题的诚意非常深。 厦门所在的福建沿海地带,正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十一五”规划中,这里将作为两岸经济交流的平台,为台商提供更多优惠。 距离厦门不远的漳州,2006年元旦开始实施《关于鼓励台商投资与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台商在交通、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还提出“允许以人民币到资验资”、“提供开拓市场扶持资金”、“规范企业检查制度”等。 2005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务院台办公布了《台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暂行办法》,专设300亿元面向台商的开发性贷款。 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坚持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坚持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关心台湾民众所思所想,是两岸政策的纲领性指导思想。2006年必然会延续这个新思维新策略,同时在落实去年的多项共识、设想方面着力。 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几天前在一次网谈中表示,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发展两岸关系,解决台湾问题,要全心全意地依靠、相信台湾人民。“四个决不”抓住了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需要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坚决地贯彻执行。 1月12日,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在出席民革中央2006年迎春茶话会时表示,新一年,大陆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文化合作,加大两岸的交流合作。“进一步紧紧地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加强对台湾人民的工作,把发展两岸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继续维护好台海和平稳定趋势。” 不久前的国台办记者会上,发言人李维一说,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并未清除。台湾当局领导人重提“宪改”时间表,不断鼓吹“台独”分裂言论,并改变推动“宪改”的策略,这表明“台独”分裂势力加紧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的冒险性、危险性又在上升。 他表示,我们将继续与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广泛开展交流与对话。 “大熊猫不是共产党员” 1月19日,在新浪网给赠台大熊猫取名的网页上,参与的人数已接近35万,“团团”、“圆圆”以16%的支持率居于榜首。 经过218天“选秀”而最终确定的一对赠台大熊猫,半个月前向两岸公众亮相。绰号叫“黄毛丫头”和“小乖乖”的这两只熊猫宝宝,已经开始了“同居”生活。 目前,台湾有三个县市正努力争取熊猫入驻。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投资2.2亿台币的熊猫馆工程进度正常,可望于6月完工,据称如果一切顺利,9月间两只熊猫就可以在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馆舍里同民众见面。台中市计划中的熊猫馆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单独设在大坑山地区,当地的天然竹林与四川大熊猫生长环境相似。新竹县的熊猫馆位于六福村,有1700平方米的室内外空间,预计三个月内完工。 台湾媒体民调显示,73%以上的台湾民众对大熊猫十分欢迎。中台办官员也曾强调,送熊猫绝对不是“统战”,是为了满足台湾民众的期待。 但是从大陆宣布赠送消息开始,台湾当局的反应始终相当消极,有关负责人甚至表示,大熊猫来台的可能性很低,台湾不能因为两只熊猫而放弃“公权力”。台湾“农委会”一再称3月才会决定接受与否。 有台湾分析人士认为,当局目前的“拖”字诀,可能会让熊猫话题渐渐淡出新闻热点。 黑白分明的大熊猫,被染上了蓝绿色彩。不少岛内人士对这种泛政治化的做法表示反感,认为不要在熊猫上有太多政治联想,甚至笑言熊猫不是木马。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称,一场“熊猫政治学”已经在台湾提前上演,好像一旦放行大熊猫登台,台湾人的心防就会立即瓦解了。这反映的其实是台湾当局恐慌的心理病征。 北京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徐先生撰文说,熊猫本是哑巴动物,并不具有任何“政治威力”。它不是共产党员,不会宣传群众,更不会喊反“台独”口号。如果硬要说它有“政治威力”,那是通过人类获得的,通过民进党的畏惧心理而起作用的。越害怕,它的“政治威力”越大。 事实上,早有台湾专家来到四川卧龙,就熊猫养殖问题与大陆研究人员进行专题讨论。 2005年10月下旬,中台办主任陈云林在陪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参观卧龙中心时说,大陆方面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的事宜均全面就绪,希望台湾方面能指派相关团体前来接洽。台湾方面什么时候同意,大熊猫就什么时候送去。 陈云林说,大陆向台湾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每一件都要落实。 17年前大陆就曾希望向台湾赠送大熊猫,但是被台湾当局拒绝。有人说,这次别再让熊猫等老了。 陈水扁,孤注一掷走到底 数天前,台湾联电董事长曹兴诚及副董事长宣明智,因“涉嫌违法赴大陆投资和舰科技公司”而遭正式起诉。这家全球知名的芯片代工企业,是台湾上市(柜)公司因两岸投资问题而被起诉的首例。 曹兴诚原本与绿营关系密切,但面对当局始终无法就两岸投资管理提出具体办法,为强化联电的竞争力,曹决定以种种迂回方式进军大陆市场。这个案子在陈水扁发表元旦讲话,强调要紧缩两岸经贸的气氛下侦结,引起台湾工商界震撼。 元旦当日陈水扁的讲话特别提出2007年可能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对两岸经贸,更由“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转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 在去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时,陈水扁就曾表示如果泛蓝胜选将紧缩两岸政策。而这篇被台湾媒体评价为“通篇EQ败坏、杀气腾腾”的元旦谈话显示,在剩下的两年半任期内,他将继续采取强硬立场。 台湾《联合报》刊发社论说,陈水扁选择了将以更为强硬及激烈的路线为他自己的政治生命及“台独”运动,进行最后的孤注一掷。陈水扁若不悬崖勒马,就要看台湾人民愿不愿为他陪葬了。 岛内舆论认为,陈水扁充满偏执与独裁意味的谈话,犹如朝熊熊大火上猛泼汽油,而以台湾的生机为薪柴。 市场的反应相当直接——连续六年每年第一天开盘都是上涨红盘的台股,在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全线飘绿,下挫超过86点。甫一开盘指数重挫91点,盘中更一度下跌逾124点,市值随之缩水高达近3000亿元台币,一天之内每位股民财富平均缩水3.86万元台币。 有分析说,陈水扁高调再提“公投制宪”,是因为他知道未来任期内很难在“内政”上拿出具体政绩,只好透过这个议题凝聚民进党内部的向心力,以破坏两岸关系来讨好“台独基本教义派”。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说,陈水扁这番宣示是在安抚他的基本教义派,巩固“基本盘”,避免提早“跛鸭”。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盛治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陈水扁的元旦讲话发表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之前,是面向选举的短期操作。他在两岸政策上究竟如何转向,是紧缩还是开放,要看“内阁”改组后的人事安排,比如“行政院”副院长、“陆委会”主委、“经建会”主委这些位置,如果是用那些对两岸交流不积极的人,就意味着将继续紧缩两岸政策;如果用对两岸交流持开放态度的人,那还可能有松动的空间。 盛治仁认为,陈水扁的政策宣示一贯没有一致性,经常几天就有变化。但他的变化主要是口头上的,实际做法一直没有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一方面有企业界的需要、多方面的开放呼声,另一方面,深绿的力量也在制约。 他分析说,陈水扁在2008年之前的做法和以往应该没有太大差别,在经贸政策方面,比如开放大陆游客来台观光等方面可能松动,但是到2007年“大选”启动,为了拼选举,他一定会紧缩两岸政策,制造话题。 台湾工商界对陈水扁的“积极管理”主张,以及政府将加强监控台商大陆经贸活动,感到愤怒无奈。一些企业表示只能“再苦撑两年”,等2008年“总统大选”后再说。 摩根士丹利证券台湾区研究部门主管何资文表示,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走向,是决定外资今年“加码”或“减码”的关键。而此前一些外资机构对于台湾投资环境的良好预期,被这篇元旦谈话浇了一盆冷水。 有台湾报纸发表社论感叹:“继续再空转、内耗个两年吧!”社论认为陈水扁元旦谈话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扩大对立”。环顾四周哪里不在发展起飞,而陈水扁却向台湾人民预言,政治的对立与纷扰起码还有两年。 一家台湾媒体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对于陈水扁的元旦讲话,29.4%的民众认为“只是玩文字游戏,两岸关系不会因此紧缩”;22.7%的民众认为陈水扁“对两岸已无影响力,无须理会文告内容”。 也有企业家表示,现在企业都已经国际化,资金、人员的流动都很自由,当局有没有能力达成“积极管理”的目标,很令人怀疑。 国亲相关人士都表示,陈水扁的元旦讲话显示当局紧缩两岸经贸关系的思维,但目前在台湾,广大民众却要求扩大两岸交流,早日实现直接“三通”。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业者西进大陆的发展基调愈益明朗,2005年底的年度“台商大陆投资意见调查”中,被问到如果当局开放两岸直航,表示将增加对大陆投资者占52.3%。 马英九,革新“百年老店” 1月18日,国民党廉能委员会成立。这个为贯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选举不买票、执政不贪污、问政不腐化”主张而组建的机构,由过半的非党籍人士出任委员。马英九说,这是要避免党党相护。 “反贪污、不买票、不腐化、要清廉、勤政、爱民”——不久前,马英九在基隆见证新当选的国民党籍市议员这样宣布。 马英九更以“清谨勤忍”勉励国民党员。他说,民进党败选是选民对贪污腐败做出的不信任投票。大家都要警惕,若表现不好也会重蹈民进党覆辙。“贿选、买票、贪污”就像连体婴一般,权力会让人腐化,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化。 在2005年7月以超过72%的得票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8月下旬,国民党召开了权力交接和带有改革气息的“第17次全代会”;之后,马英九启动了多项党内改革的措施;12月,国民党取得了“三合一”选举的压倒性胜利,这拉高了人们对马英九领导国民党胜选2008的期待。 众人评说着“马英九效应”,而马英九自己却表示,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是民进党打败自己。 前不久有台湾媒体针对政治人物声望所作的民调显示,马英九以80%的满意度居榜首,陈水扁只有10%。马英九除在国民党获得97%支持、在亲民党获得89%的支持外,甚至还获得58%的民进党人支持。而国民党的支持率也在不断攀升。 马英九则表示,国民党现在民调领先,但民意如流水,出问题数据就会下滑。他期许国民党各级当选人要让民众感觉国民党与以前不一样。就连父亲去世时马英九都强调,表达对他父亲敬意的最佳方式,就是支持国民党的改革。 马英九改革“百年老店”的措施在2005年末持续发力——重申要保证党籍公职的廉能,成立廉能委员会,由党来监督国民党籍当选人的政见落实和风纪操守;颁发聘书给39位国民党青年团筹备委员,希望2006年3月底前正式成立青年团,给年轻人发挥力量的空间;表示将于2006年春节后迁出豪华的中央党部大楼。 尽管一些举措在党内存在争议,马英九处理党产的态度却相当坚定,要求在2008年前将党产全部出售。中国电视公司、中国电影公司、中国广播公司已经出售给中国时报集团,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也在和买家接洽,而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的买主也已出现。 国民党的专职党工精简已经开始,1月中将有460人退休,党工人数将减到900人左右,目标是到2007年减至600人。 国民党党员人数却在增加。2005年10月到12月间,国民党新征与恢复党籍党员人数高达近7000人,其中新征党员以20到30岁比例最高,占22%。 1月3日,马英九在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表示,陈云林无法来台访问让他很遗憾。他说,中台办负责人若能来台,应对两岸复谈有很大帮助。 尽管近期内没有访问大陆的计划,但马英九多次强调不排除访问大陆。 有分析认为,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其大陆政策必须尊重泛蓝选民的“统独”立场与以中国为核心的国家民族认同。“十七全”将共国两党五项共同愿景列为政策纲领中第一项行动纲要,表示国民党将全力推动,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因此,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仍将遵循连战确立的“反独”、“两岸和解与合作”的路线。 一周前,马英九再度重申两岸直航的必要,他表示,想推动松山机场直航大陆。 有观点认为,民望不错的“小马哥”,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国民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国民党要转变为选举机器仍需努力。如果仅仅依靠马英九的人气和民众对民进党的怨气,国民党在2008年仍无绝对的胜选把握。 李义虎分析说,马英九在剪裁人事、经费压缩、售卖党产方面有一些动作,但改革的任务还很重。对于泛蓝整合,马英九的策略是超越国亲之间的关系,直接动员基层泛蓝群众,但是领导层如何协调,还需要时间。 盛治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马英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他的超人气能否延续到2008年。他认为,一贯被打上“温和”标签的马英九,应该着力展现政治上的领导能力和魄力。同时,2008年“大选”中,省籍问题肯定会成为绿营的重要手段,尽管这张牌的效果在慢慢递减,但还需要看看马英九的本土化努力,以及当时两岸的气氛是否平和。 北高选举,花落谁家 将于2006年底举行的台北、高雄两市市长和市“议员”选举,对于台湾政局来说,又将是一次2008的“前哨战”。 北高两市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行政资源。台北市长被视为是最接近“总统”的职位,而高雄市长对于以南部为大本营的民进党来说更有输不起的压力。 目前泛蓝传出有意参选台北市长的人选,包括前“环保署长”郝龙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立委”蒋孝严、吴敦义、丁守中等。而对于胜算不高的台北市,绿营的人选尚不明朗。 台湾南部地区向来是民进党大票仓,参选高雄市长更是泛绿阵营志在必得的政治版图,但高捷弊案延烧成全台性话题后,情势逐渐改观。泛蓝政治人物认为高雄市长颇有一博机会,冒出头表态参选者多如雨后春笋。 目前浮出台面有意角逐高雄市长的泛蓝人选,包括国民党的黄昭顺、赖峰伟、黄启川、陈学圣、黄俊英、罗世雄、李全教、苏盈贵、李复兴等人。至于高捷揭弊有功的邱毅,据传也在考虑当中,包括黄启川、黄昭顺都曾与他接触了解合作的可能。 而民进党“三合一”败选之后,年底的高雄市长选举也成了民进党保卫政权的前哨战。目前浮上台面的两位人选是前“劳委会”主委陈菊和“内政部长”苏嘉全。谁会代表绿营出线,要看民进党内部派系平衡的结果。 马英九表示,北高两市市长及市议员选举,泛蓝将进行跨党的总量管制,更谨慎地提名候选人,这是泛蓝要有的共识。 民进党20岁了,何去何从 1月15日,民进党主席补选结束,投票率不到两成,游锡堃5000余票当选。 两天后,台湾当局“行政院长”谢长廷宣布辞职。其位由为“三合一”败选辞职的民进党前主席苏贞昌接任。 民进党内部派系角力格局逐渐明晰。有分析说,为争夺2008年“大选”参选权,已出现苏贞昌和游锡堃结盟,及吕秀莲和谢长廷的结盟态势。 1986年创立的民主进步党,在2006年就到了第20个年头,其第二届执政期也已过了近两年。 对这个政党,几年前还有人用“成长的烦恼”来描述其遇到的纷扰,而今它却在经历着建党以来最大的一次政治挫败——在一个月前的台湾“三合一”选举中大败,清廉、活力、创新的形象难保,弊案缠身。 岛内有媒体说,民进党几乎已成“一人党”,快速腐化,弊案、丑闻频传。目前党内要求改革的呼声开始高涨。 这次参选党主席的三个人都有很强的代理人意味。游锡堃有很浓的陈水扁色彩,蔡同荣则获得吕秀莲的暗中支持,而翁金珠完全是由民进党大佬林义雄劝来抗衡游锡堃的。 游锡堃当选民进党主席后,台湾媒体分析说,陈水扁在党务方面不用担心会跛脚,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行政院”改组的问题。 台湾问题专家严安林此前撰文称,此次党主席选举将让民进党付出沉重的代价,无论最后谁胜出,都无法顺利整合其他势力,民进党将进入一个群雄割据的局面。 李家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尽管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中惨败,形势不利,但同时也要看到其“基本盘”没有太大变化,在“三合一”选举中还是有42%的支持率。而且南部六县还是在民进党掌握中,其煽动力、影响力依然存在。 台湾媒体说,民进党主席选举只是民进党的内部选举,对社会上支持民进党的民众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败选后,不是检讨党内路线争议、凝聚共识,而是派系间互相猜疑,盘算各自的政治利益,给外界的观感将非常不利民进党的后续发展。 有观点认为,2008年蓝绿比的不只是“基本盘”,还有党内改革及候选人形象。 对于陈水扁的两岸政策,民进党内部也有不同声音。新潮流系不久前举行记者会,认为在全球化趋势下,台湾不管是“戒急用忍”还是“积极开放”,都无法影响中国大陆在全球分工体系上的发展趋势,推动“宪改”应该务实以对,“目前不是那么成熟”。 新潮流系成员筹组了“两岸政经学会”,还计划发行刊物,进行“纸上两岸论坛”。学会组织者说,民进党内不应该成为“一言堂”,党内中生代欠缺两岸研究人才。-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