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3:24 中国青年报

  郭松民

  春节的脚步渐渐地走近了,我们似乎能够听到她兴奋的喘息声。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是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是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大家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

  “没意思”,换句话来说就是“意义的丧失”。在传统年代里,春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来说,春节是一元复始标志。春节中的许多仪式,如祭神祭祖,是为了重新确证人神关系,以求获得神灵的庇佑;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对长幼关系的一种重新确证,等等。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春节丰盛的年夜饭、孩子的新衣等,是对平日艰苦生活的一种补偿,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春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逐步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了,春节也渐渐被“脱魅”,变成了简单的吃吃喝喝、打打

麻将、扑克牌以及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荧屏前打瞌睡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春节“没意思”是必然的,甚至逐渐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没有意义的仪式,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相反相成的。当春节的意义被降到极致的时候,其新的意义也开始出现了:因为现代社会在赋予了个人极大自由的同时,也让个人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孤独当中。但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动物、伦理动物而不是“无毛两足动物”,他必须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又只能在一个人和他所属的社会、家庭的关系中才能找到。春节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完整地重新确证我们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的机会。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春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千辛万苦也要回家了:就是因为他(她)必须借此机会来重新确证自己作为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等的伦理关系。而他作为官员、军人、职员、打工者等的身份,则在平时就已经被反复确证过了。通过了这样的确证,一个人才能是完整的,才能从一个自然人上升为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人。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炎黄子孙的身份是我们不能选择的,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一样。如果我们不能确证并坚守自己的主体性,那么我们就只能以“假X国人”的身份出现,就只能做地球村中的二等公民,这样的前景是不能想象的。而确证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春节的仪式性作用是任何其他节日都无法替代的———春节之于中国人,恰如圣诞节之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欧美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珍爱、守护春节,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