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青年报:狗叫声里说“听觉崇拜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3:24 中国青年报

  狗年到了,据说商家店铺、短信写手都感到甚为苦恼,因为狗不比羊、牛、猴,可以借题发挥。人们只好退而求其次,从狗的叫声里去挖掘吉祥的感觉(幻觉)。新年的时候,媒体上、大街上,处处可以听到“旺”声一片。

  有一则资料介绍过,眼睛获得的信息等于耳朵的30倍,外界信息的80%都是通过眼睛得到的。可是,在日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我们许多人特别注重的似乎是耳朵的
感受。不夸张地说,有些人已经感染上了一种“听觉崇拜症”。

  其实,这种崇拜症的病史够悠久的了,自古诗词的谐音双关开始,绵延不绝,愈演愈烈。过去的“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尚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含蓄且机智;传统民俗里的吃糕寓示“步步登高”,吃鱼象征“年年有余”,也不乏民间智慧的闪光。而今,满耳是大众的谐音,一些人对谐音的开发利用,则越来越显出几分浅薄和无聊。

  譬如:数字谐音。有人认为“8”代表“发”,“9”意味着“久”,“3”象征着“生猛”。“8”和“9”的附会已达成共识,但“3”字在其他许多地方,有人就特别忌讳,因为它与“散”、“杀”谐音。

  譬如:成语谐音。这是广告客户为了吸引受众注意的一种新招术,什么“衣衣不舍”、“咳不容缓”、“蚝情万种”、“一戴添娇”,有人甚至开发了英语的谐音:“谈笑phone生”。此举固然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但对懵懵懂懂的求学少年来说,那可是混淆视听了。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谁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谁就能获得效益。不是抬杠,我觉得我们现在更是“耳朵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会从耳朵的听觉感受出发,有所取有所舍、有所扬有所弃。

  譬如,一些用人单位拒绝聘用姓裴的员工,因为裴的谐音为赔,拒绝聘用姓苏的员工。河南登封市一批姓“苟”的农民,不愿再忍受“苟”姓的尴尬和羞辱,去年集体要求恢复一千年前的本姓“敬”。

  譬如,城里的搬家公司都感到特别的头疼,他们一年中最忙的两天是6月6日、8月18日,所有的车辆倾巢出动也难有招架之功,而每逢4日、13日、14日、24日,车子又大都歇着,没活可干。

  譬如,足球队员现在踢球没什么长进,但踢球时选择住哪个房间,据说倒是很有考究,一般非6非9不住,而一些演员对航班的选择,也有一套学问。这已不是简单的讨口彩了,而是压力之下的一种心理寄托,说是现代迷信作怪也不为过。一些

开发商为了迎合住户趋吉避凶的心理,甚至将4楼改为5B,13楼改为12A,据说4楼、13楼的
房价
还是稍低一点的“特价”,其怪也哉。

  有报道披露:2004年初,海南省一位政协委员,曾经正儿八经向海南的“两会”提出要修改海南的简称,理由是“琼”与“穷”谐音,不吉利(据《南方周末》2006.1.19)。按照他的理论“黑(龙江)”岂不是天下一片黑?“(江)苏”岂不是该全盘皆输?你还别说,江苏有一种地产的“苏酒”,因为“苏”“输”读音相近,这种酒被推荐作为一个全国性运动会的招待用酒,据说遭到婉言谢绝。我们一些人心理脆弱到这种程度,比赛还能赢吗?又能赢几回?

  我们似乎正在全面建设一个“谐音社会”,谐的本义是协调、配合、得当,而谐音的实际应用却给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尴尬、烦恼、干扰。在一个现代社会里,太多的人、太多的场合被某些字的字音所左右,那无疑是一种悲哀,是一种集体的自信心不足,至少是一种群体的盲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