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评论:乏味的春晚小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2日00:06 红网

  今年春节晚会的歌舞再没有去年那个大家都翘大姆指的《千手观音》了。似乎为了凑热闹,还延用了去年各地区送春联的形式,今年则是一个地方送一个谜语的格式,看过之后总觉得又欣赏了“文革”时期宣传队的表演。且不去说三道四评歌舞,还是说说笔者有兴趣的小品吧。说实在的,那些小品演员也确实拿出浑身解数表演,尽力啦。可又要说实在的,却怎么也让人提不起精神,一言以蔽之,乏味。

  小品刚兴起的时候,用方言表演,倒觉得新奇也逗笑。似乎国人有个习惯,说有味就非让人吃得乏味不可。这不,如今小品似乎不说方言就成不了小品。殊不知,就像天天吃海鲜,再鲜美也会掉味口。为啥小品就离不开方言呢?是因为赵本山成了一代小品大师,就非有赵氏味儿不可?还是因为普通话已经失去表演小品能力,只有东北腔调才有表现力?真怪。

  在小品表演风格上,同样表现出粗俗的“同一”。如今小品在语言上,一律追求说快板书式的顺口溜,赚你一笑;一律刻意制造“误会”,比如《邻居》、《跟着媳妇当保姆》等,编造痕迹显露得近乎无聊;一律追求体态语言丑陋,非把搞得恶心不可。整个晚会演出的小品,如此同一风格,似乎编导和演员全都已经是江郎才尽,舍此已经无法再逗乐观众了。

  小品剧的内容上远离现实生活。小品剧应该也算是文艺创作吧,文艺创作离开现实生活,就必然显得苍白。有文艺批评家就评说过,今天的“戏剧创作与当代生活十分的疏远、隔膜,乃至有点绝缘化”。在小品剧中,人们听不到时代和百姓倾诉的呼声,看不到当代民间社会的生存状态,甚至包括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关注、又不时见诸报端的贫富分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贪污腐败问题、以权谋私问题、百姓孩子读书难的问题、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就是文艺出版界、科学学说领域那种被金钱迷了心窍的“家”们,在小品剧《小崔说事儿》里边,也不曾涉及到那些该涉及的领域,而是拿两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老夫妻开涮,让他们相互揭丑,让他们尽现种种丑态,以图逗得大家一乐了事。笔者猜想农民看了会怎么想呢,反正他们是最弱势的,最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只能任编导、演员拿他们的怪模怪样讨大家的欢喜,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任那些少爷小姐取笑一样,古今依然。

  曾记得,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话剧有个《于无声处》,一时万众注目。相声有个“帽子公司”的段子,再以后有个火车上《打扑克》的小品,有“老总压住处长,董事长压住老总,女小秘压住老总”的台词,让人捧腹大笑,笑过之后,回味不尽,想想还想笑。今天的小品也引来笑声,可笑过之后,便淡如烟云,飘过去也就过去了,或者是笑过之后,叫人恶心,再也笑不起来。

  今天的生活,既不乏崇高的诗意,也不乏忧伤的诗意,为什么那些编导和演员不愿意看到他们应该能看到的地方?

  (作者:曹友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