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咋成了“游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3:41 新华网 | |||||||||
王石川 许多世纪以来,苏格兰人一直声称高尔夫球是他们的伟大发明,源自古代苏格兰王室在沙丘上玩的一种游戏。但现在苏格兰的“高尔夫故乡”这一头衔正受到一个出人意料的挑战者——中国的威胁。根据中国著名学者林洪宁的研究,中国宋朝的皇帝、贵族早在公元第10世纪就开始玩“高尔夫球”了,这比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第一根高尔夫球棒的出现早了
在数年前,我国的蹴鞠被考证为足球的始祖;如今兴于异域的高尔夫球,被著名学者言之凿凿地论证出,其滥觞于我国宋朝时的“捶丸”。似乎,高尔夫球是流落海外的“游子”,现在到了它认祖归宗的时候了。这种不吝辛苦挖掘出的“世界之最”,却丝毫不让我欢欣鼓舞,正如一名网友揶揄道:假设现在没有高尔夫球,任何地方的小孩子也可能在游戏中想到把球用棍子打向一个目标——比如地上的洞等。这种关于高尔夫起源的求证就像从前有人说比萨饼是马可波罗包不成的中国饺子一样无聊。 近年来,一种考据热风生水起,大有席卷神州之势。比如,去年7月,成都某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中华‘鞋神’玄德公仪式”,一厢情愿地把刘备加冕为“鞋神”,其根据即是刘备幼年时曾有“贩履”的经历。这种不伦不类的“拉郎配”,让人啼笑皆非,但各地类似这样的傍古人、追根溯源热却一浪高过一浪。如果说傍古人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那么争夺高尔夫球的发源地,意欲何为?是单纯的学术行为还是为了发扬国光? 如果仅仅是这两种可能倒也无可厚非,但让人不能不警惕的是,此举客观上却为高尔夫球热推波助澜,在唤取民族自豪感的宏大主题下,会加速世人对高尔夫球的“朝圣”情结,抑或为笼罩在高尔夫球身上的“原罪”拂尘。这并非多余的担忧,日前不是有人鼓噪高尔夫球应从娃娃抓起吗?各种“高尔夫管理人才培训班”在各地纷纷兴起,就连高尔夫专业也堂而皇之地落户高校。建造高尔夫球场,也一度成为一些城市竞相上马的重点项目。经过多重渲染,高尔夫球俨然成了少数有钱人身家高贵的象征,也被普通百姓贴上了光怪陆离的标签,深受诟病。 当然,作为一种球类,高尔夫球何辜?它之所以饱受舆论抨击,原因很简单,作为舶来品,它始终被认为是贵族的运动,落户我国后尤是如此。不仅寻常百姓与它无缘,即便一部分口袋渐鼓的新富,面对资费不菲的高尔夫贵宾卡也望而却步。最关键的是,高尔夫球场由于性价比甚高,极其浪费优质土地资源。有数字显示,一个高尔夫球场的投资和用水量若投入到农业当中,可以建起46个面积同样大小、旱涝保收的农场。早在2004年,国家就颁发了《关于暂停高尔夫球场建造》的规定,急停各地高尔夫球场兴建热。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担待感的学者不妨顺乎民意,多加挞伐高尔夫球的“种种不是”,多加探究高尔夫球在本土的“种种不适”,多加关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命题,而不是糜费科研基金、把心思花在为高尔夫球寻亲上。先前,清朝某些学者患有考据癖,比如有的学者考证出国人的睾丸是两个、洋人的睾丸是四个,或者躲在三寸金莲的裹脚布里乐此不疲,这为人不齿。如果说清季的学者热衷钻故纸堆,源于政治高压,那么现代的学者再一味地亲近无实际意义的考据,不免让人叹息,难怪有人笑言:估计外国人搞的东东,只要中国教授一研究,都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了,哈哈,这种教授该下岗回家卖红薯! 因此,这种并无实际价值的考据不要也罢。当初有人煞费苦心地考证出了我国是足球发源地,我国的足球不仍然沉疴在身吗?而发源于英国的乒乓球、羽毛球,它们的老祖宗尽管不是生于中国本土,但并不阻碍乒乓球在我国笑傲诸球甚至荣膺国球的美誉。基于此,我认为,即便高尔夫球真正被确认为“捶丸”的后代,对于这个游子,我们还是让它在海外枝繁叶茂、继续安家落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