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中国社科院大范围推选学部委员 入选者40-50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2:41 北京晨报

  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是向设置院士制度迈进的一大步

  新年刚过,社科院学部委员推选结果即将出台,此举是社科院时隔50年后,首次大范围推选学部委员。圈内人称,此番社科院设立学部推选学部委员,“是向设置院士制度迈进的一大步”。

  评选方式

  匿名投票推选学部委员

  提要:社科院推选学部委员从去年12月起在中国社科院高调进行,据知情人士透露,投票时采用匿名方式,全院有40至50个名额。

  ●颁发章程高调动员

  社科院推选学部委员从去年12月起在中国社科院高调进行。

  12月6日,中国社科院召开所局领导会议,部署推选首批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工作。冷溶副院长主持会议说:“要有效整合研究力量与学术资源,强化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机制,推出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贯中西、成就卓著的学术大家和学科带头人。”

  ●称号属于终身荣誉

  社科院表示,学部委员是社科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首批学部委员要从院在职的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专家学者中产生。在选拔首批学部委员的同时,对符合学部委员条件的离退休老专家,授予“荣誉学部委员”称号。学部委员今后将每两年增选一次,增选工作由学部主席团组织进行。中国社科院30多个研究所按照各自研究人员数量,分别推选了1至4名学部委员候选人。

  ●投票采用匿名方式

  社科院某研究员给记者讲述了当时推选学部委员的盛况:“先是院里动员,然后各个所里动员。所里后来公布了候选人的名单。所有副研究员以上的人都可以投票,每个人最多选三个人,投票是匿名的。去年12月中旬投完票,估计过完年之后就公布评选结果。”

  知情人士说,估计这次推选的学部委员共有40至50个,对于4000人的社科院来说,名额确实有限。法学所的一位研究员说:“推选学部委员我们当然也关心,毕竟这是我们院里的大事。但是这和我们普通研究员切实的关系并不如涨工资、评职称密切,所以我们关心得有限。”

  权威解读

  学部委员是向院士过渡?

  提要:社科院迅速设置学部委员,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社科院院士制度的设置。权威人士指出,此举“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往前走了一步”。

  ●设立院士呼声已久

  中国社科院迅速设置学部委员,这不禁让人猜想社科院院士制度的设置。

  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结束,中国科学院一直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大学部,并设立了“学部委员”制度。1977年,哲学社会科学部从中国科学院分离出来,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1993年中国科学院设立院士,原来的自然科学学部委员都成了中科院院士,之后又发展了多批新院士。中国工程院成立后,于1997年也设立了院士。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却至今没有设立院士制度。

  社科院设立院士制度让学者们呼吁了多年。2005年5月,社科院曾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组建学部工作的具体方针、办法,希望通过建立学部委员制度逐步向院士制度过渡。恢复学部委员制度的具体办法,此后迅速得到了回复。

  ●社科成就标准难定

  那么重新恢复的学部委员是否是向院士制度的过渡?社科院某研究所所长告诉记者:“现在设立学部委员,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往前走了一步。首批学部委员一旦产生,既是对个人学术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年轻一辈提出一个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社科院设立院士一直没有实现?这位所长说,这是由于社会科学自身的原因所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一样,社会科学中有很多问题答案并不是一个,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的标准不统一,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一位接受采访的学者说,在我国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重视自然科学,忽视社会科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像自然科学那样统一的权威标准,也没有像自然科学那样统一的认可方式。

  专家观点

  学部委员不应

  是“地方粮票”

  ●学部委员应从全国推选

  关于推选的范围,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我赞成社科院设立院士制度,但我并不认为目前社科院推选学部委员是向院士制度的过渡,因为这只是社科院内部的评选,在全国社科界并不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说。

  何祚庥用“地方粮票”来比喻目前社科院的学部委员推选。“过去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是全国性的,但目前社科院的学部委员只是在内部选举,因此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全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很多,谁能说社科院的水平就比北大等学校高?因此,此学部委员并非彼学部委员。”

  ●社科学者需要社会肯定

  但是,何祚庥院士对于社科院设立院士制度非常赞成。他说,中国的社会科学很需要发展,设立院士,既是对社科学者的尊重和认可,又表示社会对于社会科学的重视。

  社科院法学所的一位研究员则担心地指出,如果学部委员或者是之后的社科院院士只是一个头衔,对于学术发展没有太大作用的话,那么设不设院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院士制度本身是个好事,不能因噎废食。“社科院设置院士,关键看管理、评价的体制。”晨报记者 代小琳

  新闻背景

  首批学部委员

  全是大家

  中国社科院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77年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自1955年起设立学部委员制度,首批233名学部委员中,由郭沫若、陈寅恪、吕叔湘等学术大家领衔的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占总数的26%。加上1957年增选的3名学部委员,共有64名社科界大师获此殊荣。至今健在的只有骆耕漠、季羡林和于光远。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共有61人,他们是:丁声树、千家驹、于光远、尹达、王力、王亚南、王学文、向达、艾思奇、何其芳、吴玉章、吴晗、吕叔湘、吕振羽、李亚农、李达、李俨、杜国庠、沈志远、狄超白、周扬、季羡林、金岳霖、侯外庐、胡乔木、胡绳、范文澜、茅盾、夏鼐、马寅初、马叙伦、张如心、张稼夫、许涤新、郭大力、郭沫若、陈伯达、陈垣、陈寅恪、陈望道、陈翰笙、陶孟和、汤用彤、冯友兰、冯至、冯定、黄松龄、杨树达、杨献珍、刘大年、潘梓年、翦伯赞、邓拓、郑振铎、黎锦熙、钱俊瑞、骆耕漠、包尔汉、薛暮桥、魏建功、罗常培。

  晨报记者 代小琳

  相关专题:北京晨报聚焦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