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国学的“价码”到底该有多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08:23 东方网

  年薪20万元,优惠价格购买住房,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为招聘教授开出的“价码”(2月9日《重庆晚报》)。

  人们的感觉是,这些年的“国学”又热闹起来了。不久前,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的“乾元国学教室”开班,来自全国的40多名企业老板来北京大学“闻道”,他们1年的学费为24000元,每月开一次课,不少人是专门坐飞机来学哲学的。顶尖学府,争揽人才;名流巨
富,趋之若鹜。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禁要问,“国学”究竟是什么?难道必须“年薪20万元的教授”才得教得,只有数万元的学费才能学得吗?

  国学自然可以理解成“中国人的学问”,也就是中国的

传统文化。著名国学研究者汤一介曾说:“如果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只是抱残守缺,哪怕是把古人非常有意义的话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我想也很难使中国文化复兴,更不可能使中国文化对现代作出贡献,搞不好甚至会陷入‘国粹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之中。”对待国学,需要用批评、改造、面向未来的精神。其中的儒家“人治”的治国之道、关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方面的部分内容,由于与法治精神及现代文明格格不入,都是应当扬弃的。

  国学的精华部分,比如其中丰富的文史知识,对于提高个人的素质修养不无裨益、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对后人仍有启迪作用。但是,如果把这些东西搞得过于离奇玄妙、“自抬价码”,恐怕是与发扬光大国学的初衷南辕北辙。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中,记载了泰戈尔访华时的设坛讲演的场景:“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个头戴印度帽。”言谈之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鲁迅认为,“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国学也不该“贵族化”,不该存在与民众的“隔膜”。让普通民众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和作用,做好国学的普及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沿着这条“高价路线”走下去,国学不是没有被“捧杀”的可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