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没有了过去的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6:32 四川新闻网 | |||||||||
川号子 过年的某一天,和女儿一起看电视里的演出,一帮年轻的少男少女欢快的唱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台上的演员十分欢快地把上面的歌词连唱了三遍,然后再变调更加现代地把上面的歌词连唱了几遍。我女儿笑着说:“这首歌后半截的苦难故事现在都不讲了”。我说,“那么就不应该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而应该坐在‘漂亮的阳台上面’,你说台上唱歌的少男少女有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故事的切身体会吗?可能连坐在树根地下听妈妈讲故事的体验都很少有。”女儿又说:“今后的妈妈连过去的故事都没有什么可讲的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课、作业、考试、补习,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前班了,大学毕业以后就业打工,有什么故事值得一讲?” 女儿的一番感触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如今儿歌创作的尴尬,多少年了没有脍炙人口的新儿歌产生,只能或者“让我们荡起双桨”或者“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而那个听妈妈讲的那过去的故事的内容,其实是现在孩子们的奶奶和姥姥们的故事了。老妈妈讲的那些忆苦思甜的故事,孙子孙女们已经不感兴趣了。于是,艺术家们只好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砍掉半截,把前面舒缓的歌词和旋律演绎成欢快的东东,让剩下的半截歌曲继续脍炙人口。 我的老妈妈从旧社会走过来,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的故事生动有趣。有时候和她老人家摆家常说历史,真的很有意思。我的过去也很有故事。我们这一辈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虽然过去的玩具很简陋,却很锻炼人、很经玩。自己动手做的木头手枪、铁环、弹弓......爱不释手;爬树掏鸟窝,草地逮蝈蝈,墙脚逮蛐蛐,河沟玩青蛙......兴趣盎然;踢毽子,跳皮筋,弹玻璃球,撞拐子,骑马打仗......动感十足;成年以后,咱这一代人上山下乡,当兵,当工人......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从贫穷到小康的发展历程,当然肚子里有很多故事可讲了。 而如今,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一代新人,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们,被称为“丧失了童年和童趣的一代”。有口号说“竞争从零岁开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也“小学化”了,本该唱儿歌、丢手绢、藏猫猫、做游戏的幼儿背起了沉甸甸的书包,苦学英语、语文、数学,参加器乐、声乐、国画、书法等各种兴趣班。小小儿郎“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样”。 小学以后,从七八岁直到十八岁,孩子们起床比上班的叔叔阿姨还早,睡觉比上班的叔叔阿姨还少,连电视节目都看不完整。孩子们所能够留下的记忆不过是考试竞争的压力,班级排名次的残酷,复习补课的辛苦,家长会后的唠叨,兴趣爱好的强迫,升学择校的无奈......今后的妈妈们了无乐趣的童年的确没有多少值得讲述的故事了。当然,如果有高手把如此“妈妈过去的故事”演绎成一首儿歌,可能也有点“忆苦思甜”的味道呢。 我理解了为什么儿歌的创造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了。这件事情真也怪不得儿童文学和儿童歌曲创作者们,要怪只能怪现在的孩子遇到了尴尬的童年。就拿《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来说,放在当代创作,可能就是这样的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琴房的哭声/我坐在高高的阳台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妈妈成绩不好/全部假日都在补习班上/金钱花在各种痛苦的兴趣班里/妈妈却挨着打骂和唠叨/升学的考试比打仗还残酷/妈妈却硬着头皮也上战场/她去给父母挣一份高分考卷/迷迷糊糊昏倒在考场上/经过了多少古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