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对待地域歧视,我们需要再敏感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8:40 南方网

  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被告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向原告、河南籍公民任诚宇、李东照赔礼道歉,原告对被告表示谅解,并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这个结果不仅宣告历时292天的诉讼终于讨到一个说法,更标志着关于“河南人怎么了”的争论逐渐从意气用事的口水战,演变为一种基于理性的思考。通过这例地域歧视案,
我们需要着力反思的不仅是“如何客观看待河南人”这一具体问题,更需要反思以“河南人”(或“河南籍”)这种地域单位进行价值判断的认知体系。

  在围绕河南人的争论中,经常出现这么一种情况:一部分人列举各种事例攻击河南人,另一方同样列举各种事例为河南人辩护,双方都会强调事例的真实性并且无法说服对方。这种争论“死结”之所以无法解开,正是因为双方都以地域为单位进行价值判断,却无视地域内部的差异,更没有注意到地域这种外在尺度无法成为衡量内在品质的尺度。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河南人口将近1亿之多,庞大的人群被赋予一种固定属性,这仿佛让他们穿上同样尺寸的制服。根据籍贯评判品质优劣,就像根据服装判断身体是否健康一样荒谬。

  地域歧视是“种族歧视”的一种变形,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年龄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等等。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个观点,但是绝大多数人又会在生活实践中带有自觉或不自觉的歧视思维。换句话说,人们在反对“显形歧视”的同时,却对种种“隐形歧视”习以为常。比如俗语“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既包含着年龄歧视、又具有性别歧视;比如门卫(“看门的”)、清洁工(“扫地的”)、乞丐(“讨饭的”)常常成为

相声小品的笑料包袱,其实这是不折不扣的身份歧视。

  本案中,两位河南籍原告历时292天才与被告达成调解,说明这种

维权活动成本相当之高,并非人人都有精力去做;对待隐形歧视,人们更是很难以诉诸法律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也说明反对地域歧视要双管齐下:针对显形歧视,可以从法律制度层面入手进行维权;针对隐形歧视,则需要从文化层面进行反思。

  而两个层面有时需要互相协作。比如横幅事件是在两位河南籍公民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的努力,以及媒体和公众的舆论压力下,最终达成调解;两个层面有时又有各自独特的运行方式,比如针对那些具有隐形歧视的俗语,显然不能用法律一禁了之,它更需要理念的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歧视的产生最初部分源自歧视者的地域自豪感,歧视的结果常常是会从反面刺激了被歧视者的地域自豪感,后者很有可能会以歧视另一地域的方式获得心理补偿。这种“刺激-反应模式”是常见的心理保护机制,却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地域歧视永无终止。

  对自己所属的地域抱有一定的自豪感,这在情理之中,但是它不能建立在对其他地域进行歧视的基础上,必须有所节制,明确自己的限度所在。如果地域自豪感和地域歧视互相支撑,它们最终只不过是“仇恨”这枚硬币的两面。

  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这种“仇恨”,缺乏感知力和戒备心。很多人在生活当中都遭遇过各种显形和隐形的地域歧视,但有谁为此走上了法庭来主张自己的权利?本案还是第一次。甚至本案发生后,很多人认为原告是小题大做。

  法律不可能在所有的场合,为所有被歧视者提供救济,因为一个讲究文明和体面的社会,文化心理和舆论谴责应该是遏制歧视的最强屏障。而我们需要自问的是,我们警惕歧视的感知力有没有暂时休眠过呢?我们有没有在应该声援被歧视者的时候,选择过沉默?(

新京报网络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