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寻访和资助慰安妇不应是一个人的战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0:38 南方新闻网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14年。寻找“慰安妇”,尽管做了长期调查的思想准备,但艰难程度还是使我几次望而却步。我们曾得知上海有一个“慰安妇”尚在人间,但想了很多方法,老太太就是不承认。后来得知她有个幸福家庭,我特意把她请到公安局,就是为了避开她的家人、邻里。直到最后,她才悄悄地对我说,“事情已过去那么多年了,就让它烂在我的
肚子里吧。”

  我们很理解她的心情,做过“慰安妇”的女子要么终生不嫁,要么嫁人后受到丈夫的毒打、子孙的欺凌。老太太不愿公开,很大原因是子女不支持。我的调查经验是:有亲生儿女的阻力大,是养子养女的好一些。我聘请的调查员曾被老人的后代打出门:“没这样的事,滚!”

  我独自调查了两三年后,已感力不从心。遍及20来个省市自治区的“慰安妇”,靠我一人挖掘,纵使把命搭上,又能采访几人?1996年,我的妻子陈丽菲介入了我的工作。她知道,女人调查女人的事,似乎方便些。1999年3月成立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之后,我在各地聘请了60位调查员,但广西、湖南、河南、辽宁、内蒙古仍是空白。而头等重要的工作是,消除“慰安妇”的耻辱感,次之才是如被抓时间、受害细节、出逃抓回经历、婚姻和生活状况等。方法是把

口述实录和查阅县志、日伪占领时期档案、文史资料结合考证,最好有女同志陪同。我对调查员的要求是“孤证不立,旁证证之”—— 尽可能对受害者进行录音、录像。她们的证言因为涉及到性侵害,所以想晚一些时间把它公布出来。

  我们对中国“慰安妇”的调查已经进行了13年,调查了20来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有名有姓、开了口的“慰安妇”100多人,没开口的应该是这个数字的几十倍。但是随着岁月的过去,现在我们找到的幸存者当中,大部分已经离开了人世。现在仍然健在并且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只有48名原“慰安妇”。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感觉时间很紧迫。试想,这些受害者早年身体受过创伤,晚年境遇不妙,八九十岁的人了,还可活多久?主证和旁证每时每刻都在消亡。史留留,我采访了多次的历史证人,当我再一次去他家取证时,史家堂屋里挂的是他的遗像。“慰安妇”幸存者更如风前烛,我在与她们告别时,便已做好不能再见的准备。10多年间,我经历了几十位老人被电话告知“走了”的消息,留给我的只有悲伤遗憾。

  刚开始时,“慰安妇”问题是我学术上的研究对象——一个课题而已。但这个伤痕被揭开以后,我看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触目惊心。我希望国家对这些饱受磨难的老人,应该有制度性的保护与帮助。首先,应该马上确认受害者,然后给予受害者一个制度上的援助,来改善她们的生活。不仅是一般生活费,我想最低生活费应该保证她们;其次,还有医药健康上的援助;也可以资助她们去打官司,去争取她们应得的权益。此外,应该有一个国家性重大调查项目,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这批人证,随着时间流逝,正在快速消失;而且,她们不仅仅是人证,她们首先是人,是我们民族的一分子,是我们的前辈。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