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调查:春节和父母做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20:09 央视《东方时空》 | |||||||||
图片1:步行过年回家 图片2:带上年货回家 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调查》2月16日播出节目《过年的感觉”系列四:过年--回家》,以下是节目内容实录: “用数字掌握生活”,欢迎走进今天的《时空调查》。昨天我们调查的是“你用哪种方式拜的年”,发现人们最看重的是登门拜年,而实际采用次数最多的是短信拜年。那么我们今天收到了沈阳一位52岁叫“盛京闲人”的观众反馈,2006年春节,我意外得知八十四
相信这个拜年电话,对两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的农历春节是1月29日,而藏历新年是2月28日,前后相差一个月,但是在拉萨一些城市里的藏族同胞也逐渐开始过农历春节了。 现在有一位观众给我们寄来他拍的dv,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他过的这个特别的春节。 照片里的这个人叫次仁卓嘎,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西藏认识了她,她的热情和真诚让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今年春节她邀请我到拉萨过年。 就在农历除夕的那天中午,我飞到了拉萨,一个小时后,我赶到了卓嘎家,100多平方米的家里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息。最显眼的就是这种叫“竹素琪玛”的五谷斗,里面装满了酥油、人参果等各种食品,它寄托着藏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愿望。 性情直率的次仁卓嘎在家里排行老五,卓嘎还有四个姐姐,这是她的姐夫,这是她的侄子。这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简短的介绍之后,卓嘎和她的姐姐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卓嘎:藏历年三十,我们主要是先要吃一些藏族一些特色的饭,但是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也做了饺子,就是为了庆祝年三十吧,也过年三十,也要过藏历三十,所以我们今年这个年三十的食品就比较丰富。也有汉族的过法,也有我们藏族的过法。 卓嘎手里拿的这个盘子里,像圆球一样的食品叫“古突”,其实它就是“面疙瘩”。 年夜饭真正的当家主食是“糌粑”,糌耙就是“青稞炒面”,藏民们过年一定要吃“糌耙”,这相当于汉人过年吃饺子。 好不容易,两个小时后,年夜饭做好了,但是,卓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却都不动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这个是怎么回事呀? 卓嘎:意思就是身上那些脏的呀,旧的那些,灾难,病呀,就去(消除)下去,(迎来)一个崭新的新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卓嘎:身上有病呀,就带走了 记者:你这手里是什么呀? 卓嘎:是“糌粑”。 这种用“糌粑”带走晦气的习俗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但是藏民们却祖祖辈辈保留着这种传统。仪式进行完之后,我已经饿得差不多了,但是卓嘎一家人似乎并不着急开饭,而是在“古突”,也就是这种“面疙瘩” 里面找起了东西。 二姐夫:这个是青稞呀,这种说法就是因果关系吧,表示明年就丰收了,是这个意思。 原来,这些“面疙瘩”里面都包着东西,难怪他们吃起来那么小心呢!卓嘎的四姐次仁玉珍吃出了象征着“心肠好”的羊毛,随后“辣椒”、“石头”也被吃了出来。其实,不管大家吃到了什么,都能引来一阵笑声,就在这笑声中,卓嘎家的年夜饭进入了高潮,大家不约而同唱起了祝福的歌曲。 在歌声和祝福声中,新年的时钟敲响了最后一下,卓嘎一家人迎来了农历春节,整个拉萨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不同的是,藏民们还有一个习俗,就是“驱鬼”,“驱鬼”就是手拿着点燃的麦秸,在空中舞动,跑遍每一个房间。 这种所谓的“驱鬼”仪式,寄托着他们祈求幸福如意的心愿。这就是我记录下的卓嘎家的农历春节。虽然他们过年的习俗和内地不大一样,但是春节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快乐和幸福却完全一样。 今天我们调查的是春节你回没回家,过年都跟父母做了什么。 先给您看一张照片(见图片1): 这张照片是今年春运期间拍摄的,照片上的是正在赶着回河南老家过年的王国显一家人。当时,因为大雪封路,他们坐的车被堵在了路上,急于回家的王家人干脆就弃车步行,而这一走就是7个多小时。 这儿还有一张(见图片2): 这个小伙子也是弃车后步行回家的,肩膀上还扛着一桶油,我想应该是给家里买的年货。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但看起来小伙子却是那么高兴,看来,这回家的吸引力还真是够大的。 其实,这两张照片传递给我们的是同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传承的关于“年”的文化内涵——亲情和团圆。不论你在哪儿、在忙着什么、也不论回家的路有多长、多难走,都要想尽办法去赶赴那顿亲情融融的年夜饭。这几乎已经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留在骨子里的情结,而越到年终岁尾的时候,这种心情也就越迫切。那么,人们急于赶回的这个“家”是自己的小家还是有父母、兄妹的大家?是不是也会有人不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和央视资讯联合,对15个城市的1170人做了一次电子邮件调查,来看一下结果: 今年过年,您跟谁一起过的除夕?(多选题) 1、小家庭(配偶、子女) 9% 2、大家庭(父母、配偶、子女) 35% 3、家族(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 50% 4、自己 3% 5、非亲属关系的熟人(朋友、同事等) 3% 前三项加在一起达到了94%,也就是说和家人一起过除夕的占到了绝大多数。只有少数人可能因为要加班、或者是夫妻双方只能到一家过年等原因没有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在这里我们还注意到,自己的小家庭过年的比例并不高,只有9%,而大家庭甚至是家族在一起过年的却占到了85%。不管离得有多远,也不管是不是各自都有了小家,每到过年的时候,那份亲情还是会把大家拉到一起,尤其是那个大家庭中父母还健在的话就更是如此。 有些观众还用各种方式给我们留了言,一起来听听他们在今年春节的感受: 北京的一位观众通过电子邮件给我们留言说:过年是一定在一起的!每年我最期待8点——大家子人在外面吃完年夜饭,各回各家以后,和老爸老妈坐在电视前看着春晚,吃着瓜子水果,聊聊天,这是我每年过年最期待也是感觉最好的时刻。 云南的一位观众通过电子邮件给我们留言说:今年回老家过的年,爸爸妈妈别提多开心了。印象最深的是,按辈分,饭桌上居然有人喊我“爷爷”了。记得几年前有则广告上说:幸福,不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吗?就冲这个,我们都得回家过年。 辽宁沈阳的张振宇通过网络视频给我们留了言,他家今年的春节过得可是挺热闹。 广西的壮族姑娘何桂菊还给我们寄来了她今年过年回家的DV。小何到北京工作已经六年多了,平时回家的机会很少。因为春运期间票难买等原因,她毅然决定今年春节自己开车回家,和亲人们一起过个团圆年。 我的老家在广西融水县,离北京有两千多公里,这次回家我整整开了三天。虽然很辛苦,但是当那些熟悉的山山水水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一下子觉得所有的疲劳都不见了。 快到家里饿,远远的就看见爸爸和姐夫站在门口,他们一定等急了。 老爸老妈都是不太会表达的人,他们不会和我热烈的拥抱,更不会惹泪盈眶,他们只是知道在我开车回家的路上,不断地打电话问平安。有一次我因为电话没电,打得晚了些,他们还发了好大的脾气呢! 虽然这只是一顿很平常的团圆饭,但对我们来说,基本上也就是过年的时候能吃上这一次。虽然大姐家住得比较近,能多照顾一下两位老人,但我还是很担心他们的健康。老爸今年已经七十多了,这次回来觉得他的白头发好像又多了些,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和家人一起放鞭炮,总觉得又像回到了童年,说不出的开心。虽然只是回家的第一天,不过我已经偷偷在心里做了决定,明年过年,一定早点回来! 我们曾经问过小何,这么千里迢迢地开车回家?你不累吗?小何告诉我们,可能是心情不一样吧,当你每一分每一秒都离家越来越近的时候,真的就不觉得累了。尤其是回家后,陪着父母吃吃饭、聊聊天,虽然都是很普通的事,但是却觉得特别踏实和幸福。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会和小何有一样的感受,尤其是为人子女者。那么,今年的春节,你都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来看一下结果: 过年期间,您和父母做了什么?(多选) 1、跟父母谈心聊天 77% 2、陪父母逛街购物 44% 3、陪父母看电影、演出等 27% 4、带父母外出旅游 9% 5、其它 10% 像小何一样,跟父母谈心聊天的高居榜首。对于含蓄的中国人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我想可能也是做父母的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吧。记得前几年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曾引起了很大的共鸣,里面有一句歌词说的就是:“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天下父母的心声呢?不管人在哪儿?过得好还是坏?亲情和团圆总是最重要的。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