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易卜生年”开幕大典侧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7:26 外滩画报 | |||||||||
易卜生的2006 年 今年一月,“易卜生年”开幕大典在奥斯陆隆重举行。对于此次“易卜生年”,挪威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几乎和中国的“祭孔”差不多。很多官员和文化人士言必称易卜生,各种纪念活动频频举行, 大有形成“易卜生产业”的架势。
文/ 图 洪立(发自奥斯陆) 喧嚣的大鼓、琵琶和古筝声骤然响成一片,杭州越剧院的三分半钟越剧版《海达·高布乐》“自杀戏”强烈地刺激了平素喜欢清静的北欧人的耳膜。 这是数周前在奥斯陆市政厅大礼堂举行的“易卜生年”开幕大典上的东方表演,以纪念这位最有名的挪威人、现代戏剧之父逝世100 周年(1828-1906)。 让台下900 名观众( 包括挪威国王、王后和首相等等政要、名流,另有50 万人通过电视收看) 惊奇的不止是中国的越剧,用音乐剧、现代芭蕾、饶舌说唱形式和非洲斯瓦希利语演绎的易卜生作品,同样让人耳目一新。 参加开幕之夜演出的包括伦敦皇家歌剧院、开罗歌剧院、斯德哥尔摩歌剧院这些世界知名院团。10 位来自挪威本国和瑞典、英、法、德等国的演员由于对“易剧”的出色诠释,被专程请来并授予“易卜生百年特别奖”。 亨利克·易卜生是世界公认的现实主义戏剧开山祖师,他写的26 部戏剧多以针砭社会、揭露虚伪、探讨男女地位为主题,一次次突破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道德心理底线。 纪念活动负责人Bentein Baardson在晚会上表示,易卜生的戏剧平均每周在全球上演130 场,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剧作。今年,每天都将至少有一部易剧被搬上世界某个舞台——挪威政府负责具体实现这个目标。 挪威文化部将2006 年命名为“易卜生年”,全年计划在91 个国家举办4000多个纪念活动,包括演出、展览、讨论会、艺术节和新书发行,并用18 种语言设立了专门网站。挪威央行还发行了一种20克朗面值(1 克朗约合人民币1.20 元) 的易卜生百年纪念硬币。 人口只有450 万的挪威能在同一个时代中连出易卜生、画家爱德华·蒙克、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等数位世界一流文化巨匠,真是非常地了不起。对于此次“易卜生年”,挪威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几乎和中国的“祭孔”差不多。很多官员和文化人士言必称易卜生,纪念活动不时举行,大有形成“易卜生产业”的架势。不过,以北欧人的自由从容性格,他们做得并不功利,并不会让人觉得窒息沉闷。 尽管挪威有不少旅馆、酒店等商业设施以易卜生、蒙克这些文化名人命名,但普通人受他们的直接影响似乎并不很大。记者在询问多位当地人后发现,普通挪威人看过的易剧数量并不多,平均不过两三出而已,尽管他们的戏票一张“只要”200 克朗。 据几处博物馆的负责人介绍,易卜生为人其实很有意思: 孤僻、刻板、守时,又有点惧内,被太太苏珊娜逼得无奈才提笔写作,但事先约定好的结束时间一到就马上撂笔,即便是一个句子只写到一半。除了写剧本之外,他还是个画家和诗人。生于挪威的易卜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是在国外度过: 从1864 年起,主要在德、意等国自我放逐27 年,他最知名的剧作大多在这一时期写成。1891 年易卜生才回国定居,1906 年5 月23 日在奥斯陆去世,终年78 岁。 中国的纪念活动从3 月起将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易卜生对近百年前中国的“五·四”新剧影响极大,尤其以现在中国观众最耳熟能详的《玩偶之家》—易卜生版的《绝望主妇》为甚。它备受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郭沫若等人的推崇和模仿,其结果是《终身大事》、《泼妇》、《卓文君》等众多“娜拉剧”的出现。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