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广东首次提拔副厅级县委书记 突破县官行政级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1:08 南方新闻网

  “谢厅好!”

  听到同僚这声招呼,谢土新明显一愣,他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委书记,现在,人们却都改口称其“谢厅”。

  “其实还是县委书记嘛,大家开我玩笑而已。”谢土新说。

  谢土新现年56岁,在临近退休之龄,却有意外之喜——广东省首次提拔副厅级县委书记,他名列其中。

  与他一同提拔的,还有梅县县委书记等4人,5名副厅级县委书记首现广东,被视为首次打破我国行政级别序别,将职务与级别分离。

  “会只开了半小时”

  “当上了副厅级县委书记,最大的变化是开会时,我的位置靠前了一点,另外就是我的工资比原来多了209元。”谢土新笑称,“目前感到的变化就这两点。”

  2005年11月13日,正在湖南出差的谢土新接到通知,第二天到市里参加副厅级县委书记推荐大会。

  “我连夜赶回清远,谁知第二天的会只开了半个小时,”谢告诉本报记者,当时市领导把规定一摆——“50岁以上,且担任县(市、区)委书记连续满5年的可确定为副厅级并继续在本地任职。”——到会的全市几百名名处级干部中只有他符合条件。

  “我当了3年县长,6年县委书记,在整个清远,资历最老了。” 谢土新说,“当时有干部‘骂’我呢,‘我们几百人,跑这么远的路来参加会议,就为了你一个人。’”

  推荐结束后,当天下午,省委组织部就派人到阳山县对谢土新进行考察。11月底,任职文件就下来了,谢被选拔为副厅级县委书记。

  “我的任职时间是从去年11月开始算的,拿到厅级待遇工资是12月份,2300元。”谢土新还清楚地记得,他1997年从清远调到阳山时工资600多元,而他在市里工作工资是1400元,“差别还是很大,同为正处级,一个县委书记的收入可能会比地级市里的同级干部少一两千,比省里的同级干部少三四千。”

  能以56岁的年龄搭上升迁的“最后一班车”,谢感觉得自己很幸运,认为这是省里给他的荣誉。

  县官行政级别突破

  谢土新的意外之喜,源于广东省出台的规定:优秀县委书记连任5年,即可原地提拔为副厅级。

  2002年12月,广东省一位领导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省里的一项考虑:为了让县级领导安心基层工作,广东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副厅级的县委书记,甚至是正厅级,乃至副部级的县委书记。

  “一个县委书记往往管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其权责、压力,都不是一个机关的处长所能比拟。”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巡视员王利文认为,行政级别与实际工作不对等,导致县委书记心理严重失衡。

  “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加快了这项政策的出台。”王利文透露,广东此前已经出台了下放审批权和财政权等内容的“扩权强县”政策,而以“扩”权为核心的县级行政制度改革也成为必然。

  但在相关制度出台后,却迟迟未见动作,省政府一位官员透露,这涉及到打破以往的行政级别体系等问题,阻力不小。

  组织部门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我国于1993年对

公务员行政级别予以划分,共分15级,分别与公务员的12个职务等次相对应,其中,县级正职为7~10级,正处级。

  级别与干部的各种待遇息息相关,从出席会议的规格,享受的政治待遇,到看文件的范围,再到能否订阅《参考消息》、“大参考”,甚至看病,都要一一对应,每一级的工资也有差别,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

  “在建国初期,县委书记的级别,事实上跨度还比较大,”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那时候国家干部按25级划分行政级别,13级以上为高级干部,17级以上为中级干部,在这个架构中,有13级县委书记,也有18级县委书记。”

  在实行公务员行政级别制度之后,跨级的县委书记基本消失,“有两种情况例外,”王利文说,“一是戴帽的,例如地级市市委常委兼任县委书记,另外就是像海南省一开始就实行‘省管县’,有些县的正职定为副厅级。”

  王利文认为,“广东这项改革,事实上打破了我国县官行政级别制度,具有突破意义。”

  广东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则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项政策解决了县级党政正职变动频繁的问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干部在基层、在艰苦环境中创业。

  疏通官员升迁通道

  对于级别之惑,谢土新有着切身体验。

  1997年,谢土新从清远市区下派阳山县任县长,“3年县长,6年县委书记,在整个清远,没有比我做县级正职时间更长的了。”

  当时的阳山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领导中只有他一个外来干部。

  级别9年原地踏步,曾让谢土新动过强烈的调动念头。 2003年,适逢清远市干部换届,谢土新说,“但希望很快破灭了,市领导考虑到阳山的情况,还是让我继续做下去。”

  级别的局限,使不少基层干部难以安心,清远市委组织部部长梁建文承认,有些地方的县级党政一把手频繁更换,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最多两三年,短的只呆半年。

  一方面是基层主官频繁更换,另一方面是基层干部的上升通道受阻,清远市一位官员就认为,“县级的正处级岗位只有两三个,而竞争的副职达10多人,竞争十分激烈。”

  这位官员认为,按照行政级别,机关的处长可以平调担任县级正职,但事实上,这种调动对基层官员来说,相当不公平,“在机关他的竞争对手可能只有两人,但在县级,竞争对手可能是数十人。”

  这种情况在阳山县也有鲜明体现:“我刚来阳山时,县委常委中只有我一个下派干部,但现在11个常委中,有9个来自外地,10名正副县长中,有6人是外来干部。”谢土新告诉本报记者,这样就造成了本地干部很难升迁的局面。

  “下派干部太多,势必给基层的升迁带来压力,”王利文认为,“采取行政级别与官职相分离的政策,厅级县委书记、处级镇长的出现给了基层干部一个安心工作,不升迁依然能享受一定级别与待遇的机会。”

  本报获得的消息,在选拔副厅级县委书记的同时,广东各地正在配套进行副处级镇委书记、镇长的选拔工作。本报记者 胡念飞 (来源:

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