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到龄辞职反映中国人事调整新思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7:16 新世纪周刊 | |||||||||
-本刊记者/张凡 在地方“两会”中,众多官员相继辞职,观察者们发现,这几乎是1940年前后出生的副省级以上高官的集体告别。50一代的接任者们大步走上前台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一批副省级 以上官员的相继辞职引起了各方关注,大多数
“到龄辞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吐故纳新成为人大、政府的一种正常的人事更迭。”中共中央党校王贵秀教授认为。 在此过程中,辞职或免职离任正逐渐透明化,执政党执政的程序化也更为明显。 到龄官员体面告别 离任者大都选择了主动辞职。“这是一种体面的告别。”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全国“两会”前许多官员的辞职是正常的新老交替。根据现行组织原则,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年满65岁、省政府副省长年满60岁的,通常不再担任实职。 一大批到龄的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政协主席、副主席纷纷辞职,1940年前后出生的副省级以上的高官们相继退出政治舞台。 “在人代会召开之前,就已经有内部消息说张宗亮副主任要辞职了。”负责山东省人大新闻的一位山东记者说,在当地人大内部,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在离职之前,作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65岁的张宗亮仍然主持了各项工作。 1月17日,按照工作日程安排,他仍旧以山东省人大副主任的身份向人大会议作出工作报告,下午,他的辞呈被表决通过。 不久,北京市政协主席程世峨、天津市人大主任房凤友都因年龄已到任职年限而辞职,外界则在消息公布的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官员离任的原因,这种直接向外界公布辞职原因的方式受到了舆论的赞扬。 王贵秀认为,这实际上是任、免职开始透明化的一个举措。“与其让外界产生不必要的猜疑,不如主动公布原因。” 国家新的干部任免条例里对此也已做出了明确规定。 担任人大或者政协领导职务的一些省级高官相继选择了同样的方式离任。截至目前,在年前召开的各地方“两会”上,1940年前后出生的副省级以上高官共有30多人辞职。 反腐打虎 在40年代官员的告别中,还有一批官员以特殊方式离开了政治的舞台,他们或被罢免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格,或面临着法律的制裁。1940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的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是这批官员中的代表人物,20 05年12月2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田凤山的身后,还有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同样即将在北京临审的山西省原省委副书记侯伍杰也是1940年生人,因牵涉山西最大的黑社会案而事发。2005年9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称,“因涉嫌受贿,构成严重违法违纪”,原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被罢免山西省十届人大代表职务。 1941年出生的河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有杰也是在参加完河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后,从新闻报道的名单中悄悄消失。2005年7月30日,当地媒体报道了王有杰辞去河南省人大副主任一职的消息。第二天,河南一所中学校名右下方“王有杰题”四个字即被校方铲去。随后,王有杰因涉嫌经济问题,收受贿赂、礼金数额较大,被罢免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 同是1941年出生的广东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以同样的问题被收审看押。在押被审的安徽省原政协副主席王昭耀也是40一代。 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相继被人大、政协罢免,被判决,或已经进入司法审理程序的1940左右出生的副省级以上高官超过了10人。体面或者不体面的告别,1940年前后出生的政府高官们的身影渐行渐远。 共和国一代上前台 与年底的集体告别不同的是,省部级领导的人事调整贯穿2005年。截至年底,至少有14个省、市、自治区或部委的首长易人。其实,自中共“十六大”以来,各地方党政主要官员调整一直在持续,至今已有近三分之二发生了变动。 最新一轮的人事调整完成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生于50年代、担任省委书记和省长的已由原来的10 多人增加到20多人。 干部年轻化的速度在加快,被称为“共和国一代”的官员们大步走上前台,这些接任者有着更为宽阔的知识背景,经济学、法学和人文类学科背景占到其中的90%。而副部级年轻高官人数则更为众多。 中央部委和地方首长间的互动频繁而有序。2005年初,豫、辽、闽三省人事变动拉开了省部级领导易地调整的序幕,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接替他出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原局长徐光春。代理福建省委书记1 0个月后的卢展工则正式“转正”。 2005年中的调整则涉及中央党史研究室、中组部、团中央、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地方则涉及安徽、湖南、新疆、湖北、海南等5个省区。其中,既有各部委人员的相互交流,也有地方和中央部委的互动。 这一年中任命的贵州、甘肃、云南、安徽、湖南5省的副省长以及新疆新任的5位自治区副主席,以及年底地方“两会”选出的河南、重庆、海南、江苏、山东等省份的副省长们普遍是50年代生人。“上过山,下过乡”,“老三届”,相似的经历,成为他们的共同点。 中央、地方加强互动 在春节临近前的最后一波调整中,三位中央部委的领导者入主地方政府。执掌交通部,被称为最具国际视野的中央官员之一的张春贤调任湖南省委书记。 今年刚五十岁的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洋调任重庆市委书记,他曾被评价为具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和大局观念。汪洋曾主管国务院办公厅的常务工作,对国务院和中央机关的运作十分熟悉,并曾参与“十一五”规划的起草,是这次人事调动中最受瞩目的一人。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则调任贵州省委书记,他是又一位从宣传部门直接调任地方的官员。 有专家分析指出,此次人事调整变更的一个特点是,几位具有全球视野和熟悉中央运作有大局观的年轻部长调往中西部省份,显见中央希望带动中西部省份经济起飞,加强中央对地方经济调控的决心。给相对较封闭和保守的三省带来新的气象。 高官任职多方互动渐成新动向,中央和地方的互动多有增加,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执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山东省调任司法部后的吴爱英成为司法部第二任女部长;从国务院副秘书长位置调任地方的,除了汪洋,还有现任贵州省省长石秀诗、云南省省长徐荣凯。 于幼军从深圳市长位置上调任湖南省副省长不久,便又再度北上担任山西省省长。同样来自广东的深圳市原市委书记张高丽之前已调任山东任省委书记。其实,这样的调动早已有迹可寻,江苏省两任苏州市委书记调任吉林、陕西任省长,甚至被称为“苏州现象”。再加上之前的天津市委副书记李建国调任陕西省委书记,上海市委副书记孟建柱调任江西省委书记。可以清晰的看到,沿海改革开放前沿和内地中西部地区的互动在加大。跨地域或从中央转赴地方任职成为调整的主要方向,部级高官下派地方,经济发达省份转派欠发达省份,调任西部、东北、中部的比例在增加。 显然,新任者们被寄予厚望,而在此变动中也透露出中共高层调整的新思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官员交流,中央部委和地方的官员交流,不仅显现中共制度建设的需要,而且高官不同岗位间的互动,既丰富了他们的施政经验,又能为不同的岗位带来新的内容,执政者希望以此为国内各地和谐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而在“两会”上辞职离任的10位副省长则就职人大或者政协,其余9个省份的省委副书记走上了政协主席的岗位。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