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称需理性看待中国国际影响力与现代化程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9: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日电 最新一期的《求是》刊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的文章指出,新中国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其影响就是世界性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大。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中国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映在涉及全球的和平、安全、经贸、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国际影响力增大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明显标志,
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于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持续增强的经济实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

  第一,中国已跻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第二,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世界各国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第四,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事实被国际舆论誉为当代世界的“奇迹”,引起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文章同时指出,中国因素受到国际社会的更大关注和重视,一方面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严峻挑战。必须全面辩证地看待中国的影响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估价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理智地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切不可盲目乐观或悲观。

  文章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迅速发展疑虑加深,防范意识增大。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中的某些势力开始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分化、西化中国依然是西方敌对势力的基本战略目标。他们在对华政策中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在当今时代条件下,除了顽固坚持反华立场的极少数人,公开宣扬反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人并不多,但内心不愿看到中国强大而图谋阻挠和遏制者却不罕见。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文章说,布什政府执政初期曾把中国公开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直至今年的“国情咨文”仍视中国和印度为“新的竞争者”;而美国国会中的某些人则始终明确把中国称为“潜在敌人”。“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全球战略,但新保守势力的对华态度并未根本改变,其动向从美国发表的许多战略文件以及五角大楼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中可见端倪。他们总以为中国要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对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妄加猜疑,同时在中国周边加强军事部署,以各种借口对我施压。竭力反对欧洲取消对华军售禁令,横加阻拦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都是这种冷战思维的典型反映。

  但中美之间毕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确有需求之处,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对美国也有利。越来越多的美国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文章强调,需要树立在国际环境中合理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应对各种新的挑战。现行国际体制多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确立的,其中的不公平、不合理显而易见。长期以来,在制定有关规则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他们的声音经常被忽视、漠视;加上既得利益国家的主观操纵,中国的发展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牵制。消除或改变这种现状绝非易事,每一步都需进行长期艰难的努力和斗争。世贸组织发动的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即“多哈回合”)迄今未取得成功,就是一个明证。

  文章分析称,尽管目前国际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但这一体制在维持国际活动正常运转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是“后来者”,与国际间的联系在改革开放后更加密切,这意味着中国要面对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尽快了解、适应和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二是妥善应对发达国家的一些苛刻要求。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发达国家常常采取双重标准,要求中国遵守而他们自己却并不愿严格遵守的所谓国际“游戏规则”;同时,还不时把中国国内问题国际化和政治化,不断对我施加压力。三是我们尚不熟悉国际“游戏规则”,对繁多的规章缺乏深入了解和把握,不能熟练地运用其中的条款维护自身利益。

  文章表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带来良好机遇,但伴随而来的挑战也相当严峻和复杂。全世界的市场、资源是有限的,大多数资源和能源又不能再生。各国都在尽可能多地分享这些有限的发展要素,因利益碰撞而引发摩擦和矛盾在所难免。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交往中遇到的一些麻烦和指责,不少都与此相关。

  一方面,国际上有些人用机械的数学方式计算,片面地夸大和渲染中国发展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制造紧张气氛,借此哄抬物价,甚至为“中国经济威胁论”制造所谓“根据”。有的则把主要由于本国经济原因产生的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归罪于中国的发展,个别地方甚至发生砸、烧中国商品、商店的恶性事件。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确存在缺陷,尤其是一些高耗能、拼资源、强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无序发展,造成了近期和长远的不良后果。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进一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质上要靠科技的支撑。

  中国现代化程度与国际水平差距大需明确努力方向

  中新网3月2日电 最新一期的《求是》刊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的文章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需要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找准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文章分析指出,中国整体现代化程度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总体国力与人均水平相差甚大。就发展而言,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跃入世界前列,神舟五号、六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圆满成功,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这些都是值得夸耀的宏伟业绩。

  就整体国力而言,中国确实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实力。但中国有13亿人口,任何伟大的成绩除以13亿后都变得很微小,而任何微小问题乘以13亿后都会变得很严重。比如,2005年中国GDP按全年平均

汇率计算,折合为22257亿美元,可人均却只有1700美元,排在世界一百名之外。中国进出口增长快,数额大,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与中国人口相比仍然较低。许多出口产品虽然标着“中国制造”,实际并不全是由中国企业生产。也就是说,不少产品实际是“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而不是“由中国制造”(Made by China),如何把“中国制造”尽快转化为“中国创造”,仍需要花费很大力量。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太少,出口商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也太小。国外舆论渲染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国内有人随声附和,实是言过其实。只要全面对照一下当年“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或日本的情况,就不难发现中国存在的差距。还有一些外国专家预测中国将在多少年后超过美国,这多是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单凭几个数字加上主观想象而得出的结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盲目相信这种美妙的“

神话”。

  文章强调,当前中国国民的总体国际意识、文明水平、道德素质与中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甚相称。为此,我们应当:

  第一,要用宽阔的眼界观察世界,用战略的思维来分析和判断各种问题,增强决策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面性。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不能服从他人的指令,听任别人的摆布;作为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中国也应自觉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第二,加强处理对外关系的理性意识。国际事务大都涉及多个方面,具有复杂的内涵,有全局与局部之区分,原则性与灵活性之联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权衡,国际准则与民族感情之考虑,不能单凭一方愿望,更不能“跟着感觉走”。

  第三,提高全民族的国际知识水平,增进对中国外交政策和方针的了解与把握。中国的对外政策和方针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归纳和总结,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肯定和称赞。这应成为全国人民所有对外交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绳。作为一个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国家的公民,我们应当对国际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自觉地维护和遵循国家的对外政策与方针。

  第四,维护和加强“礼仪之邦”的国际形象。中国是一个讲礼仪、重道德的文明古国,世界人民看中国,更多是通过对个体中国人行为的直接观察。随着中国人民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对那些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习惯,我们都应认真遵守,切不可我行我素,甚至把一些劣习恶俗带到国外,败坏国家的形象。规范对外交往的言行举止,有修养、懂礼貌、守秩序,对国家对个人的意义都越来越重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