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专题 > 正文

朱永新委员谈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及乱收费根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1:05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刚才朱委员提出了很多问题,对于那些享受教育资源比较少的学生,他如果参加名牌大学的联考,会不会面对不公平?

  朱永新:国家在调整教育资源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往这些地方倾斜,比如优秀教师的配备。我今年写了一个议案,就是农村教师培养的行动计划。国家每年应该拿出一定的名额,招收一定数额的中学生,由国家培养,然后分配到边缘地区服务,这样就会提升那个地
方的品质,现在我们国家强制的招多少人,但是这些人毕业都不回去了。我记得有一年到延安去,当地的领导跟我说,每年出去的人没有回来的。

  高考制度改革:建议在哪里就读就在哪里参加高考

  主持人:朱委员刚才说的是我们国家正在着手做的事情,现在我们看到国家在这方面加强了很大的工作力度。刚才朱谈到户籍制度改变问题,这是很大层面的改变,我们能不能从小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先开始。

  朱永新:这是系统的工程,为什么我们高考的制度没有推开,他有很多的复杂性。国家对高考制度的问题,是值得迫切研究的问题。我建议在哪里就读就在哪里参加高考,前提是他的法定监护人必须在当地工作。

  主持人:秦先生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秦先生:我觉得很好,我们在这里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在小孩长期学习后,政策却改了,我们不得不举家迁到别的地方去,这个对我们孩子影响很大,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像朱委员刚才说的,给他一次机会就可以了,没有其他过分的要求。

  主持人:我想请叶代表从财政学的角度谈谈高考制度改革的问题。

  看到有一些靠吃剩饭维持大学生活的孩子的报道,感觉非常痛心

  叶青:在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国家,政府应该承担比发达国家更多的义务,我们的高考制度现在进入了受惠的轨道。我记得1979年我上大学,基本上不收费,每个月还有一定的伙食费,基本是国家把我们养大的,现在就不一样了,收费增长的比较快。高考制度不能成为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它毕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长远计划,我觉得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要投入,对每个贫困生提供较多的资金,如两免一补;对农村的孩子也应该提供平等的机会,我看到网上报道有一些靠吃剩饭维持大学生活的孩子,我感觉非常的痛心。

  我想这些贫困的大学生应该得到政府更多的资助,可以由政府出面提供无息的贷款,现在金融部门提供的贷款数量有限,而且他们的力度不够,现在政府有能力帮助大学生的贫困体系成长。

  主持人:请问朱委员怎么看待北京市居住证的政策,这个政策是不是有一定的滞后性,是不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朱永新:这个不太好评论,每一个城市有每一个城市的办法,现在很多的政策是不公平的,有一些地方要缴纳很多的费用,这是一个城市对进来的人口本身做的选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个本身就不公平,但是对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来说,他为了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城市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做出这些政策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就是说怎么样尽可能的简化对人群的划分。

  就是说不要把人分成本地、外地人口,人和人本身是平等的,既然是这样就应该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我们的政策不能再给人造成新的不平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权利。

  全国人民纳税的大学就应该面向全国,不存在地区的问题

  主持人:高考的门槛不应该设置不同的待遇,我们去年做过一个报道,关于地区招生指标分配不等的问题,大家认为现在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人说北大在北京招的多,在外地招的少?

  朱永新:是全国人民纳税的大学就应该面向全国,不存在地区的问题,只要是高中文凭就可以考试,现在高考按学校来统计,也是应试教育,以后的学生拿着高考证在全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报考。

  主持人:在去年高考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九个全国著名的高校校长,他们认为当地的财政投入很大,在现在的教育体制现状下,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叶代表你从事这个工作应该有一定的统计吧?

  叶青:我觉得这取决于教育部管的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像中西部的省份得到教育部的取向投入并不多,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投入,比如按规定你上了好的大学应该有相应的配套,穷的地方往往不能达到。

  朱永新:学校之间可以产生学分、转学,建立这样的体系我觉得很重要。鼓励不同的大学之间互换学风,赋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利,更多的选拔学生的权利,另外大学可以多元化,每个大学有自己选择人才的标准,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乱收费的原因就是高校无限制的扩大规模

  主持人:有网友问前一段时间发改委曝光了学校乱收费现象,有些学校不认帐,有些学校认为这个收费是合理而公开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有钱的人可以上这个学校,没有钱的就不可以上?

  朱永新:用钱来买分数,这个本来就是不公平的,高校的问题很多,行政化的趋向越来越严重,学生化的特征越来越单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膨胀,中国很多大学是投资十多亿建设新校区的,很多

城市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新校区建设起来,而国家不可能给那么多的钱,就转嫁到学生身上了,乱收费的原因就是高校无限制的扩大规模。大学主要的精力应该是培养优秀的教师,参与国际的竞争,而不是比哪个校园好,这样一来,毫无疑问就把学校硬件的东西转嫁到学生身上了。

  叶青:去年两会之前有一个统计,全国高校缺少老师超过了20万,这个20万的数字使我联想到大学扩张的速度快了,招生数量膨胀的太快了,就要有一定的教师做保障,使得师生比例越来越高,原来是1:7,现在是20:30,这个势必影响大学的教师质量。

  所以我很羡慕发达国家的大学,有一些古老的教堂式建筑面向学生,现在很多大学往往硬件上去了而软件却要好好考虑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