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刘玉芬委员:变田头废料为致富宝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06:0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刘声 潘圆

  自从担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劳动模范刘玉芬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提一个实实在在能帮助农民发财致富的好提案。

  为此,去年11月到今年春节前,刘玉芬委员先后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
吉林等地农村调研。她发现,这些省的玉米产量大,玉米芯被当地农民不是烧掉就是沤在地里腐烂掉,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而在一些化工企业,有专门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糠醛、再由糠醛加工成糠醇、再由糠醇加工成树脂的生产线,这种产业循环,不仅保护环境,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比如,一个年产5万吨的糠醛厂,每年能消化利用周边18个县市650万亩玉米产生的45万吨玉米芯废料,这些被人们视为农业垃圾的玉米芯成了企业可以再生利用的重要生产原料。这样一个年产5万吨的糠醛厂可以为农民增收1.8亿多元,受益农户达10万多户,仅运输糠醛原料每年还能给当地农民增加2000多万元收入。

  但刘玉芬也发现,这个变废为宝的好项目,落实起来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因为“玉米芯”没有被国家列入农副产品名录,农民联合办“玉米芯”加工运输企业到农业

开发银行无法申请到贷款。

  为此,刘玉芬委员今年郑重提交了自己的第一份提案——《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拓宽农民就业致富渠道》。刘玉芬在提案中呼吁:“把玉米芯列入农副产品名录,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尤其是

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拓宽经营和信贷思路,让银行贷款给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致富增收问题。”

  刘玉芬委员指出,不仅是玉米芯,核桃皮、酸枣核也同样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应该将这些农村中不起眼的“小东西”列入农副产品名录,引导农民进行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种植、养殖、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报北京3月5日电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