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哄客江湖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1:13 新世纪周刊

  -张克侠 郝江超 本刊记者/李梓

  行走网络江湖,哄客们讲的是一哄而上,口水与暴力一色,“马甲”与高帽齐飞,外行痛殴内行,喧嚣盖过真相

  从2005年初开始,学者朱大可

  开始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剖析哄客现象,并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哄客社会。

  哄客之类别

  根据朱大可给出的解释,哄客可以大致划分为赞客、笑客和骂客三种类型,并且应当以笑客为主流形态,藉此维系健康“公民社会”的基本风格。但在文化畸形的中国,以所谓“愤青”为主体的骂客,取代了笑客的地位,成为支配大众舆论的主流。

  朱大可指出,从看客到骂客再转变为哄客的根本原因是20世纪末的技术飞跃。

  新技术为骂客提供了公共言说的平台。但与技术的这种进化形成反比的是,“社会伦理、尤其是自律型道德,在世纪末发生了严重崩溃。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拥有话语权却缺乏道德自律的骂客社会的诞生。”朱大可说。

  而另一位学者张柠认为,骂客和赞客都不是能真正代表大众文化的东西。以网络为主的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应该分开来看。他说:“主流(或官方)文化中还是赞客比较多,而骂客是站在其对立面的,网络上的骂客也是知识分子和小知识分子。”

  “在民间文化中,笑客才是主流,但这笑的指向是很复杂的,有人将它简单化为快乐或幸福,这也是很不正常的。这种笑没有价值判断,更多时候纯粹是一种肉体反应,狂欢式的笑,它终止了价值判断。”

  哄客之战法

  今天,在网络上发言是危险的,你很有可能无缘无故陷入一群并未故意纠集起来的人的集体哄骂之中。他们不在乎你全部的表达,而只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通过这种哄骂,表达他们真正的快意恩仇。

  于是,在网络上常常可以看见外行追赶着内行痛殴的场面,不懂得哄客战法的人只有且战且逃,而且逃得相当狼狈。

  网络上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因此,一个哄客要想纠集起一个数量上占优势的势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战法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种武器:暴力。今天的哄客有相当一批骂客,因此,哄客们的言语中带着刀剑的锋利,携带着语言暴力。朱大客分析说:“骂客的仇恨,一方面缘自社会的不公正(这有其充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来自一种有力的话语遗产,那就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革’的暴力话语路线。比如五四运动产生了‘打倒’,而文革就发展为‘油煎’、‘火烧’和‘绞死’;五四运动期间出现的‘他妈的’,现在发展为‘×你妈’和‘傻B’,如此等等,这种暴力话语的跨世纪繁殖,为骂客提供了强大的语库。暴力话语会从一个诡异的角度加剧‘仇恨指数’”。

  第二种武器:打假。一声打假能让网民提起12分警惕。2005年,哄客江湖中出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一个从北大毕业的年轻人以北大学子的身份接受了电视台采访,另一个不同意他观点的职业哄客怒气冲冲地写了一篇檄文贴上网络。几天之后,这个帖子被转到数十个论坛。几番车轮战下来,最后江湖盛传,这位年轻人拿的是北大的假文凭。

  第三种武器:加冕。只是在超女现场即兴发挥了一下的黄薪,没有想到竟然变成了红衣教主,

芙蓉姐姐变成了芙蓉教主,胡戈变成了馒头教主。总之,只要是起哄所需,先抛上一顶帽子,必然能引起一大批网民的尖叫,并加深记忆。在哄客手里,高帽也成了一种武器。

  第四种武器:变身。关于某个帖子的帖主身份,永远是网民企图揭开的谜。事实上,相当一批极品哄客,经常摇身一变。在2005年天涯最长的帖子之一“真正的贵族之争”中,两位哄客一位自称“上海某年轻女豪门继承人”,另一位则称“汉唐士族之后”,就贵族的品位问题展开深度讨论,只看得诸多网虫眼花缭乱。

  哄客之战场

  天涯社区:在哄客所依赖生存的网络里,有几个地方是他们的主要家园,这其中的一哥就是“天涯社区”。

  天涯突出言论,每日更新,目标锁定国内网络最热门的话题,内容涵盖广泛,从严肃到轻松均有。此外,天涯还盘踞了一批老资格的网络写手。与普通的哄客相比,他们的文笔犀利,思路敏锐,在社区内拥有超然的声誉,虽然露脸不见得像某些哄客那样频繁,但影响力却贯透整个社区。

  西祠胡同: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个著名的网络社区具有一点小家碧玉的味道。通常出现在首页上的是各种充满小感情的主题。但西祠胡同的一大乐趣是分类精细,不像天涯那样一进去就像掉进了汪洋大海。如同它的分类一样,各式哄客在这里也被分类了。从激进到圆滑,诙谐到粗俗,各版的人群拥有独自不同的气质,也形成西祠独具的吸引力。从总数上看,西祠的人数并不比天涯少多少,但是,进去的哄客比例却要远远低于天涯。

  猫扑:这个需要用类似“传销”的方法进行推广的社区有着极大的圈子性特点。因此,它的人群数量和质量都比较稳定,但很显然,有圈子的地方,凡事就容易有定论,不好展开街巷式的肉搏战,因此,它不太适合哄客的发育生长。与天涯和西祠这种门户式社区相比,猫扑还是一个被烙上了小情调的社会。

  门户网站:与专业的社区相比,进入门户网站的哄客素质更显得参差不齐,主题讨论经常因为缺乏核心的讨论者而难以深入,最后就只剩下一句意气用事的“顶”。门户网站的人气,通常就是用这一个字顶上去的。

  最近一二年,门户网站开始加大力度发掘新闻聚焦的力量,影响也日渐深远,但它的论坛,由于成员忠诚度低,缺乏核心,因此,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话题讨论,还得从专业论坛中出来。

  高校BBS:在高校BBS都对公众开放之时,许多著名大学的BBS,比如水木清华,是很多人首选泡坛,著名的无厘头文化的开发可以验证大学BBS的活力。

  大学BBS拥有精力旺盛、热情高涨的一批高素质哄客,但是,它的影响力常常止于大学的围墙之内。许多精华帖必须要转移阵地,才能发挥效应。在某种程度上,高校BBS为其他论坛起到了思考的作用。

  博客网站:借助广大博客的力量,一些博客网站也成了著名的哄客集散地。在博客中国的首页,每日不停更新的观点和专栏,已经成了哄客们争奇斗艳的一块重要阵地。

  与跟帖式的言论相比,要在博客门户上打仗可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程,如果别人写了1万字来骂你,你一定要写出1万零1个字来回击,因此,很多哄客放弃了这块阵地,对他们来说,这里刀剑的刺痛远远高于感官的快感。

  哄了别人,伤了自己

  -张克侠 郝江超

  哄客们的剑不只劈向敌人,可能也劈向了自己

  凭借网络技术的飞跃,中国进

  入到今天喧闹聒噪的哄客时代,这毫无疑问是一大进步。

  但在技术进步,话语权的大量获得后,一个无须为自己言论承担任何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言论平台形成了,哄客应该如何寻找他的社会位置?当一个巨大网络言论平台的主流是一片对骂场景的时候,这种现象还能称为正常吗?

  起哄已经成了人们发言的一种典型形式,自民众直到知识分子群体中,现在都是如此。每个人都心浮气躁,每个人都流行使用网络上的思考方式,随心所欲地从事件中发掘自己所需的片断,而从不去探寻真相和细节。

  哄客的兴起无疑反映的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一种焦虑。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特斯所言:“转折阶段有它自己的规律:不久前还有效可靠的东西突然受到了质疑,开始时不满的情绪滋长。然后蔓延开来,生活越来越焦躁不安。新的目标出现在我们面前,开始还是模糊不清的,与其说表现为新的思想和计划,还不如说表现为对现实的批判。”

  借助一股股热力事件的哄炒,巨大的哄客群体还进一步把他们的影响力扩散到以青年为主的1亿网民中。“这和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关,现在即使是大学也很少要求和能培养理性精神,所以泛道德、情绪化的言行也就不奇怪了。在传统媒体没有办法表达自己意见,于是在互联网上表达时则可能不够节制,带有情绪的宣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学教授展江说。

  第一个总结哄客文化的朱大可说:“骂客成为中国哄客的主流,正是中国文化躯体发生癌变的征兆。 如果一种文化体系完全丧失了‘爱语’,而只剩下‘恨语’,那么这种文化就是病态的。”

  由于社会转型之快,颂扬某件事情变得极其富有危险性,相比较之下,骂既不需要技术含量,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因为转型中的中国肯定会遇到困难重重。

  由于网络的空间虚拟,人们往往接触不到事实,此后,怀疑之风在网络上兴起。任何事情都应该被置疑,在充满怀疑的空间,肆无忌惮的攻击将人与人之间仅有的纸一般薄和脆弱的尊重都撕得粉碎。结果如朱大可所说:“加剧文化退行和道德崩溃,仇恨指数的提升。令已经畸形的时代精神变得更加扭曲。”

  这是个众说纷纭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的表达权利,但这种权利正在被少数人滥用,从而给大多数人带来威胁。骂客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各个层面,少数人的快意增加了大多数人的不安,而在全民起哄的潮流下,大部分网民不辨事实真相。因为在网络简单的粘贴复制中,事实真相往往被阉割得体无完肤。而人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就沦丧在这种简单的逻辑之中。对于这样的一个现实,我们一定要心生警惕。

  如何才能让哄客文化走出这种初期的泥沼,摆脱谩骂的氛围?朱大可说:“经过漫长的斗争、造反、打倒和推翻之后,中国面临着‘爱语’沦丧的严重危机。这就是我所说的‘精神癌症’,中国文化不仅需要鲁迅,更需要冰心,以及这个女人所代表的爱的伟大势力。这是疗救文化的惟一道路。”

  展江则认为,首先对网民要宽容,可以对网民呼吁,形成共识,达成道德和精神共识,要求网民说负责任的话,或者通过法律手段也是可行的,但是绝对不可以通过强制来干涉和改变,例如实名制,审查制,因为这可能是公民公开传达自身意见的惟一渠道。而哄客们通过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渲泄了自己的情绪与压力,而在实际行动中则可能会更平和,减少社会实际的危害。

  “这种谩骂横行也是阶段性的,是转型时期在所难免,我对这个是完全乐观的。”展江说。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