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零拨款”使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1:33 民主与法制

  □毕舸

  国家教育督导团日前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显示,当前义务教育地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仍然存在。最 直接的例子,是截至2004年底,全国还有163个县的小学、142个县的初中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为零,维持学校 的运作基本是靠向学生收杂费。

  163个县的小学、142个县的初中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为零,是中国城乡二元机构积弊下的深刻不平等。这 种不平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权利的不对等,同为求知若渴的孩子,城市的孩子大多能享受充裕的教育经费拨款、优越的教 学设备和雄厚的师资保证。而一些农村的孩子则在“零拨款”的威胁下,受教育完全仰仗于农村家庭的自力更生;二是承担义 务的不对等,“零拨款”折射出政府和民众为义务教育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义务出现了巨大分野,教育的成本大都转嫁到农村 家庭头上,公共教育沦为农村家庭“自己教育自己”的“私塾”。“零拨款”的农村学校就像政府视野之外的孤岛,风雨飘摇 ,无人过问;三是政府和民众获得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不对等、不平等。“教育产业化”中的教育越来越像一项投资,家长和 孩子们的共同指望是获得更多的教育增值。但农村家庭从小学一直“义务”到大学的支出,在如今的学生就业难、民工打工难 等一系列问题中显得愈发得不偿失。“零拨款”让国家免费获得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却让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风险概率成 倍加大。

  教育的首要宗旨是让每个孩子懂得:人生来而平等,先天条件有所差异者可以通过自我的奋斗、教育的普及获得向上 的力量。“零拨款”则在颠覆这一基本理念,它使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与权利对等关系无法理顺。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