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塔公:木雅藏族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1:15 民主与法制

  从康定向西,不多久,我们的自驾车就战战兢兢爬上了伸向海拔4290多米的盘山公路。当我被尖锐刺耳的刹车声 惊醒时,吉普车已停在了公路边,公路两旁全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夏日耀眼的阳光下,茵茵草地上的野花竞相绽放,散落在草 原上牧民的黑帐篷里炊烟袅袅。离公路不远处,几个藏族人牵着马在草地上来回走动着。目光的尽头,海拔5820米,终年 积雪的亚拉神山犹如一座高耸入云的纯白无瑕的宝塔。我们在草原上信步而游,一群高鼻梁、蓝眼睛的老外,在草地上斜躺着 ,自在晒着高原的阳光,旁边码放着一大堆各式各样的
户外旅行包。其中一位老外在打着手机,叽叽咕咕一串一串的英文,呼 啸的山风中,我只听懂了他向对方大声反复的一个词语:“TAGO,TAGO!”

  “TAGO”,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塔公,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参加塔公寺于每年藏历的6月6日至1 7日期间定期举行的护法盛会,一睹神秘的木雅藏族的金刚舞跳神表演。

  □文/焦虎三图/徐献

  西夏人到哪儿去了?

  关于塔公,在《甘孜州志》中有如下说明:“塔公草原旧称木雅草原,是木雅藏族较为集中的聚居区。”而“木雅” 一词的由来,据林俊华教授的研究,“木雅”是个藏语音译概念,在汉文史籍中曾记着“木内”、“緬药”、“觅诺”、“弥 娥”、“弥药”、“米纳”、“穆纳”、“母纳”、“明雅”等。“在藏语中,‘木雅’既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一个族群名 称。作为地域概念它是指木雅人生活的地区。这一地域大致是指康定以西、雅江以东、道孚以南、九龙以北、丹巴西南这一片 地区。”林教授说。

  从史学的角度言,当地木雅藏族人的源流颇具传奇色彩,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宋元时期由西夏迁居至此,据说木 雅是锡金王室的祖籍地;另一种说法是由世居于此的党项等部族与藏族融合而成。时至今日,当地木雅藏族在语言和节庆习俗 等方面仍保持着独特的风貌。

  这些与木雅藏族拉上关系的西夏人,在他们身上悬系着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疑案之一。1972年6月,兰州军区 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挖掘出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天书一 般的西夏文!人们立即在这片荒漠中跋涉寻找,在连绵的贺兰山衬映下,一片无垠的野性大漠中,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高大的 黄土建筑跃入考古者的眼帘:西夏皇家陵墓在荒野中静卧了近千年之后,终于被世人发现了。

  这片号称“东方金字塔”的陵墓上,记载了一个神秘消失民族的辉煌与悬念:770多年前,在我国西北大地耸立着 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西夏语为“大白高国”。因其位于同一时期的宋、辽两国之西,历 史上称之为“西夏”。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雄踞塞上,立朝1 89年,先后传位十主。13世纪,蒙古迅速兴起并日渐强大,开始对外扩张和掳掠,首先应对的便是西夏。22年间,蒙古 先后六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四次亲征。1227年,成吉思汗经过一番血雨腥风,大军攻下了西夏都城兴庆府。蒙古人的铁 骑踏碎了党项人辉煌而又短暂的大夏帝国梦,但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突然从历史视野中消失的党项人去了哪里?

  木雅,西夏遗民的后土?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推论出,1253年9月,元世祖忽必烈统军10万,到达今松潘一带后,分兵三路,其西道和 中道军经过阿坝和甘孜州,导致一些西夏人向南或向西迁徙。据清洪亮吉、纪晓岚等著订的《历朝史案》称:“世祖入大理, 至满陀城过大渡河。”《元史》也载:“世祖九月己巳至满陀城,留辎重,冬十月丙午过大渡河。”他们据此确定,满陀城即 今丹巴县城。而在《甘孜州志》中对此有如下的行文:“忽必烈征大理途中,康定木雅色巫戎和岩州大头人率先迎降。”在这 些历史学者看来,忽必烈中道军从丹巴进入甘孜州境,由稻城县东义渡江出境,其路线当为:丹巴一泰宁(今道孚协德)、康 定木雅——雅江——理塘——稻城东义,稻城成了西夏人被蒙古人追杀的最南的地方。如今,在国外的西夏研究中,较多的意 见认为,康定木雅是西夏人后裔当初逃亡最为集中的地方。

  当然,对于木雅藏族为“西夏遗民”一说,国内也有许多学者持不同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木雅藏族是由留居康区 的“原始党项”为主体,同时也融入了一部分西夏遗民的成分。长期从事康区人文研究的林俊华就持这一观点,他认为,现在 的木雅人中的确有一支是来自于北方,这一支木雅人可能就是西夏遗民。他们包括西夏的党项人和一些其他西夏民族。据考证 ,这些西夏人在西夏灭亡后,他们由甘南,趋松潘,出阿细、班佐,循金川河谷,经丹巴、乾宁至木雅。

  金刚神舞的历史记忆

  在塔公寺每年众多的宗教活动中,属冬夏两季的“跳神节”宗教祭祀活动最具影响。塔公寺“冬季跳神节”为藏历1 2月29日这一天,僧侣们穿戴护法面具跳神舞约一个多小时,整个祭祀活动较为简单。相比之下,我们将要去欣赏的藏历6 月13日的“金刚神舞跳神节”就更具规模,这也是塔公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盛大的节日。

  1924年,英国驻打箭炉(康定)的领事孔贝在成都边疆研究学会做了一篇关于康区跳神舞的演讲,孔贝谈及自己 对跳神舞的看法时,言谈之中也难掩自己的兴奋与好奇:“舞蹈本身的神秘性依然存在,让每一个来到藏区的旅行者们着迷。 ”据四川《甘孜州藏戏志》记载,早在17世纪中叶,西藏腹心地带的蓝面具戏如江嘎尔、迥巴、觉木隆等流派的藏戏,还有 白面具戏,就先后传人康巴。1940年以前,在木雅居里寺已有了藏戏的演出,居里寺等一世活佛格桑云登在传统藏戏的基 础上,根据木雅语言的特点,大量融入本地民间歌舞,形成了木雅流派藏戏。而我们今天观看的“金刚神舞”,康巴藏语称“ 芭羌”,俗称跳神。据说这是莲花生大师进藏传教时,在密宗祀舞的基础上,大量吸收藏地祭祀舞,演变形成的流行全藏区寺 院驱鬼逐邪的跳神舞蹈。

  塔公寺诸神

  据说当天将有近10场神舞表演,出场护法神灵近60个,其中佩戴面具者过半,面具类别包括护法神面具、动物神 灵面具、人物面具三类,面具个个制作精美、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有很高的宗教艺术审美价值。

  在塔公寺的一间小房内,头天接待我的那位佛学院的学生,带我见识了“芭羌”面具制作的工房。一间不大的工房内 ,四处弥漫着强烈的油漆味,地面放着大团大团的黄泥和木头块。据他讲,芭羌面具包括少数用木雕彩绘工艺制作的旧面具和 用泥塑脱胎方法制作的新面具两类,其中后者的制作工艺大多就地取材,先用黄泥塑形制坯,再用面浆将麻布与纸浆糊于塑好 的坯上,然后涂上牛胶,待晒干后敲掉泥坯,再用颜料绘制着色,最后用清漆罩面晾干即成。这样的制作方法不仅使面具更有 光泽,同时也使之便于保存,怕日晒雨淋。他指着墙角那一堆还未上色的面具说:“这是‘玛德’面具。”我装模作样走过去 ,有手搬动了一下,但见面具均为水牛头造型,三目圆脸、头饰三骷髅冠、两角竖立。他说,这其实代表了藏区祭祀中最常见 的动物之一牦牛。牦牛是苯教所崇拜的主要神灵之一,“牦牛舞动作粗犷豪放,跳起来动作变化大且速度又快,很好看的。” 他说。

  从塔公返回成都的那一天清晨,我又特地去草原散了一圈步。雾气弥漫的草原,大自然清新的气息浸润着我的肉体。 一层层轻纱般浮动的白雾如条条哈达环绕在山岭四周,时隐时现的经幡依旧在山间飘舞游荡,广袤的绿色草原与金碧辉煌的塔 公寺互相衬托,呈现出一幅绮丽斑斓的高原景色。关于神秘的木雅藏族,关于他们神奇绚丽的“金刚神舞”,这一切的一切, 就如这片草原中那一股股不知来自何方而又流向哪里的小溪,源源不息。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