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民族58个儿女聚成一个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1:15 民主与法制 | |||||||||
“我自己曾经是一个孤儿,所以,在我富裕了之后,我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孤儿、流浪儿们一个温暖的家,为社会分点 忧,为个人积点德。我的收养方式与别人都不一样。我自己有企业,不需要社会捐助,而是凭个人财力来做这件善事。” 截止到目前,王培全已经先后收养了汉、藏、维、彝等26个民族的58名孤儿和流浪儿。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在5 6个民族中间,每个民族至少收养一个孤儿。
藏族、彝族、维吾尔族……布琼次仁、潘阿力、塔里木…… 这些来自全国26个民族的58名孤儿、流浪儿,有着一个共同的家——大连“培心雨林”,他们有一个充满爱心而 又教子严格的好“爸爸”——王培全。 1月27日,记者来到大连培心雨林,看见王培全正在为儿女们操办年货:给每个孩子买一身新衣服,花几千元买鞭 炮、烟火,让大家伙儿好好欢乐一下,给每个孩子预备50元压岁钱,派人到大菜市场买回一车糖果、瓜子、水果…… □特约撰稿余音文/图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素有硬汉子之称的王培全,在观看电视时泪流满面。泪眼朦胧中,他将现在的布琼次仁与自己的童年叠印在一起 53岁的王培全是大连人,素有硬汉子之称,现在担任着大连市人大代表、大连市作家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200 4年5月,央视《东方时空》为藏族孤儿布琼次仁“寻家”的报道勾起了他埋藏心底的痛苦回忆。1987年9月,布琼次仁 出生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加玉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92年春天,父亲猝然离世。8年后,母亲又因肺癌撒手而去。武警 驻隆子县边防大队的52名官兵担负起了抚育小布琼次仁的责任。 5年后,在52名官兵的精心呵护下,小布琼次仁犹如吸足了阳光雨露的幼苗一样茁壮成长。初中毕业,他顺利考入 山南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这时,边防大队却要换防他乡,于是,布琼次仁再次面临着失去“家”的危险。在央视拍摄《一个藏族孤儿和他的5 2个父兄》时,武警驻隆子县边防大队刘文大队长表达了再为布琼次仁寻找一个家的愿望。 素有硬汉子之称的王培全,在观看电视时泪流满面。泪眼朦胧中,他将现在的布琼次仁与自己的童年叠印在一起。 王培全的父亲是大连岭前农场职工,长年瘫痪在床,8岁时,母亲逝世。他没钱理发,头发长了就自己用剪子铰一铰 ;没人给换洗衣服,也没钱去洗澡,他浑身散发出浓烈的怪味,以至于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他接近,女同学见到他更是躲得远 远的。他在班级里个头排在倒数第二,又面黄肌瘦,受同学们欺负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能生存下去,当别人在玩耍的时候,他 却要在业余时间去挣钱糊口。春夏到山头割草,秋冬去当“海碰子”。有一次,王培全已经在海底“碰”了一阵子,刚想浮到 海面换一口气,却发现不远处的礁石底部有两个小拳头大的鲍鱼。他忘记了危险,拼命地扎下去,把两个鲍鱼“碰”到了手。 可是,在往海面上浮时,氧气却不够了,脸因为缺氧憋得像一个紫茄子。更让他倒霉的是,好不容易挣扎到海面,上面却遇到 一个同伴绑在汽车轮胎上装海货的大网兜。他晕头涨脑地乱抓乱蹬,终于浮出水面,水镜里面全是血水。要不是同伴们及时把 他拖上岸进行抢救,肯定是小命不保。 艰难困苦磨炼了王培全的意志,孤苦伶仃更加深了王培全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当看完《一个藏族孤儿和他的52个父 兄》之后,他马上决定资助布琼次仁到他开办的大连报关学校读书,并且承担布琼次仁升学以及生活的全部费用。 通过与摄制组取得联系,他找到了刘文的电话,两个人一交流,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都认为这是布琼次仁的最佳选择 。在征得布琼次仁的同意后,2004年8月21日,王培全专程到西藏,脖子上挂着藏族同胞赠送的一百多条哈达,把布琼 次仁和另一个孤儿格桑接回了大连。为了表彰和感谢王培全的善举,临别时,山南地区行署专员和地区民政局局长向他赠送了 一面写有“爱心暖孤儿,汉藏一家亲”的锦旗。 我收到的最珍贵礼物 每次收养新生时,王培全都要仔细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禁忌。回到大连后,从吃、穿、用,到 学习用品,都买得一应俱全 2004年8月,王培全上西藏收养孤儿布琼次仁和格桑的消息,经过媒体的报道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云南、新 疆等省、区的民政部门纷纷给他打电话,请他过去收养一些少数民族的孤儿。一个月后,他从云南领回了5名孤儿,又从新疆 领回了4名孤儿。截止到目前,王培全已经先后收养了汉、藏、维、彝等26个民族的58名孤儿和流浪儿。他进而产生了一 个宏伟的计划,就是有生之年在56个民族中间,每个民族至少收养一个孤儿。如果遂愿,56个民族的孤儿团聚在身边,组 成一个大家庭。 然而,收养孤儿容易,教育他们成人、培养他们成才却很难。因为不论是孤儿,还是那些特殊的流浪儿,其心灵上都 有难以愈合的创伤。 王培全曾经问过几个孩子:“如果没有人收养你们,你们将来做什么?”有的孩子竟然回答:“杀人放火,杀一个不 赔,杀两个赚一个,因为社会歧视我们。”维族孤儿塔里木年幼失去双亲,性格桀骜不驯,初来乍到对环境不太适应,违反纪 律受到老师批评后常用小刀割腕。 为了不再刺激他们脆弱的神经,王培全从细节入手,从细节中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王培全曾投入100多万元, 在大连市郊建了一栋面积千余平方米的别墅,原来准备给自己住。收养的孩子多了,没处安家,于是,他便把这座别墅改建成 为集体宿舍。 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叫孤儿院,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自卑心理;叫福利院,容易让人联想到残疾事业;叫儿童村, 也不行,因为这里收养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是青少年了。思前想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比较确切而又富有诗意的名字:“培心 雨林。”通俗的解释,就是从培养身心和谐开始,把他们培养成为像热带雨林那样茂盛的栋梁之材。 为了在生活上关爱他们,每次收养新生时,王培全都要仔细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禁忌。回到大 连后,从吃、穿、用,到学习用品,都买得一应俱全。他简单统计了一下,对刚来这里的孩子,他至少需要给每人配备大大小 小37样东西。 为了与儿女们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王培全把大多数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培心雨林。谁有了想不开的事情,他就和他们 促膝交谈;谁与别人闹了点小别扭,他就问明缘由,该批评的批评,该呵护的呵护;谁要是有个伤风头痛,他更是忙前忙后, 嘘寒问暖。他还定期召集大家开会,给他们讲自己的创业历程,讲做人的道理,对于染手指甲、染头发、爱吃零食、说话带脏 字等毛病,他都指名道姓地给予批评,并限期改正。他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你若流泪,湿的是我的脸;你若沉沦,苦的是我的 心。我希望你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006年元旦,他突然发现18岁的涂阳明脸色不好,就关切地询问。刚开始,涂阳明低头不语。后来,他才告诉 王爸爸:“我去参加无偿献血了。我觉得你对我这么好,我只是个学生,无法回报社会,我就献血去了……”王培全听后心里 热乎乎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已经把王培全看作是最亲的人。前不久,王培全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吃药打针后就是不 见病情好转。孩子们得知后忧心如焚。怎么才能减轻王爸爸的病痛呢?他们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每人掏出一元零 花钱,集体给王爸爸买了一幅“百寿图”,并在百寿图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祝福王爸爸早日康复,健康长寿。送百寿 图那天,病房里、走廊上挤满了王爸爸的儿女。接过百寿图,看着这群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儿女们,王培全一边笑着一边流泪 ,动情地说:“这是我这一生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第二天,既没吃药也没打针,他的病竟神奇地好了…… 我决不把手伸向社会 “我凭个人财力来做这件善事,有多大本事就收养多少孩子,我决不把手伸向社会。” 海碰子的经历,让王培全真切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严酷,也让他在碰海的过程中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 改革开放后,不甘于寂寞的王培全抓住商机,投身商海,创办了大连市全鑫灯饰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市煤炭燃料交易市场、大 连市浪花旅行社、大连市报关学校等企业,实力日益增强,日子充满了阳光。 钱挣多了,怎么回报社会?这是王培全很困惑的事情。 2000年底,他从电视上看见了这样一个专题报道:在沈阳,有一个由43名流浪儿组成的特殊群体,他们几乎都 是亲生母亲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将丈夫杀死,最终被处以重刑,以至当年还小的他们大都流离失所。后来,有人创办“阳光儿 童村”将他们收养。看完之后,他深受感动,辗转找到参与报道的记者,并从大连特意驱车来到沈阳,当看到孩子们羸弱的身 体和简陋的住处时,王培全心如刀绞,他当场捐出身上仅带的一万元钱。回到大连后,他马上向阳光儿童村送去了4火车皮2 40吨水泥,用来帮助儿童村改善居住条件。后来,他又陆续捐赠了20台电脑、4台摩托车、一台消毒柜以及和面机、搅面 机、大米等物资。2003年8月,儿童村的何超、李寅等5个孩子初中毕业了,王培全又亲自把他们接到大连报关学校读书 。 2005年8月,没有资质、缺乏监管的阳光儿童村办不下去了,但流浪儿是无辜的,他们应在哪里找到安生立命之 所呢?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十几名小学没毕业的孩子被政府送到了位于朝阳的辽宁省孤儿学校就读,其余14名16岁到2 2岁之间的孩子被王培全接到大连收养,多数人被安排在大连报关学校读书。 去年5月份以来,一些人打着“儿童村”“孤儿院”的幌子骗取钱财,被媒体曝光。在这种情况下,王培全为何还要 继续收养孤儿和流浪儿呢?他怕不怕别人说他是沽名钓誉呢?对此,王培全坦言相告:我的收养目的与别人都不一样。要说名 气吗,我现在是大连市人大代表,去年被《大连日报》评为“非常感动十佳人物”之一,我的事迹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名气已 经够了。我自己曾经是一个孤儿,所以,在我富裕了之后,我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孤儿、流浪儿们一个温暖的家,为社会分点忧 ,为个人积点德。我的收养方式与别人更不一样。我有自己的企业,不需要社会的捐助,而是凭个人财力来做这件善事,有多 大本事就收养多少孩子,我决不把手伸向社会。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