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海外媒体续评两会:新农村建设将改变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9:45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西方国家媒体继续就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发表评论,认为在这一口号下,中国领导人展示了中国农村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它表明中国为解决“三农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而采取具体行动,这一计划赢得了人们的支持:

  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

  美国《洛杉矶时报》5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寻求人们对农村的支持(记者麦马克发自中国汶川)

  梁玉南(音)站在一家出售香烟和方便面的店铺前,一边用眼瞄着自家的菜地,一边说:“胡锦涛主席一直在为农民做好事。如果现在他来这里,我得好好谢谢他。”

  中国已经作出努力,准备让像梁这样的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富裕起来。这就是今天开幕的中国人大会议的主要目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下,胡锦涛和温家宝展示了中国农村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要像上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改变美国那样改变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几个月来一直在宣传这种改革。

  改革的利害关系重大。如果获得成功,这项计划将打破中国具有两重性的社会制 度。在这种制度下,中国亿万农民生活在贫困中,而城市人则享受着各种机遇、地位和财富。

  温家宝今天在人大开幕式发表讲话时说,北京将额外为农村学校、医院、农作物 补贴和其他项目拨款52亿美元,增幅为14.2%。

  胡温的工作重心已日趋明朗化。如果媒体的报道可信的话,中国的8亿农民————人均年收入大约为400美元,为城镇居民的1/3————便可有理由产生希望了。

  在人大会议召开前几个月,国家媒体一直在说要取消农业税和学费。政府已经承 诺将实施农民

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计划,向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提供水电和电信服务。它还保证给弱势群体增加补贴,扩大农村基础设施,为种子和化肥价格设置上限。

  这种做法已经产生了初步的政治效益,因为长期不受重视的农民开始认识到终于 有人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这种策略看来已经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现年56岁的四川农民李长富(音)说:“他们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李说,政府最近已经不再征收他大约12美元的农业税了,而且还增加了对土地的年度补贴。他说,虽然算不上横财,但这有助于农村贫穷家庭保持收支平衡。

  李说:“采取这些举措真是太好了。”

  着手消除贫富差距

  英国《卫报》6日报道:中国领导人着手消除巨大差距(记者华衷)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发表的重要政策讲话着眼于消除社会紧张气氛,承诺增加420亿元预算用于贫困农村地区。

  温家宝表示,重新分配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历史任务。

  温家宝称,中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今年的增长率为8%。但他指出,潜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可能使这种快速发展步伐难以为继。

  “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他说,“产能过剩问题日趋突出, 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 强调,过度投资和生产力过剩削弱了中国经济的效益,造成银行业负债累累。

  但他的主题是要消除发展不均衡现象。在中国,生活水平的差距拉大,农村收入 不及城市的1/3。在百万富翁(大多在城里)不断涌现的同时,乡村地区有几千万人靠每天不到一美元的收入维持生计。

  温家宝表示,如今应帮助那些落在后面的人——大多是农民——跟上步伐。他说,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民的信心,中国才能彻底扭转经济和社会不均衡局面。

  中央政府今年对农村地区的支出将提高14.2%,达到3397亿元。此外,温家宝表示,各银行和富裕省份应加大投资力度。

  投资重心转到农村

  《德国金融时报》6日报道:北京为穷人打算(记者克里斯蒂亚娜·屈尔发自北京)

  在人大会议开幕之际,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强调的一句话是:中国必须将基础建设投资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他提高了声音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近3000名代表报以了掌声。

  无疑,今年的重点就是温总理提出的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大计划。通过补贴、 免费义务教育和新建道路,这个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计划将解决城乡之间巨大收入差距的问题。温家宝说,今年北京将花费约3400亿元改善农村状况。

  法国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纪野说:“过去10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农村 人口的帮助,现在这种情况应该调转过来。”

  因此,在下一个五年规划内,政府将出资建设120万公里新道路————尤其是在边疆地区、重要的粮食种植区和革命老区。4/5的村庄将与交通网络相连,以便农民将收成运往市场。

  此外,到2010年,政府将为农村地区提供大约1300亿元教育经费,用以平衡中西 部农村贫困地区自今春取消学费的支出。到2007年底,农村将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任纪野称:“对中国弱势群体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平等,而是有一天情况会好转的希望。对此,教育是一个关键因素。”

  到目前为止,许多农民出于经济上的原因让他们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退学。 因此,从一开始就消除城乡差距是政府宣布的主要目标之一。

  北京计划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是通过补贴和进一步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的方式。温 家宝说,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从而结束这个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税种。这再次赢得了代表的热烈掌声。

  另外,北京计划剥夺腐败的地方干部对土地发放的控制权。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应 当获得更高的赔偿、接受继续培训,并被接纳到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

  农民富裕拉动内需

  俄罗斯《新闻时报》6日报道:中国政府承诺帮助农民(作者亚历山大·洛马诺夫)

  中国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在持续两个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 家宝总理号召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今天的中国,城乡差距已转变为富人与穷人之间日益加深的鸿沟。农民群体性 事件的增加警醒当局重新审视以前的城市发展优先政策。温总理明确表示,将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中国农村生活着7.5亿人,占全国居民的一大半。他们希望分享市场经济改革所 带来的成果。温总理承诺,今年政府将向农村投入约3400亿元,同时将彻底取消农业税。

  中国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落后,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无力交纳学费而失学。温 家宝承诺,两年内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同时,国家财政将在5年内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医院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但现在,许多农民仍像以前一样无钱看病。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局承诺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贝尔格尔认为,中国政府如果再延缓解决农 村问题,将有引起社会爆炸、破坏国家整个发展计划的危险。除了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外,中国农民还面临许多其它复杂问题。农村集中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上了年纪的农民没有社会保障。这也给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带来影响。贝尔格尔表示,这些问题无法在五到十年内解决,国家只可能采取一些措施缓解紧张局面。

  中国领导层呼吁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减小贫富差距,对城市经济的资金投入 随之减少。但中国政府相信,农村的日渐富裕也将给城市居民带来好处————如果农民有了钱,他们将有能力增加消费,进而拉动内需增长。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企业也将从中获利。

  彻底解决发展“软肋”

  日本《朝日新闻》3月6日报道题:因农村问题而苦恼的中国(记者藤原秀人 发自北京)

  如何重建拥有7.5亿人口的农村呢?在5日开幕的中国人代会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一“三农问题”是重要的焦点。虽然中国继续实现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在农村,连衣食住这一最低生活标准都保证不了的人竟达2379万。在继续增长的中国经济中,农村仍然是“软肋”。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投入的支出比去年增 加14.2%,达到3397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提出,将用两年时间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并充实

养老保险制度。

  温家宝总理表现出的热情和

人大代表对此问题的关注表明,中国农业问题非常严重。

  在提出城市地区同农村收入差别问题的1978年,两者之比是2.57:1。然而,去年两者之比扩大到3.22:1。医疗设施的80%集中在城市地区。医疗费用也很高。据说,在农村,“如果得了小病,就不去医院,自己扛着;如果得了大病,就忍着、拖着,死了之后再运往医院”。不少农村没有自来水管道,也没有电和电话。

  由于农地伴随开发而强行征用,因此,失去工作的农民越来越多。

  重视农村反腐是关键

  中国的农村和农民常年蜷缩在国家重点对城市投资的阴影之下。基层行政机关大 多数都陷入了财政赤字的状况。据安徽省的一项调查,“乡”“镇”级的基层行政机关平均负债额竟然超过了400万元人民币。而这些账单最终还是要全部转嫁到农民头上去。

  此外,行政机关征收的名目繁多的杂税,义务教育费还有医疗费等负担也重重地 压在农民头上,而中国农民的收入却不到城里人的1/3。

  还有,某些行政机关强制征用农民的土地,转卖或进行开发,目前中国已经有超 过4000万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地方政府的政策优先顾及工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那些来到城里务工的农民工却又多被拖欠工资且被不平等待遇所困扰。中国已经到了非废除农业税来个彻底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新农村的建设是充满困难的长期任务,这让我们充分认识了农村政策的艰难程度。 (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