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记者说两会:审议别“跑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8:11 中国青年报 | |||||||||
崔丽 3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现在某代表团的审议会上,凝神听了一上午,没开口。 会散了,一位相识的老朋友走过去说,你平时难得一见,可以讲一讲人们关注的问
无独有偶。这一场景同样出现在另一会场。某部委一位官员听了一下午会,合上本子道:本想听听有什么修改意见,但听到的都是地方或单位的工作汇报。 这几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紧锣密鼓。受国务院委派,各部委高官要员分别下到各代表团、政协各界别去听意见、建议。 几场会听下来,记者感觉审议、讨论时常常出现“跑题”情况,发言多,讨论少;汇报多,询问少;说成绩多,谈问题少。与来听取意见的部委高官现场直接对话、讨论问题的情况更不多见。 审议“跑题”,关键还是代表角色定位没找准。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代表监督政府,就是替百姓对政府一年的工作问个清楚明白,尤其像预算审查,这是替老百姓管好“钱袋子”的大事,政府把纳税人的每一笔钱用到哪里,预算为什么超支,有什么漏洞,怎么弥补?代表要探问个究竟,政府要回答得出来。 因此,审议、讨论会场理应有询问、解释、讨论,甚至质疑、争论的声音出现。 这样的声音的确出现了。政协委员钟南山就“一药多名”现象,当面向药监局高官讨说法,药监局领导现场回应:“下大力气解决。” 我们期待,这种代表公民发问的声音能多起来。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