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宫学斌: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9:46 新华网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龙大集团董事长宫学斌点评: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山东省齐河县通过快速造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把生态变成了一个富民产业。这表明,要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学会统筹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过去到黄河北岸的齐河县,由于沙化严重,人们“睁不开眼、张不开嘴”。而今人们却争相到齐河观光。看什么?看齐河的森林。森林使整个齐河县“白天看不见村庄、晚上看不见灯光”。由此,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也形成了富民产业。

  齐河:把森林种成富民产业

  本刊记者 尹洪东

  齐河森林有多大

  齐河县林业局的同志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全县新植速生丰产林85万亩,现有森林面积100万亩,林木覆盖率已达到47.2%。

  记得5年前到齐河采访时,齐河还是平畴漠漠黄沙漫漫。为察虚实,记者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驱车齐河平原,从乡到村,专走小路,想寻找到绿的“死角”。然而结论让人欣慰,果然“所见皆树也”。村村被森林环抱,田野则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方阵”

  万里林海览翠绿,千里长廊闻鸟鸣。齐河的森林之大,就是“三有”:“有路就有树、有村就有林、有田就有网”。只要是可以植树的地方,几乎都绿化了起来。

  县委的同志介绍,齐河的林网建设具体说来就是四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在全县2000公里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两侧,分别种植100米的速生丰产林,共植树60万亩;林网工程,全县75万亩没有林网化的耕地全部实现林网化,共种植速生丰产林15万亩;围村林工程,全县1012个村全部种植围村林,共种植5万亩;黄河防护林工程,境内沿黄岸线长60多公里,共植树5万亩。

  总算起来,齐河县近3年种的树超过前20年的总和!

  齐河森林有多深

  齐河的森林美景令人沉醉,但齐河人却没有为绿而绿。齐河的森林,是一个拉长了的产业链条,是一个深深的产业通道。

  林间种植业让人大开眼界,展现出以林粮、林菌、林菜间作为主要形式的林间种植新模式。树龄3年以下的林地,普遍推广了林粮间作模式。林间粮食亩均收入920元,加上每亩林年增值2200元,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

  据齐河县统计局统计,全县林间种植鸡腿菇、平菇、草菇等食用菌305万平方米。以种植鸡腿菇为例,每亩林地投入4000元,每亩可出菇3吨~4吨,亩纯收入近2万元。

  刘桥乡战庄村农民刘同勇,则在林地内养了1600只肉鸭,第一批已出栏销售,赢利3200元。他说,林间养殖投资小、周期短、疫病少、效益高。在行距较小的林地养鸭、养鹅、养鸡等,年收入都能在2万元以上。据介绍,全县林禽养殖面积达1.85万亩,已有养殖大棚5220多个。

  依托“森林”,齐河的林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由于有了原料基地,山东晨鸣集团30万吨高档文化纸和20万吨木浆项目落户齐河,总投资20亿元。而木材初加工业,也发展起来了。生产高档家具的澳门名嘉集团,在当地一次投资5000万元。从事木片、刨花板、胶合板、家具、门窗等林产品加工的业户,现已有300多家。由此带起的运输户,达2000多个。

  树种多了,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齐河县农业局负责人说,恰恰相反。林网起来了,治理了沙化土壤,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井配套,确保了林茂粮丰,使齐河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齐河森林有多新

  齐河3年造出近百万亩森林,速度之快,效益之好,来自决策层的理念之新。齐河县委书记李风臣认为, 抓林业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工业,就是抓财源,就是抓小康,这是对

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活学活用。摆在县级领导者面前的是两大任务,一是农民增收,二是财政增收。为此,有的地方重工业和三产而轻“三农”,认为前者见效快。结果有的地方工业上去了,财政收入上去了,但农民增收却依然缓慢。其实,上述两者哪一头都不能畸轻畸重,不能就一个产业抓一个产业,三大产业之间是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在经济指导方面,要学会“产业协调融入法”,抓林业融入种养业,同时主动对接工业,这才是科学的发展理念。

  齐河县过去一直是财政穷县,而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近3年招商引资额62亿元,引来5家上市公司,形成了造纸、食品、医药等八大支柱产业。最重要的是,农民增收难、形成长效的增收机制更难的困局,终于破题了。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