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设计者夏邦杰专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2:14 外滩画报 | |||||||||
夏邦杰:“全盘中化”的法国建筑师 作为上海大剧院和南京路步行街的设计者, 夏邦杰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法国建筑师代表—法国人在中国42 座城市已完成或中标的项目多达180 个。法国建筑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夏邦杰解释道, 这不仅因为法国文化与中国联系紧密,也缘于两国人民间的很多共通性, 如幽默、善于烹调以及热爱革命。
文/ 李琴 图/ 小武 路摇(助理) 法国人夏邦杰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了——从1984 年首次来到中国,到后来的一年来两次,直至如今的平均一个月一次。同时,他在中国留下的印记也越来越多。仅仅在上海,他做过的项目就包括上海大剧院、南京路步行街、浦东世纪大道、路易凯旋宫等。 这一次,这位著名法国建筑师3 月1日出席了夏邦杰建筑师事务所与欧洲著名商业房地产与基建项目设计、管理公司桉巽集团在上海建立合作的新闻发布会。 每次来到上海,如果有机会去人民广场,夏邦杰都会重新审视自己在广场西北角的作品——那个“水晶宫”模样的上海大剧院。虽然在很多中国人看来那是一个非常西化的建筑,不过当初在夏邦杰的构想里,却唯恐它不“中国”。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使用了“天圆地方”的基本构造——大剧院的平面是几何正方形的,曲线的屋顶则是圆的一部分。在中国的建筑文化中,“方”代表大地,“圆”则代表天。 夏邦杰和他的事务所是1994 年在全世界18 个建筑事务所参与的国际竞标中赢得上海大剧院这一项目的。如今重提这个拥有1800 座位的现代化歌剧院建筑的设计建造,他依然感慨颇多。夏邦杰介绍,大剧院屋顶是一块100 米X100 米的完整不锈钢板,其重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 起降与固定这么大一块钢板是巨大的挑战,工程为此专门请来江南造船厂的专家。据法国建筑师对外合作协会最新统计,法国人在中国42 座城市已经完成的和中标的项目约达180 个。近年来,法国建筑师在中国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这在夏邦杰看来非常自然。他说,法国文化和中国紧密联系,比如大仲马和雨果的小说早在“文革”前就已被翻译到了中国;而另外一层原因,则是两国人民间的共通性,比如幽默、善于烹饪,以及热爱革命。 全球目前最大的建筑设计市场在中国,而中国最大的建筑设计市场无疑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目前已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来一试身手。对于“中国已成为世界建筑师的试验场”的说法,夏邦杰思虑良久后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不同建筑风格共存的国家之一,而这种试验事实上提供给中国建筑商和承包商积累经验的机会。 在夏邦杰看来,建筑并非建筑师一人所能左右,建筑风格和发展趋势事实上和很多因素紧密关联,追求摩天大楼以及豪华的风格都是时代所决定的,和经济、政治等关系密切。 夏邦杰事务所的营业额中有15% 来自上海,“这个份额今后还有望增加。”夏邦杰说。 只有在谈到市场、合作等问题时,艺术家出身的夏邦杰看起来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夏邦杰说,他的很多想法都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变化。比如,事务所以前只做城镇景观设计,而现在则考虑进入商用办公楼设计,原因是“中国过去只是世界的制造基地,而现在逐渐转型为研发基地,大量的跨国公司进驻中国,我们希望为此提供帮助”。 夏邦杰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4 年,“我当时只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很好奇,想来亲眼看看。”夏邦杰用“像鲜花盛开一样”来形容他最初看到的中国——经济虽不发达,但却充满活力。 过去二十多年来,夏邦杰每年都会来中国。他现在又在上海的苏州河边买了套房子,以备来沪时居住。夏邦杰感慨,他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的每一次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思想的解禁较之经济发展的速度更为迅猛。” B= 外滩画报 C= 夏邦杰 B: 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 C:1984 年。以前我是一年两次来中国,现在则越来越频繁,平均一个月一次,通常待上一周左右。加起来,应该有100多次了吧。 B: 这次行程是如何安排的? C: 上周六来,这周五走,待一个星期。 B: 住什么地方呢? C: 以前我一直住酒店。几年之前我在上海买了房子,便住自己的房子了。房子临近苏州河,风景很漂亮。 B: 除了上海,去过其他城市吗? C: 事务所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项目,比如成都、南宁、杭州等。我走过中国的丝绸之路,还多次去过西藏。 B: 最喜欢上海的哪一栋建筑? C: 外滩的老房子,以前法租界的建筑。新建筑中最喜欢金茂大厦,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项目。 B: 你欣赏哪些中国建筑师的作品? C: 当然是贝聿铭,卢浮宫前的金字塔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南京的建筑师齐康,他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设计者。中国新生代的建筑师中我欣赏齐欣( 音),她曾在我们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过。 B: 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C:NEVER ! 我父亲86 岁退休,他当时对我说,你永远都不要退休。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