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浮山:“两免两保三帮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9:51 民主与法制时报

  浮山县位于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缘,距临汾市30余公里。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山水相依,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土地辽阔。浮山县境内的主要资源就是铁矿。当地人口中所讲的东山就是浮山了。

  浮山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省定贫困县。全县1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0.8万。由于矿产业的复苏,这个县的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县1999
年的财政收入仅为2400万元,到2005年财政收入达到3.26亿元。

  虽然经济上有较快的增长,但依然存在着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财政收入与农民收入、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不协调问题。

  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是当地那时的现实。2003年10月底,该县的人大会通过了决定——正式免征全县的农业税。2004年又做出了免征中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定。这样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继续推行“两免两保三帮扶,支农富农促增收”的体系就建立起来。

  “两免”即免除全县农业人口的农业税,由县财政代缴;免除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两保”即在农村弱势群体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吃饭难、看病难的问题,同时,该县将全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医保行列,并每人每月发放30元的

养老金

  天坛镇东鲁村村民赵青虎,家里5个上学的孙子、孙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对于像赵青虎这样的纯粹农户来说,一年能减免2000多元,着实不是一个小数字。

  让长期贫穷的农民享受到应得的实惠,这是浮山县委自2003年起决心要解决的问题,义务教育问题解决了,对于养老问题,本着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共同发展的原则,浮山县从2004年起,拿出305万元资金为农村孤寡伤残老人和正常离职干部以及8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金。秦殿元是天坛镇东鲁村的农民,今年83岁,谈到每个月30元的养老金,老人喜不自禁。

  3月20日,记者来到浮山县东张乡采访。乡长盖勇告诉记者,这个仅有1万多人的小镇就有矿山、选矿、冶金大小企业98家。“我们东张企业的收入占全县的60%以上。”

  最令盖勇感到欣慰的就是该乡的老板们在赚了钱之后,逐渐开始将钱投入到帮扶当地“三农”工作中。2005年该乡新建了一座投资450万元的寄宿制小学,据称该小学建成之后可以容纳全乡14个村庄的800余名学生。据了解,该小学的建设过程中,仅锦城铁业有限公司就准备投入246万元。锦城铁业有限公司的李生才矿长认为:“出钱给当地农民修路、盖学校这都是应该的,毕竟你占的是当地农民的地。”

  与此同时,由于开矿原因造成了南畔村的房屋塌陷,该企业准备投资400万元左右,将这个100多户的村庄实现整体搬迁。

  浮山县县委书记原胜利告诉记者:“我们认为在加大政府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法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政策的具体体现。”

  2004年决定用3年时间建设45所寄宿制学校,初步预算在1亿元以上。一方面是巨大的资金压力;一方面是亟待解决的校舍现状,这些让决策者们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们把全县50多家企业法人代表邀请到县宾馆,原胜利对大家说:“你们依托浮山资源优势和国家的优惠政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了家致了富,现在农村娃们上学有困难,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我们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出让学校的冠名权,为你们树碑立传,为你们扬名。”

  原胜利的倡议,民营企业家姚玉杰率先响应,在该县北王乡平里村投资100多万元,政府出资8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30余亩的“北王玉杰小学”,2004年9月该校建成使用,解决了方圆9个村400余名孩子上学环境差的问题。

  古县:以绿色的名义

  山西古县25家民营企业,在林业、交通、农业等部门的协调下,全面启动了回报社会的“三个一”工程,即一个企业绿化一座山,修好一条路,扶持一个村。目前,这些企业已投入资金达1000余万元,两万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30座荒山将披上绿装,162.2公里通村公路将得到改造。

  近年来,古县民营经济份额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盈利后的民营企业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点什么?今年,县人大常委、曾被命名为全省百强民营企业的店上煤矿矿长李爱元,上书县委、县政府要求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在他的倡议下,20多家民营企业积极响应。为把企业回报社会、发展公益事业的热情引向健康、有序、高效的轨道,县上一方面选择有经济实力的25家企业,一方面又选择相对落后的村庄以及荒凉的山坡、偏僻的乡村道路,由他们投资扶持、开发和建设,从而全面启动了“三个一”工程。

  这25家都是靠当地资源优势富起来的煤矿、洗煤、焦化企业,其中,23家为民营企业。店上煤矿是一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几年间该矿共投入公益事业资金达500万元。今年他们就一次投资100万元,修建了一条连接4个村庄的循环公路,帮助左村修建了一座教学楼,绿化了一座面积达200亩、栽植3万株树的荒山。晋豫焦化和锦华焦化是两家外来投资企业,其投资的乡村公路和绿化荒山工程明年将全面完工,他们对包扶的韩母村和槐树村,除投资教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外,又分别吸收村中剩余劳动力80余人。锦华焦化的负责人张绍民告诉记者,一个企业的存在,就应该承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拿出足够资金回报社会。

  曲沃:

  以煤补农模式的选择

  3月22日,记者来到了临汾市曲沃县。曲沃县里村镇蒙城村村长辛艳林告诉记者:“占我们村土地的广胜焦化厂、三泰新建材等企业都帮助村里修过路,办过实事。”

  据辛艳林讲,该村在广胜焦化上班的就有40多人,每人最低都有800元收入,企业在村子里的口碑还不错。

  在该县高显镇此类企业帮扶农业、农民的事例更不在少数。在高显村,一个由立恒钢铁公司投资的文化中心已经投入使用。高显镇委副书记张选智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我们高显镇每年仅从周围企业获得的直接收入就达8000余万元。”据统计,仅在高显镇范围内就有宇晋、立恒、通才等几家钢铁企业,这些企业吸收了当地近8000名劳动力。

  在曲沃县,当地企业与农民关系日益和谐,仅宇晋钢厂就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一所大型的寄宿制小学。

  接受采访的临汾市民杨先生说:“富人们当然应该回报社会,因为他们拥有比别人多得多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他们依靠五花八门的手段积累起来的,在他们积累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所以,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从良心层面讲,他们都应该努力回报社会。”

  2006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全体会议期间,山西省长于幼军再次提到了要在全省用5年时间建立“以煤补农”的新机制,通过征收资源税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

  临汾市作为以煤焦铁为主业的资源型城市,包括了17个县区。如何以工补农、以煤补农、以矿补农成了一个难题。

  对此,临汾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天太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大命题,对于像临汾这样一个以煤焦铁工业为主的城市来讲,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的实在问题。煤焦铁企业的所得很大部分是建立在污染了农民田地,占用了农民土地,甚至损坏了其房屋和道路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对农民的一种剥夺,现在就理应对农民加以补偿。以工补农绝不是给几个钱的问题,而是需要全面系统、针对实际来推进工作。”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