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时空:周双喜谈织云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22:43 央视《东方时空》

  字幕:封建王朝灭亡了,一种独特的工艺随之没落,甚至濒临消亡。

  周双喜:做云锦实际上真正的水平体现在什么,就是织皇帝的龙袍。因为皇帝的龙袍呢,它不像我们平常织一块布,然后画上线,用剪刀裁一下缝起来 就是一件衣服了;它这个东西必须是运用一种特殊的工艺,叫做织成。皇帝的衣裳不是裁剪成的,是织成的,所以它必须在一段布上出来,就是一个龙袍,打开一段料子一看,它本身就是一个衣服,衣服的
形状,袖子、领口什么都有,然后你把它拼起来以后,基本上看不到那个花纹里面有接的地方,它就是很完整的。

  解说: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又集中国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它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元明清三代更是皇家御用贡品,当时就有“寸锦寸金”的说法,由于昂贵,云锦很难进入平常百姓家,只能为皇家专用。

  解说:八十年代初北京定陵博物馆出土了一件明代万历皇帝的龙袍,使中国古老的云锦艺术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作为南京云锦最主要的传承人,周双喜被安排复制这件龙袍。但为此他在织布机前整整花去了五年的时间。

  周双喜:当时遇到的困难就是那时织造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夏天的时候 坐在坑里,一边织造,一边蚊子叮在腿上,你也不能用手去打,抖两下,还叮,那个困难是相当大的。而且也不能吹电风扇。那个房子是那种矮房子,是一个坑在里面。肩上搭一个毛巾,汗直滴,也不能滴到上面,那真是想不到,没办法。有时候头上包一个毛巾。汗滴在上面肯定发霉了。

  解说:皇帝为什么选择南京云锦来织造龙袍呢?这是因为它拥有独特的制造工艺。为了掌握这一绝活,周双喜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

  (周双喜:同期)云锦它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工艺,它现在就是用一种古老的结绳记事的方法把这个花纹的变化全部用绳子把它编起来了,实际上这上面好多都是花纹的变化,只是一般人看不明白,它的花纹都在这上面,就相当于电脑的软件一样。如果要换一个花,它必须要换一个软件,这是机器没办法代替的,直到现在还用这个东西。然后它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说它用的是一种通经断纬的方法。咱们在一个面上,假如有十朵花,我可以十朵花不一样,这是机器无法达到的。如果机器打的话肯定是一样,十朵花都是一样的。我们这个就可以任意地配色,做到逐花异色,所以这是机器到现在达不到的效果。

  解说:周双喜是1973年开始学习云锦制造工艺的,那是他18岁,高中毕业,被分配刚刚恢复生产的南京云锦研究所实验工厂,当时,周双喜还清楚地记得南京城只剩下两部破旧的云锦织布机。

  周双喜:因为有的机子给烧掉了,老师傅都改行了,然后把这些老师傅再请回来。我跟他学徒的时候,老师傅都将近七十岁了。我那时候是十八岁,他已经将近七十岁,而且这些老师傅他是没有文化,连字都不会写,名字都不会签,但是他这个肚帐算得是很好的,一根丝,多少根丝,怎么搞。他闭上眼睛坐那一根烟往嘴上一叼,他算好了,然后告诉你,什么几个六、 几个五,什么什么什么,你就按照他那几个六几个五;为什么这样做,他不告诉你。他有一个顺口溜老师傅学给我听,叫做“前生打爹骂娘”。就是前生呀,你这个人不孝顺,今生落到机房,冬天不能烤火,夏天不能乘凉。当时听了也没什么感觉,后来做了以后发现确实很苦。

  解说:学艺是辛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接线头,在线轴的下面师傅放一个脸盆,如果接不上,线轴就会“咣当”一声掉进脸盆里,就会挨师傅骂,就会被“敲脑门”。织布时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坐的时间长,周双喜的屁股上生了疮,回家都不敢坐板凳。同期拜师的5个人,两年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一个大男人整天捻线做花,周双喜当时觉得还是不体面。

  周双喜:这么大的个子坐在上面,大小伙子,要是谈朋友吧,人家认为你是搞什么机械加工、什么车工,或者是干什么的,还好一点,跑来一看,有的人不懂,后面挂着一大串,这是磨豆腐的,豆腐坊啊!就感觉好像做这个东西的,好像感觉挺没面子的。

  解说:八十年代初一次出国展览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周双喜对云锦制造工艺地认识。

  周双喜:我们在国内,人家不把你当回事,到了国外以后,人家感觉到就是,你这东西怎么好怎么好,顿时感觉到,好像出去是为我们国家争光了,好像,在国内不怎么样,到了国外以后,人家就是感觉这个就不一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解说:这些年,周双喜一直从事清代丝织物的复制工作。对于自己所做的事,周双喜有很多设想,《红楼梦》中,多次提到一种丝织品,叫”香软罗”。这种罗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绫罗绸缎中的”罗”,由于它工艺复杂,现在已经失传,我们已经看不到了,但周双喜决定把它研究出来.

  周双喜:我的一个老师 他临终的时候给了我一本书,上面介绍了好多罗的东西。他就跟我说,他说你要是能把这个罗搞出来,这个四经绞罗搞出来,你的工艺大师我给你争取。那是好多年前,但是我拿了这个我就感觉到,你看这一代人搞了一辈子,这个纺织研究,他就觉得这个是他的一个心结,也是一个心愿,希望我们能把它搞出来。就是去年我们把它搞出来了。我可以告慰他就是说,我现在已经搞出来了。

  解说:除此之外,周双喜还经常出去采风,他希望现在的南京云锦艺术,能真正被市场所接纳,能被普通老百姓所熟知。

  周双喜:我经常会想到就是,坐着游船,在秦淮河河边,你仿佛感觉到,两边这种花机的声音,机纾的声音,你仿佛感觉到那个时候的辉煌,更加增加我们感觉到这种东西。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像那么辉煌,但不能在我们手里把它断掉。

  编导:刘斌

  策划:耿涤遥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