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哈亦琦:为风筝插上新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22:37 央视《东方时空》

  明朝陈沂的《询刍录》记载: “五代汉李邺于宫中做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呼风筝。”

  近代 《琉璃厂小记》“近数十年,以哈记制售之风筝为最著”

  解说:老北京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进北京逛厂甸儿,玻璃琉璃大沙燕儿。”这里
的沙燕儿专指的就是哈氏风筝。哈氏风筝最大的特点是,吃风力强,放飞起的各种风筝,不打旋,不折跟头,而且引线比较直,飞得高,飞得稳。风筝哈的名声清朝末年就已经在北京城叫响,这个名字持续到今天。哈亦琦生长在这个有着160多年传统制造技艺的风筝世家,作为第四代传人的他现在仍然在不断发掘着哈氏风筝新的技艺。

  哈亦琦:像这种沙燕儿吧,瘦沙燕儿。它前面这个竹子,这个主要的主骨架向前翘起,向前翘起,要侧面看就是向前翘起。然后这种风筝的改革,就哈氏风筝只有这种翘起的风筝是适应在大风飞行,这个没有人敢这么做的。

  哈亦琦:“一级民间工艺大师”,“风筝哈”第四代传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解说:哈亦琦自幼聪明好学,又有绘画功底。生在风筝世家的他从小看着长辈扎绘风筝,听着风筝逸事,对风筝的制作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他甚至瞒着家人辞掉了在

首钢的工作。几经波折,二十岁的哈亦琦终于开始一心一意向父亲哈魁明学习起了风筝。

  哈亦琦:学的过程当中呢,我不知道我是悟性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就学的很快,学很快就兴趣越来越浓。这样呢就是培养我一个是兴趣,艺术的兴趣,技艺的兴趣;再一个呢就是哈氏风筝,就是能够传下去的那种责任。

  解说:更令家人没想到的是,在专心研究哈氏风筝刚过半年的时候,哈亦琦就开始尝试制作哈氏风筝中称之为绝活的大型风筝。这类风筝往往是哈家每一代的佼佼者,经过近十年的积累才能做出来的。二十岁的哈亦琦居然初次尝试就成功地完成了家里的绝活大型风筝。

  哈亦琦:当时其实我个人呢从小个性非常强,总想要学一件东西呢要把它学到手,或是有一种不学到手不罢休那种精神,所谓的精神吧。

  解说:哈亦琦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只满足于继承家族的老手艺,在传统的基础上,他不断探索创新。但在最开始,因为搞“新式风筝”,他的老父亲还和他闹过矛盾。

  哈亦琦:你比如说吧我以前做一个蝴蝶的风筝吧。然后我那画法呢跟我父亲以前的画法有点不太一样,但是也是继承那传统基础上,但我父亲说必须得这么画。我说为什么非得必须呢,说咱们家传统就这么下来的,实际上这种观念这种说法呢,本是就是一种什么呢,就是固有不变的一种想法。我呢当时的想法说,那咱们传统的东西不能变了吗?就不能再改变了吗?或者说换句话说不能在我这代再改变了吗?

  解说:在出国交流时,哈亦琦看到一些新型风筝,触动很大。中国的风筝讲究的是扎、糊、绘、放,属于民间工艺。外国风筝以放为主,风格不同。外国风筝的大体形,动态感,用的新材料,哈亦琦觉得值得借鉴,由此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国外的新经验同中国传统的工艺结合起来。但回北京后,哈亦琦把自己的观感告诉了父亲,开始动手做新型风筝。父亲听了不以为然,看到亦琦动手做新型风筝,哈魁明不能接受,便教训了儿子。后来,亦琦主动跟老爷子交心,通过交流,老爷子理解了亦琦。

  哈亦琦:当时我是怎么想的,我是都有一种探索,年轻人都有一种探索吧,就想与众不同。因为你搞这个吧,就应该往前走。

  解说:一段时间后,哈亦琦将传统的七大类风筝中有代表性的上百种造型都一一尝试。他在保留中国传统的风格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融入了许多欧美风格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哈亦琦的试验却不断遇到失败。

  哈亦琦:当时有一种锥形体的一个风筝,立体型风筝。当时我用的材料呢是那种很亮很滑的一种塑胶。但是放起来以后,因为它是软体的嘛,中间有骨架后边用线来撑,结果它随风摆动就容易使这风筝不稳定,这属于失败的。这是很正常的这个失败,因为在探索过程当中我们总是思考,思考完了试飞,试飞过程中肯定我估计有三分之一都是失败的。

  解说:在失败中获得的经验让哈亦琦制作风筝的工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他的作品获得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和赞赏。然而这时,他偶然看到了一本日本人写的关于风筝的书,让他对中国风筝的发展前景再次担忧起来。

  哈亦琦:日本人比毛一郎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写的内容什么呀,就是中国风筝发展的历史和世界各国风筝发展的历史,其中谈到了中国风筝。他说中国风筝近代没有发展,这几个字触动了我,为什么说触动我了?因为从我接触和研究风筝以来,看到的都是中国传统的风筝。

  解说:当代的中国风筝到底该如何发展,哈亦琦再一次在风筝制作的路上探索。这一次,它彻底打破了常规,不再仅仅更换新的表面材料,而是试着去改变传统风筝的结构。哈亦琦将传统的龙头蜈蚣风筝中蜈蚣身侧的两排腿去掉,变成龙身,制作出龙头龙身的龙风筝。去掉蜈蚣的两条腿就像撤掉走钢丝人手中的平衡杆,这引起了风筝业内的极大震动,而即使在外行人眼里也觉得这不可思议。

  哈亦琦:我用中国传统的北京硬翅风筝跟平面的风筝结合的一种做法,就把腿给去掉了。骨架是平面的。但是这个面料呢,是有意识的糊出了两个通风孔,这样保证它的平衡和不用横棍儿的尾穗,就完全可以起飞。这是一个大的一种革新。

  解说:哈氏风筝正是凭借着新颖别致的构思,细腻生动的彩绘,得以传承发展至今。制作风筝四十多年,作为目前哈家惟一的传人哈亦琦,他仍然在创新求变的路上寻求着传统手工艺的突破。

  哈亦琦:我觉得做完就完了,是为前人所没做过的但我做到了。下一步呢又由你想新的设想,我不会站在一个台阶上,去永远在那站着,还要往前登呢。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