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日本驻华前大使回国便退休 右翼报刊煽动反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23:35 青年参考

  本报记者 邱永峥 郑挺颖

  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于4月10日到任,而前任大使已于1日回国。因此,记者分别于4月6日和7日对井出敬二公使和日本外务省国际事务新闻官千叶明先生进行了采访,独家了解到前大使回国后的最新情况和新大使的一些情况。

  前大使回国后便退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井出敬二透露了4月1日刚刚离任回国的前大使阿南惟茂的最新情况。井出敬二说:“阿南大使已经于4月1日回国。他这次在中国工作了5年,而且是第3次在中国工作,所以加起来差不多已经在中国工作了10年时间了。阿南大使是一个很能处理意外局面的人,很有大局观,也很关心使馆的工作人员。”

  记者又问:“在日本的‘知华派’,即对‘中国很有了解的人’好像不是很受重视,好像大多数还被排挤。我们想了解日本政府对阿南大使回国后的工作有什么安排?”

  井出敬二明确答复说:“他已经退休了。可以确定的是,他不做

公务员了,他现在已经64岁了,在日本60岁左右就是退休的年龄了。在过去的几任大使中,也有在日本的企业工作的,或者在友好团体工作和大学里工作。但是阿南大使做什么就不知道了。”

  前驻华大使阿南回国后首度接受记者公开采访时,曾深情地表示,5年在华时间是他宝贵的经历。他说,尽管目前两国关系在政治方面不尽如人意,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对两国关系的前景,阿南惟茂表示乐观,认为困难是暂时的,不会持续很久。

  新大使有许多中国老朋友

  在本报采访井出敬二公使时,公使先生向本报确认了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宫本雄二于4月10日到任的消息。

  此外,井出敬二还向记者披露了新大使的一些其他情况。

  井出敬二说,宫本是个中国问题专家,上一任的阿南惟茂大使也是个中国问题专家。井出先生认识宫本雄二大使,但是没有在一个科室和部门工作过。宫本大使曾经当过日本外务大臣的秘书官,公使也曾在外务省工作,因此他们有着上下级的工作关系。还有,宫本大使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他曾在日本驻中国的大使馆中当过二把手,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也有很多媒体界的朋友,很多中国朋友也很关心他。

  千叶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和宫本非常熟。我和他大多是工作上的来往。当年宫本担任中国公使期间,我和他联系比较多。他任中国课长时我在北京,实际上是我的上司。”

  非常有意思的是,千叶明先生对宫本的评价跟井出敬二有颇多相似之处:“他是我的老前辈。我觉得宫本无论做事还是生活都很积极、果断。他为人处事非常体贴,尤其很体贴中国人。他在中国任职期间对中国的工作充满热情,积极参加中国农村的扶贫工作。”

  稍早前,日本共同社报道,宫本雄二在赴任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日本与中国除了维持稳定良好的关系,别无选择。”

  参考辞典:大使与公使

  大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是最高一级的外交使节。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两个等级(公使、代办)的外交使节更高的礼遇。大使主要负责外交代表机关职能的实施和遵照本国政府指令全权处理外交代表机关的事务。大使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在国高级官员谈判。驻一国大使可以兼任驻另一国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使节,但兼任必须得到接受国的同意,并正式向接受国国家元首递交国书,定期或不定期前往接受国履行大使职责。

  公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公使”或“全权公使”。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公使为外交使节的第二等级,由国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礼遇仅次于大使,但实质地位、职务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权和豁免与大使相同。其任命需事先得到接受国的同意。此外有些国家在大使馆中设有公使,此类公使与特命全权公使不同,不是使馆馆长,不由派遣国元首向接受国元首派遣,而是使馆中仅次于大使一级的外交官,其任命不需事先取得接受国同意。 (骞骏琦 供稿)

  日本右翼报刊卖劲煽动反华

  本报驻日本记者 裴军

  日本进入总保守化时代。除了政界那些不断叫嚷“中国威胁”、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保守派政客外,日本的媒体舆论界也活跃着一支以反华为己任、篡改历史、支持台独、宣扬皇国史观的右翼报刊队伍。它们同时为那些以此为生的右翼作家、右翼学者们提供一个出声发气的场所,凭借将中国妖魔化,来煽动国内民众的反华情绪。

  右翼小报登“国耻写真”

  挑动日本民众

  4月6日出刊的《周刊新潮》,又找到了一个可以很好地攻击中国、同时令日本人越发厌恶中国的新题材——《特集·超级过分!中国网站上流行小泉首相“国耻写真”30枚》。文章通过一名在华日本妇女A子提供的中文网页,搜集到关于小泉纯一郎的30张合成照片,并全部登载出来。文章还对其中许多照片进行文字解释,并将网页上对日本和小泉首相进行揶揄的“段子”一一翻译出来。

  文章借此攻击访华的日中友好七团体,“听说原首相桥本龙太郎等组成的访华团,要不辞劳苦地去‘拜听’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这难道不是去请示下任首相的人事问题么?请求‘亲中派’的诸位在访华时能否想想办法,将中国网络上流行的小泉首相的‘国耻写真’也一并‘上奏’一下呢?”诚然,将他国领导人照片进行合成、进行侮辱的做法应当批判和制止,但将极少数网民的个人行为扩大到整个国家层面,就有些居心叵测了。看看日本的BBS,辱骂中国人为“支那猪”,嘲讽谩骂中国领导人的帖子也比比皆是,试问那些声音是否可以代表日本和日本国民呢?

  日本的右翼媒体这几年相当活跃,乘着总保守化的狂风,在反华路线上展开激烈的比拼。不需要追溯历史,就看这几日摆在街头的5月版《正论》(产经新闻社所属,1973年创刊)和《诸君!》(文艺春秋所属,1969年创刊)的封面,就能感受到这些右翼刊物是多么“器重”中国——

  本期《诸君!》的主打稿则是《小泉后任不要被中国在靖国问题上摆弄》。此外,在该刊《释放瘴毒的中国现状》的特集中,一篇是“揭露中国残酷镇压政治囚犯和侵犯人权”的,一篇是企图推翻历史真相的《“南京大屠杀”、“毒气”、“强制劳工”、“教科书右倾”……中国在世界上流传的谣言》,还有一篇则是《日本到了“核选择”的时代》,宣扬“为了不成为中国的附属国,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

  日左派媒体

  针锋相对反驳

  综观这些右翼报刊,骨子里的东西不外乎几种。第一,天皇主义。以维护天皇制、推崇天皇主义为代表。第二,民族主义中心。强调“大和民族”的优秀和高贵,反对所谓的“自虐”,不承认日本历史上的战争错误和罪孽,更不肯向亚洲国家低头认错。在对外关系上体现为坚决反对政府的“软弱外交”。第三,反华主义。当苏联解体,中国成为共产党执政的最大社会主义国家后,就演变为了“反华主义”。

  无独有偶,《朝日新闻》社主办的左派月刊5月期《论座》,收录了几位专家学者的长文,对《诸君!》及《正论》以及经常在上面“呐喊”的林道义、樱井良子、渡部升一、中西辉政、西冈力等右派右派文人的观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分析和批判。这也是近几年来日本左派论坛向右翼论坛进行集中反击的罕见行动。

  北海道大学教授山口二郎撰文称,《诸君!》和《正论》中的许多论者,表明了对日本现状的强烈危机感,他们所感到的危机一是日本国内秩序的崩溃,二是日本在世界中的孤立。对右翼文人来说,带来日本国内秩序崩溃的最大原因是“传统的衰退”,而“最大的传统就是天皇制”。

  山口说,“撇一眼右派论坛,感到的是‘保守’与‘右派’的分离现象。挥舞自己信奉的所谓传统对不喜欢的对象进行攻击;大加指责邻国的‘恶’,无视各样的成本动辄叫嚣军事对抗……这些只不过是变了形的意识形态的横行,是与保守主义的理性背道而驰的。”

  石原慎太郎炮制新片美化侵略

  本报特约记者 柳惠

  日本《每日新闻》4月7日报道,日本右翼中坚分子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一手策划的二战历史片《我正是为你而死》,6日在东京帝国饭店举行开机仪式。20名身穿神风敢死队军服的演员跑步进入新闻发布会现场,石原和其他主演在漫天樱花中踏入会场。日本电影界新一轮的“美化侵略”的右翼风扑面而来。

  “神风敢死队”

  漫天樱花中列队登台

  据《每日新闻》报道,《我正是为你而死》剧组在金碧辉煌的帝国大厦举行开机仪式,整个安排显得别出心裁,包括石原慎太郎在内的演职员,在漫天樱花雨中登场亮相。

  20名在剧中饰演“神风敢死队”的演员,身穿二战日本陆军褐色军服,头戴敢死队军帽,胸佩蓝色军带,臂膀扎着太阳旗袖章,列队小跑进入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名“敢死队队员”拿出当年敢死队员写给“母亲一样”的“敢死队之母”岛滨的遗书,动情地朗诵起来。

  就在会场鸦雀无声时,大屏幕打出岛滨的照片,现场响起岛滨的录音原声。这时20名“敢死队员”退场,影片的总制片人石原慎太郎、导演及其他演员,踏着漫天樱花雨从帘幕中走出来。同时出席开机仪式的还有影片主人公岛滨的家属,和4名来自少年飞行队即“少飞会”的成员。

  记者闹场 石原大怒

  发布会草草收场

  作为总制片人的石原慎太郎,一开始就赞扬“神风特攻队之母”岛滨的“感人事迹”。他介绍说《我正是为你而死》是根据“神风特攻队之母”岛滨的真人真事改编。岛滨是日本鹿儿岛一家饭店的老板娘。她的饭店被日本军部指定为“神风敢死队员”的官方食堂。据影片描述,岛滨在队员们绝望走向死亡的时候,给了他们“母亲一样的关怀”。

  日本73岁的女演员岸惠子在剧中扮演岛滨。岸惠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被岛滨的优雅和温柔深深感动,要用心去演好这个角色。”石原慎太郎则一再强调这部影片的历史意义。石原慎太郎说:“二战已经过去60年,日本社会遗忘了很多,我们要通过影片告诉子孙后代,不能忘记历史。”

  本来很“感人”的记者招待会,却被一个记者搞得不欢而散。据日本媒体报道,在媒体提问时间,一位记者问了一个令石原慎太郎勃然大怒的问题。记者问:“如果您的生命只剩下一天,您最想干什么。”据说正沉浸在“历史沉痛中”的石原慎太郎马上怒喝一声:“你自己回答这个问题!”结果记者招待会仓促结束。

  篡改历史美化侵略

  日本影坛刮起右翼风

  影片主人公是号称“神风敢死队之母”的岛滨。1929年岛滨在日本在鹿儿岛知览县开了一家“富田食堂”。二战爆发后,这里成了“神风敢死队”的指定食堂。老板娘岛滨不仅负责做饭,而且承担起照顾年轻敢死队员的重任。据说敢死队员起飞赴死时,岛滨总在场送行。岛滨甚至和一名敢死队员相爱。 这部由石原慎太郎撰写剧本、担当制片的电影,公开歌颂侵略,把本应该是“恐怖人弹”的神风敢死队队员描述成英雄。

  石原慎太郎的影片并非个案。拍摄这部影片的日本东映电影公司2005年曾推出另一部美化日本侵略的影片《男子汉们的大和》,取得了50亿日元的票房收入。本来象征日本侵略梦破灭的“大和号”在影片中被刻画得异常悲壮正义。

  二战已经过去60年,战争的是非早已有定论。但最近这股“电影右翼风”却美化侵略,篡改历史,这种现象已经使日本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中日青年间有道无形的墙

  实习生 赵继稷

  据日本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字,目前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共有3万人,仅次于在华韩国留学生(4.5万人)居第二位。在当前人们所说的中日僵局下,在华日本留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对目前的中日关系有些什么看法?本报对北京部分高校的日本留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

  “学汉语

  容易找到好工作”

  3月27日下午5点左右,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公寓大厅内,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正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交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里可以听到英语、汉语、日语、韩语还有法语等多国语言,简直就像一个天然的“国际派对”。

  他戴着一副黑色眼镜,身上散发出很浓的书生味道,可以说一些简单的汉语。这位来自日本琦玉县的留学生名叫杉浦聪,来中国6个月了。他说,学汉语专业是想对中国多一些了解,以后想去台湾的公司工作。杉浦聪去过中国的大连和青岛,他觉得,在这些地方,中国人都很友好,从没遇到过什么麻烦,出租车司机也特别热情。

  杉浦聪身旁的长头发男生名字叫川上泰弘,从日本来中国刚刚三个星期,所以不会说汉语。川上说很多日本公司都要求员工懂汉语,自己学好汉语回日本,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日本留学生很乐意和中国学生交流,了解中国的文化。不过,当遇到政治话题时则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次也不例外:我们谈话的气氛本来很轻松,但一转到与政治有关的话题,他们就都以有事为由,上楼梯返回了自己的房间。

  “中日发生战争可能性小”

  一个小时后,记者又发现了一位正在跟一位韩国女生交谈的日本留学生。

  这名叫镰谷的留学生来自日本福井,身材虽然瘦削,但看起来很“阳光”,言谈中常常带着羞涩的笑容。镰谷告诉记者,他来中国已经两个多月了,是父亲让他来学习汉语的。他说,周围的中国人都很友好,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经常帮助他,北京的市民也很热情。镰谷对于中国的生活感到很满意。

  当问到他对现在中日关系的看法时,镰谷笑着大叫一声,好像中了记者的“圈套”一样。但镰谷还是告诉记者说,中日关系现在不好的原因,是小泉对靖国神社的参拜,自己和家人都认为小泉的参拜是不对的,并且,也会让韩国和中国生气。在日本,自己周围有些朋友也表示不知道小泉为何坚持参拜,他们对参拜持一般态度。

  镰谷认真地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不对的,是“侵略行为”,日本政府应该深刻反省并道歉。谈到中国的经济发展,镰谷认为这对日本是有利的,并不会对日本构成威胁,不过随着中国的军事发展,以后的事情很难说。记者问他是否担心中日间发生战争,得到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日本有“和平宪法”的约束,因此,中日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台湾像东京,北京更独特”

  3月28日上午,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一家叫康博斯的西式餐厅内,一位来自日本东京的女留学生,正专心看着《中国汉语》。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留学生告诉记者,她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感情,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说,自己在童年时就已经很喜欢中国的文化,经常收看台湾和香港的电视节目,长大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她的父母也很喜欢中国文化,爷爷在日本的一所大学教授汉语。她学习汉语是因为强烈的兴趣,学完后准备回日本的报社工作。

  她说她去过台湾,台湾有很多的日本痕迹,很多地方很像东京,因此她更喜欢北京,因为北京很独特。中国的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现在已经和东京一样繁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差不多。

  她还说身边的中国人都很友好,自己的生活没有受到目前中日关系的任何影响。

  她告诉记者,在日本每当有人知道她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问她害不害怕来中国遇到危险时,她的回答总是:“为什么要怕呢?”

  日本学生喜欢上中国历史课

  虽然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但很愿意回答记者的各种问题。对于政治问题也并不回避。她说,在日本,很多男青年觉得小泉首相“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很有“魄力”,很有“男子气概”,因此,很多男孩比较喜欢小泉。但是,自己并不赞成小泉去参拜靖国神社。她说在日本,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参拜靖国神社有什么意义,但是自己知道,小泉那样做完全是因为政治原因,还有是为了吸引选票。她用强调的语气说,靖国神社的存在是对死者的一种慰藉,但是它不应该被强调和政治化。应该另选一个地方祭祀现在存放在靖国神社中的“二战阵亡者”灵位。

  她说,在日本,每个学校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历史课本,通常,学校往往选择有利于升学考试的历史教材。不过,很多初中生并不知道关于二战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只有大概一半的高中生知道这段历史,知道有“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现在,由于想弄明白中日关系不好的原因,日本大学生对于这些历史很有兴趣。比如,通常在日本的大学里,每天的最后一节课是选修课,一般情况下,很多同学因为有事或者疲倦都不参加选修课,但是如果要上的是中国历史课,则很少有人“逃课”。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日恢复留学生交流以来,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或多或少折射出中日关系的波澜起伏。虽然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日本留学生并未感到生活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然而在中日学生之间,却好像始终有着一道“无形的墙”。要打破这道墙,需要两国人民和政府间的真诚沟通,更需要两国年轻人不懈的努力。

  在日华人:要小心翼翼地生活

  本报驻日本记者 裴军

  不记得从哪年开始,谈到中日关系时不再使用“一衣带水”这个词儿了;只记得小泉首相一次次地走进靖国神社“为祈愿和平”而拜,随之带动着中日关系一天天地往悬崖底下滑,同时也带出了中国和日本在各种各样矛盾和冲突面前的怒目而视和针锋相对。

  于是,尽管两国间的贸易额接近1900亿美元,中日关系还是被形容为“建交以来的最坏程度”;尽管每年你来我往的人数达到400多万,但两国国民的相互好感度还是降到了个位数。在充斥着对立情绪的冰冷中日关系下,生活在日本的几十万华人是如何看待目前的双边关系呢?他们的生活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呢?

  1“关系再不好,中国餐馆也很火”

  老林在东京目黑区的一家中国料理店当厨师。巴掌大的一个小店,摆满了餐桌椅,也挤满了吃饭的客人。老林是个东北人,来日本6年了,一直在这家中国料理店里当大师傅。

  “店是别人的,在这儿是替人打工。不过,按小时给的工钱还不算少。等攒些本儿就回去自个儿找点啥事干干。”老林说。

  “啥?你问我对现在的中日关系咋看?”

  老林眨眨眼,把湿漉漉的手擦了两下。“咱和日本这几年关系不咋好,老闹矛盾”,“这店里有电视,虽然我日语不会几句,但字幕基本都是中国字,要演和中国有关的事儿也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

  “这国家和国家之间就跟人一样,两口子还有打架的时候呢。你看看这些日本人,他们要不染那黄毛还真跟咱长的一样。我就觉得中国和日本这关系肯定会好起来,跟住邻居一样,不可能啥矛盾没有,过了就好了。不过,好一段后肯定还会再闹新矛盾。”老林对中日关系的看法通俗易懂,并且很辩证。

  “要说对我生活有啥影响。还真没特别的感觉”,“你别看这店挺小,可生意老火了。”

  老林突然压低了声音,“都说日本人对吃的挑剔,可你看就这一张纸的菜单,也就是十几种菜。店边儿上那些公司有人天天来吃,除了拉面就是炒饭,要不就点个麻婆豆腐啥的,可天天都说好吃好吃。搞得我这厨艺都没啥进展了。”

  “也许接触的圈子小,来这儿的人都是找吃的来了,没工夫谈论中日关系,所以还真没感觉这关系不好影响到我啥。说实在的啊,关系再不好,这中国餐馆也是老火了。不光我这家,这条街上哪家中国餐馆都是满当当的。”

  2“中日关系恶化影响华人生活”

  日本侨报社总编辑、日中交流研究所所长段跃中的看法和老林有所区别。

  “当前中日关系持续恶化,我感觉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有影响的。现在日本整个社会风气对中国人不利,在日中国人要小心翼翼地生活。”

  “听说你是中国人或听见你说中国话,很多日本人就会产生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些来日本的中国人不遵纪守法的话,就会更加深日本人的厌华情绪。”

  “最近日本警察抓违法的中国人,其中包括很熟悉的、与中国大使馆关系很近的中国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背景。但还是提醒我们要小心翼翼地生活。很累,但没有别的办法。”

  针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段跃中对记者称:

  “作为一名来日15年的中国人,看到中日关系越来越僵,真的很心痛,也为今后的发展很担心。作为民间人士,又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从民间交流的角度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作一些贡献。”

  “通过组织这两次作文比赛(中国人日语作文比赛及日本人汉语作文比赛),就是想通过双方积极的发言,让对方更多地了解各自的真实心愿,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架桥。特别是最近这次首届日本人汉语作文比赛,参赛作品243篇,参赛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绝大多数内容都对当前的中日关系感到忧心,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建议和感想。其中很多作品所流露出对中国的热爱和对中国人民的友情,的确令人感动。我们侨报社已经把获奖作品编辑成册,题目就取用最优秀奖作品的标题——我们永远是朋友”。

  “不过,民间交流虽然相当重要,但是在两国领导人长期没有会晤的情况下,很难让我们这些民间人士对中日关系的大局发展有什么作为。”

  尽管段跃中对民间交流的微薄力量感到有些无奈,他还是对今后的中日关系持乐观态度。

  他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史无前例的留日大军,知日派队伍越来越壮大。至今已有60多万华人华侨在日本生活、学习,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就高达6000多人。相互间访问和留学的人数也不断增长,这股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对今后的中日关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第二,中国的国家实力越来越强,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使得两国关系必须友好下去。只要中国持续保持10到20年的稳定发展,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今天许多问题成为问题,也许过许多年后就不会成为问题。关键是发展自己,强大国家实力。”

  3 “留学生找房子越来越难”

  小刘是早稻田大学二年级的中国留学生,来日本3年,上了一年的语言学校。

  “作为一名在日本的留学生,首先为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国家实力感到自豪。单从这里媒体报道就能体会到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重视,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日本都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

  “不过,”小刘话锋一转,“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对我们这些留学生还是有不小影响。经常有日本学生在研讨会上追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老是纠缠历史问题不放?’‘你们为什么在示威游行时砸坏我们使领馆的玻璃?’‘你们为什么阻碍我们加入常任理事国?’等等问题。翻来覆去地问,有的好像是真不知道,有的则好像是在挑衅。”

  “平时的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基本还都是彬彬有礼的日本人。日本人的特性是暧昧,有什么想法也深藏不露。所以尽管民意调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讨厌中国人,但表面上还多是礼数周到,面含微笑,让你感受不到有特别强烈的排华和厌华情绪。”

  “最受影响的事情应该是租房子了,”小刘感慨道,“日本的房东历来就对外国人特别苛刻,就怕招进来个不法分子或不守规矩的。现在媒体总报道日本和中国又出现什么矛盾和冲突了,当然基本调子都是指责中方的不是,这很容易影响日本的国民。日本人的从众心理强,跟着媒体跑的心理也非常强。再加上前一段日本媒体老是报道中国人犯罪案件,包括许多留学生所做的恶性案件,无形中就令日本人对中国人存在很深的戒心。你去租房子,一听是中国人,很多房东都直接表示拒绝,即使有的肯接受,也要求有很可靠的保证人和齐全的各类手续。”

  对于今后的中日关系,小刘表示:“几部韩国电视剧很轻易地就征服了日本国民的心,也促使日本国民的韩国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报道说‘华流’也开始悄悄登陆日本,但从实际情况看,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十分有限。中国和日本间的文化交流不能大多局限在艺术馆或博物馆里。我们要争取挤入主流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中。中日关系改善归根到底在于政府间的相互谅解,但文化等民间的交流还是挺有作用的。我还有两年就毕业了,真的希望能在离开日本前看到中日关系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指指路旁烂漫的樱花树,小刘使劲点了点头,表示对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信心。

    中日交往几千年日本仍不了解中国太可悲 

   刘海涛 外交部办公厅

  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4月2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再次指责中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并且缺乏透明度,诬蔑中国增强军备“威胁周边国家”。日本右翼极端分子包括日本政府的某些官员,为什么频频针对中国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一方面,说明他们内心惧怕中国的崛起可能威胁到日本的生存和利益。但是认真分析一下,就会觉得这种想法非常幼稚和狭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了几千年,到现在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根本不了解,每日生存在自己臆想的威胁中,实在可悲。

  中国自古以来国土辽阔,历史上一直处于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下,无需武力掠夺和资本输出来给养自己,广阔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空间赋予中华民族充足的安全感和自足感。中国也一直处于亚洲甚至是世界文明中心的地位,注重国内的民族融合和稳定,对日本没有所谓的“野心”,与近代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心态完全相反。

  日本作为亚洲文明中心的边缘国家,历史上一直处于中华文明的影响之下。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有一种超越亚洲的优越感,岛国心态严重,不习惯亚洲出现与日本平起平坐甚至超越日本的国家。日本在几次侵略亚洲和中国的战争中获得胜利之后,拼命抢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领土和资源。日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当统治奴役其他亚洲国家。历史学家唐德刚曾经点评道:“大和民族没有和其他民族共存亡、共同生活的经验,一旦接受西方的优秀文化,变成新的帝国主义,民族优越感就表现得特别强烈,变成比帝国主义更帝国主义的帝国主义。”

  目前,日本右翼分子煽动民众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以提高政治声望,达到个人政治仕途的目的。显然,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中日关系短期内转好无望。

  议员拿着《青年参考》质问外务省新闻官

  本报特约记者 柳慧

  4月7日,本报采访了日本外务省国际事务新闻官千叶明先生,从多个角度谈了中日之间共同关心的问题。他甚至谈到了日本的国会议员曾拿着《青年参考》批评他的内幕。

  爱吃中国菜

  所以学中文

  记者首先问了千叶明先生对中国的印象。

  千叶明说:“我刚开始对中国的印象是中国菜很好吃。我非常喜欢吃中国菜。后来我就选了汉语,心想可以吃两年中国菜了。

  随后千叶明又谈了他对中国的整体印象:“我觉得中国人很友好,也喜欢中国。但因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思维不一样,还是存在很多误解,工作中会产生很多误会和矛盾。中日政治也存在这个问题。”

  欢迎中国小留学生

  批评日本

  记者问千叶明先生:“日本政府未来还有什么新的计划,来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呢?”

  千叶明:“日本政府将开始一项中国高中生赴日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短期的是指从2006年4月到2007年3月期间,日本政府将邀请1100名中国高中生来日本参观游览。长期计划是邀请100名中国高中生来日生活2个月到1年。”

  记者:“日本将如何选拔这些高中生?”

  千叶明:“如何选拔高中生还真是个问题。因为日本要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中国政府也有自己的考虑。日本政府欢迎这些高中生对日本提出批评。但希望批评基于事实。”

  “议员拿着《青年参考》报批评我”

  采访临近结束时,千叶明先生突然提起本报有关“日本在华间谍原博文”的报道(详见本报2月24日报道)一事。

  他说:“对了,我想澄清一件事,上次也是你采访我关于‘日本在华间谍原博文’的事,后来在国会上议员们拿着报纸质问我,贵报能不能作个说明……”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