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胡锦涛访美专题 > 正文

香港媒体称胡锦涛在耶鲁的演讲为中国文明宣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8:21 中国新闻网

  

香港媒体称胡锦涛在耶鲁的演讲为中国文明宣言
美国时间4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位于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中新网4月26日电 今天的香港大公报刊登评论文章说,4月22日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简短四千言,可谓一篇“中国文明宣言”。

  看未来,寄厚望于青年

  胡锦涛开篇就讲青年:“进入耶鲁大学的校园,看到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脸庞,呼吸着书香浓郁的空气,我不由回想起40年前在北京清华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胡锦涛青年时代,正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对青年人讲“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时代。他深情地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几十年,我真希望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站在时代与人类文明的高度,他给耶鲁大学最充分的赞扬:“300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深深感染了我和许多中国人。我衷心祝愿贵校培养出更多英才,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重传统,弘扬中华文明

  面对强大、年轻的美国文明,胡锦涛自豪地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道出了中华传统文明罕见的稳定性。既讲到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讲到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最精辟的,是他对中华文明四方面的高度概括:

  一是“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他讲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人权理念;讲了“利民、裕民、养民、惠民”的利民理念;讲了今日中国“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人本理念;讲了“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的人为目标的理念。不仅是对攻击“中国人权状况”的温和回敬,而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最终理想,即“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他讲到中国《易》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传世格言;讲到“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的伟大精神。

  三是“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他突出“和为贵”思想,提出“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以及“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出今日“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是“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强调“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及主张“协和万邦”的精神。讲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的伟大中国胸怀。对中华传统文明的高度概括,把中国“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和平大国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

  高智慧,低调谦逊外交

  胡锦涛演讲谦逊低调,体现了智慧。一方面,他强调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人民一直相互抱友好的感情。中国人民欣赏美国人民的开拓进取精神,钦佩美国人民取得的骄人业绩。另一方面,他强调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名之后,中国还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继续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中国将在未来15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人均达到3千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作为发展中大国的首脑,丝毫没有“大国的张扬”,一再申明和平发展、与人为善、办好自己的事。这对于“中国威胁论”,当是一个最温和最有力的反证。

  多样化,人类文明主题

  演讲尾部,胡锦涛极为抒情:“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最后,他把演讲推向高潮:“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陈群)

  相关专题:胡锦涛访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