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冷西藏 热西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0:58 新周刊

  从艺术家、普通人到企业家,西藏经历了从冷到热的冰火三重天。

  文/胡斐张洋李健

  西藏不是一天被发掘出来的,当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如一门重炮唤醒了画家的激情,纷纷背上画架渴望再现这片 圣土的一草一木。现在美院的学生们,都少不了要去西藏
再上写生这门必修课。当年韩红一个高亢的尾音,四座皆惊,第一次 让人知道原来藏族曲调与流行的结合可以如此美妙。于是,大批音乐人千里迢迢远赴西藏采风,盼望着给自己日益枯竭的灵感 里注入一些新鲜曲调。摄影师们发现西藏蓝得令人吃惊的天空,不约而同地扛上几十公斤重的摄像器材,恨不得把沿途的一粒 砂石都刻印在胶片上,结果却发现,千篇一律,如有雷同,不属巧合。

  但是西藏还是被艺术家们以各种途径带出去了,被讲情调的小资们发现,眼前一亮,如获至宝,呼朋唤友就往西去。 或许是天然壮阔的美景,或许是路途艰难的挑战,或许是被磕长头的藏民感动,一批又一批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怀着朝圣般 的冒险心情来到西藏,来寻求心灵的渴望和净化。

  当西藏得到越来越多推崇和景仰,集中到雪山高原的目光越来越多,西藏开始火了。商家们怎肯放弃这样好的商机, 于是,各种作秀活动纷纷出动。但是,西藏总还与别处不同,太显摆容易亵渎净土,于是模特们打着美的旗号,企业家们瞄准 登山的势头,对西藏启动了新一轮的开发。

  从艺术家、普通人到企业家,西藏经历了从冷到热的冰火三重天,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心境,造访这片香巴拉圣土, 藏民说香巴拉,其意为天堂。

  第一波:艺术家的西藏

  美术工作者、作家巴荒:荒原的可怕,其实都是人想象出来的

  巴荒,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独闯西藏阿里无人区的女艺术家。她在1987—1988年中,4次进出 西藏高原,3次独行西藏阿里,跨越无人区。

  巴荒说,最初她并不是有意要一个人去的,只是等待的时间太长了。1986年就打算进藏,当时作为报社执行编辑 的她,接触到了阿里古格王朝遗址,荒原的力量极大地触动了她。同年,为了采访一个准备登山的画家,她也跑去做了登山训 练,结果那个画家自己却放弃了,“这让我很生气,”巴荒说,“我觉得这些艺术家和我理想中的有一定差距。这就触动了我 一定要自己去体验西藏的决心。1987年,我觉得不能再等了,阿里那个地方似乎一直在冥冥中召唤我,让我去寻觅它。”

  巴荒学美术出身,她坦言,西藏文化对她的美术理念影响非常大,去前和回来后她的画判若两人:“早年我的风格是 平面、装饰、唯美的,虽然没有特意粉饰,但却是很空灵、很流畅、很透的,回来以后风格就变得厚重了,喜欢壮大或者粗砺 的东西。西藏的自然力量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它里面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哲学精神。”

  1980年代末,西藏还不具备任何可以让女性徒步穿越的条件,当巴荒决定一个人穿越阿里无人区时,她的朋友都 认为她不要命了。“我在拉萨待了一个星期,讨论去不去阿里,所有画画的朋友都劝我不要去,好像我精神不正常。那个地方 ,车都走不了,也听说以前藏区发生过抢亲的事,也有女人遭遇过不幸,但是我并没有遇上特别惊险的事故,都是虚惊。当我 第一次在荒原上遇上一个藏族汉子,我血液简直都要凝固了,我又不愿意逃跑,所以硬着头皮向他迎面走去,到相隔一米远的 时候,两人都站住了,那个汉子对我咧嘴一笑,当时我就被那种纯朴和善良所打动了,荒原的可怕,其实都是人想象出来的。 ”

  1987年至1988年,巴荒在日喀则地区做美术教师,给当地的藏族孩子教美术。当时从北京带了一些教材过去 ,后来都不适用,巴荒发现那些孩子完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要从最简单的开始讲起,后来她自己现编了教材,把学生当幼儿 开始带,教他们她自己小时候学的纸手工,叠小马、叠小炉子、叠小鸽子,引起了藏族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们画素描、认 识光线。画素描的教具没有,她从北京买了纸板和小刀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几何形,如果从北京买一个石膏体带过去,价格很贵 也容易打烂。所以她也用纸板来做。“我还搜集了很多当地的吉祥图案,比如日、月、火等,画在黑板上,概括为一种符号, 学生对这些本民族的东西非常敏感,接受非常快,他们虽然从零开始,但进步神速。后来我又教他们剪纸,很多当年的剪纸作 业我到现在还保留着,舍不得扔。”她惊讶于藏族孩子对美术的天分。

  “最初我去西藏的时候并没有想得特别深远,但是等我回来开始整理资料出书时,我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告诉别人 :我有话要说,不仅仅是西藏本身的美景和文化,也有我自己的感悟。”她为此一丝不苟地在不足两平米的

卫生间里做暗房冲 印,清理大量的文图资料,为了查证一张图片的考据内容走访专家学者甚至喇嘛活佛,为了落实一段文字翻阅成摞的书籍,在 字里行间斟酌再斟酌,为一个字的大小、字距宽窄和排版小姐较劲儿。

  “我并不想把西藏美化成一个纤尘不染的地方,但是它确实能成为精神上、意义上的符号和象征。”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