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西藏的99个意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0:58 新周刊

  西藏的古与今、景与人、峰与湖、神与俗、灵与肉……通晓了全部99个意象,也只是西藏之一粟。

  阳光因为离天空最近,西藏是最受阳光眷顾的地方,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

  笑容藏族人的笑容会让所有摄影师兴奋,并拍下个人摄影生涯最棒的照片。这样的笑可以用金子来形容。

  布达拉宫没去过西藏的人也早在无数影像和文字中熟悉了它,不过真正见到时感受完全不同。

  大昭寺据说能在大昭寺的殿顶悠闲地待上大半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背包客。

  转经轮藏族人用转经轮来代替念经,除了寺庙里的大经轮,最常见的就是手摇小经轮,游客最爱买的礼物之一。

  长明灯在西藏,有寺庙就有长明灯。信徒们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给每一盏长明灯添酥油,边添边诵经,默默祈祷 。

  八廓街拉萨最古老的街道,著名的汇聚各地朝拜者的转经道,拉萨的地标之一。

  伏身叩拜者口诵六字真言、三步一拜、每拜必五体投地的伏身叩拜者在西藏随处可见。他们的虔诚让人感受到了信仰 的力量。

  六字真言藏传佛教著名的“俺、嘛、呢、叭、咪、咪”六字真言,就是如来佛把孙猴子镇在五行山下那六个字,韩红 在歌里也反复哼唱过。

  密宗密宗又称藏密,因其神秘性而多附会,武侠小说就最爱用密宗双修法来说事。

  雅鲁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藏人的母亲河,正如郑钧所唱,雅鲁藏布江有着把心洗清的能量。

  神山圣湖朝拜神山圣湖是藏族人的人生目标之一。神山圣湖中最神圣、最受尊崇的是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

  冈仁波齐在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看来,世界的中心就是这座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的山峰。

  转山/转湖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很多藏族人一生中总要有几次转山/转湖的经历。

  唐卡唐卡即藏语卷轴画之意,唐卡是供奉的圣物,绘制完工后要经由开光、加持,使之具有灵气,才算完成。

  哈达尽管蒙古族也献哈达,但远远没有藏族人用得那么普遍。藏人出门总要随身带上几条以备不时之需。

  藏民族传说神猴与罗刹魔女结合而繁衍出藏族先民。远古的传说竟与猿变人的进化论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奇迹。

  藏语除了扎西德勒和金珠玛米,“锵”(青稞酒)恐怕就是内地人最熟悉的藏语单词了。

  藏医神奇之处甚多,比如对胚胎学的认识甚至早于西医,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难道真是神示的结果?

  藏香是西藏宗教生活不可缺少的必备品;藏区之外,它成为情调的发散装置和保健用品。

  藏刀藏民的必备工具,也是最受游客青睐的藏式工艺品之一,可惜过不了安检。

  藏獒排名世界猛犬之首,以它为主角的《藏獒》成了畅销书,赋闲后的马俊仁则靠养藏獒发了财。

  藏饰对去过或没去过西藏的小资女青年来说,藏饰一度是风格的代名词,因此真真假假的藏饰店在内地越开越多。

  嘎乌嘎乌是挂在胸前的银制、铜制小盒,内装小佛、舍利、经咒等,不知道有没有人像安吉丽娜·朱莉放爱人的血。

  金刚杵又名降魔杵,本是印度人手上无坚不摧的兵器,被密宗引入后成了庄严的法器。

  喇嘛身着红衣,很好辨认,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他们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还特别爱养花!

  达赖/班禅达赖意为“大海”;班禅意为“大师”。藏传佛教中达赖是观音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

  转世灵童转世灵童的甄别有一整套程序,比如出生时有异兆,会辨认前世用过的物品等等。神秘但有趣。

  风马旗藏语称隆达,有白、黄、红、绿、蓝五色,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媒介物。

  玛尼堆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各种佛像的泥模置于其上,再插上经幡,遂成为过往行人巡礼的“神之路标”。

  《格萨尔王传》传奇的格萨尔王半神半人,凝聚着藏人对英雄的所有想像。再没有哪本书可以取代《格萨尔王传》在 藏文化史上的地位了。

  高原反应传说中的高原反应来临的一刹那,你才切身地意识到:确实进藏了。

  红景天和SPF超过30的防晒霜一样,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是进藏的必带装备。

  喜马拉雅喜马拉雅,意为冰雪的居所,海子曾赋诗:高原悬在天空/天空向我滚来/我丢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

  88488848.1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登山登顶珠峰是所有登山者的梦想。世界第一的标杆太让人有挑战欲了。

  藏羚羊入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候选名单,这种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作为西藏符号已经为人们熟知。

  藏红花不是红色的,而是蓝色的。来自西亚和南欧的它进入西藏后成为驰名中外的“藏药”。

  雪莲在西藏,雪莲太常见了,晒干的雪莲灰扑扑的,几块钱一棵。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人难免失望。

  酥油茶最负盛名的藏族饮品,可以抗缺氧,功能不逊红牛。

  青稞传说青稞是文成公主留给狗的口粮,人沾了狗的光,吃上了糌粑,还有青稞酒喝,所以藏族人特别爱狗。

  糌粑青稞晒干、炒熟后磨成粉状就成了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粮。吃糌粑少不了酥油茶。

  天葬因为不被了解,天葬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恐怖感,也是旅行者在西藏最想看到的场景。

  锅庄各大旅行社必备项目。缘自西藏,却盛行于全国,只需要一堆干柴烈火配以足够的人数与好心情,就能体验,顺 带可以品味烤全羊。

  推将类似于芝麻糊的原料玩弄于掌间,搓成条状食用。配上酥油茶就是藏人最热爱的甜点。

  木碗西藏人把木碗比作爱人,形影不离,喝酥油茶、青稞酒还是吃糌粑都离不开它。

  扎西/卓玛藏人最常用名。藏族名多数男女共用,如达娃、尼玛、格桑,但扎西和卓玛分别寓意男孩和女孩,是为数 不多有性别区分的名字。

  格桑梅朵梅朵,藏语花之意。格桑花只生长在青藏高原,传说是格桑活佛变成的,可以带来吉祥。西藏有很多名叫格 桑梅朵的姑娘。

  牦牛西藏特有的牛种,藏族人相依为命的忠实伙伴。人们喝牦牛奶,烧牦牛粪,用它的皮毛做帐篷。近年来牦牛肉干 成为超市的常客。

  藏袍穿着藏袍需要袒露右肩和右臂,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母亲右腋下降生。这种奇特的穿着方式是藏族男人的标志 之一。

  氆氇西藏不出产棉花,用羊毛做成,可以用来做男人的藏袍、女人的邦典(围裙)。

  邦典多年前圣火少女达娃央宗那袭白衣配上彩虹般的邦典,令人难忘。游客往往被它的鲜艳色彩诱惑而买下,回去却 只能做沙发垫。

  罗布林卡和拉萨其他景点相比,罗布林卡平平无奇,不过雪顿节时就不一样了。过节时拉萨人都会逛罗布林卡。

  热巴主体部分是铃鼓舞表演。

  康巴汉子长相英武、目光深沉、辫梢盘着人称“英雄结”的红丝穗的藏族人。拥有天生的商业智慧,康巴世商是藏区 各地寺庙的重要施主。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也就是阳历八月初,就是吃酸奶的节日。不但有藏戏看,还可看到最壮观的晒 佛。

  藏戏一般游客看不懂藏戏,但藏戏独特的服饰、舞蹈、音乐特别是眼睛和嘴角神秘上翘的面具,非常好看。

  终极向往一提到这个词,人们立刻联想到西藏。人们总是向往到西藏寻求心灵的宁静,尽管只是短暂一瞬。

  香格里拉藏传佛教中“香格里拉”即藏语的“香巴拉”被视为净土的最高境界,它只是一个宗教概念而不是一个地理 概念。

  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西藏连接外界的生命线。铁路开通前西藏的大命脉。

  解放军(金珠玛米)认知度仅次于“扎西德勒”的藏语单词,充分说明了解放军在西藏所发挥的作用。

  唐古拉山兵站早期走青藏线的人都会频繁提到唐古拉山兵站,因为它是方圆几百公里唯一能住宿的地方。

  青藏铁路尚未正式投入运行,但已万众期待。它改写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也为进藏人士提供了新的交通选择。

  海子去过两次西藏的海子对西藏的向往胜过任何地方。多年后成为精神象征的他对西藏的狂热直接影响了崇拜者们。

  高原红指藏人腮边那两团红晕,也指2001年由3个藏族女孩组成、以浓郁藏族特色的演唱组合。但其实她们来自 四川藏区而非西藏。

  《北京的金山上》最著名的藏族歌曲,后辈歌手如韩红、高原红组合都不约而同地翻唱它,旋律无人不知。

  才旦卓玛最负盛名的藏族歌唱家。演唱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和汉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一样拿手。

  《洗衣歌》已经成为“双拥”文艺晚会上歌颂军民鱼水情的保留曲目,也是认知度仅次于《北京的金山上》的经典藏 族歌曲。

  《冈底斯的诱惑》马原这部作品志在于小说形式的探索而不是描摹西藏风物,但因为此前无人涉及西藏腹地,客观上 仍然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西藏生死书》如果对藏传佛教感兴趣,又打算去西藏,不妨看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一本了解藏传佛教 的入门书。

  《藏地牛皮书》西藏题材图书中最惊艳的一本,据说实用性还不够强。

  《西藏组画》陈丹青1980年完成的《西藏组画》至今仍不断被提起,人们正是从这组画中认识到了前所未见的西 藏人形象。

  《农奴》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的电影,也是一部在影像上堪与世界优秀影片媲美的经典之作。

  《走过西藏》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使读者对西藏怦然心动。不过也有副作用:跑马观花所见的西藏,还不如马丽华 的西藏来得吸引人。

  《回到拉萨》很难置信郑钧1994年写出《回到拉萨》时还没去过西藏,他使得“回到拉萨”成为一个固定搭配。

  《红河谷》被西藏人认为是自《农奴》以来反映西藏最好的影片。人们相信所有藏族姑娘都跟女主角宁静一样美丽泼 辣。

  扎西达娃1985年以《西藏:隐秘的岁月》成名的扎西达娃之于西藏,就好比贾平凹之于陕西。

  朱哲琴 《阿姐鼓》、《央金玛》专辑中的西藏元素首次把西藏推向了世界,南方人朱哲琴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是藏族 人。

  《青藏高原》李娜的天籁之音让青藏高原再次成为都市人的向往。韩红也演绎过,但成为绝响的还是李娜版本,哪怕 她已经遁入空门。

  韩红郑钧率先开发西藏题材获得巨大成功,身为藏族人韩红自然不会浪费资源。不过论嗓音她不如李娜,国际性不如 朱哲琴,有点尴尬。

  《西藏旅游》继《西藏文学》之后,西藏有影响力的媒体。没机会去西藏之前,读者就是靠它满足对于西藏的所有想 像。

  吐蕃吐蕃加上松赞干布,代表着西藏曾有的辉煌历史。因为和汉族公主联姻的关系,内地人对吐蕃这个词有着莫名的 亲切感。

  《丁丁在西藏》丁丁在喇嘛帮助下完成探险大计,并目睹了“雪人”的真容,一种连西藏人都无缘一见的传说中的生 物。

  达娃央宗藏语意为纯洁的月亮。在1990年与2004年两度成为亚运和奥运圣火采集者与传递者后,她成为美丽 纯洁藏族姑娘的形象大使。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西藏名人,对民族团结的诠释意义超过满汉全席。文成公主可是最早的进藏游 客之一,并且成功拥有当地户口。

  鸠摩智武侠小说中来自西藏的一等高手。尽管他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一代高僧,但我们还是习惯性地视他为武学狂人 。

  孔繁森援藏干部的代名词。他的事迹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使人们熟悉了阿里这个西藏最难于到达的地区。

  《喇嘛王国的覆灭》对迷恋西藏的人来说,哪怕是学术著作,也不能阻挡其热情。难怪美国人戈尔斯坦的历史著作《 喇嘛王国的覆灭》也成为热门书。

  《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以汉人身份而在西藏当上喇嘛,邢肃芝的经历本身就很吸引人,而且还和大 热的西藏题材相关,于是不出意料地畅销。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作者巴荒以摄影、文学和绘画结合的方式,以一个弱女子数次独自进藏的经历打动读者。要知 道,那可是1997年。

  Treker(远足者)对远足者来说,西藏的交通不便、旅行成本太高、对身体素质有要求等等局限,恰恰是远足 的妙处。

  《LonelyPlanet:Tibet》背包客圣经LonelyPlanet2000年推出了西藏专刊,至 今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国外游客在它的指引下进入了西藏。

  丰田越野车有多少自驾游爱好者奔驰在进藏公路上,就能看到多少丰田越野车。价格不菲,但安全系数高,不易打滑 ,是高原上最可靠的座驾。

  扛大厢意为坐卡车车厢旅行。要做好面对灰头土脸、随时可能断路、坏车,以及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里的恐慌,女生 最好就不要了。

  亚旅馆拉萨最早出名的藏式旅馆,离布达拉宫、大昭寺很近,晚上还可以就近泡吧。留言版最出名。

  甜茶馆红茶熬汁再加入白糖、牛奶就成了甜茶。藏人常去的甜茶馆,没有哪一个是不脏的,但却是融入藏人生活的必 经途径之一。

  玛吉阿米酒吧拉萨最有传奇色彩的酒吧,其传奇色彩来自以写情诗著称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里是他和情人玛 吉阿米幽会之地。

  《莲花》安妮宝贝去了墨脱这个“隐秘的莲花胜地”之后有了《莲花》这本新作。可以想像,此后去墨脱的人将剧增 。

  多布杰著名藏族明星,导演们心中藏族汉子角色的第一人选。曾出演《红河谷》、《尘埃落定》,最新角色是《可可 西里》里的保护队队长。(文/谭山山、胡尧熙)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