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父母助我滑上奥运冠军领奖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14:16 《中国青年》杂志

  文-千堆雪

  图-高波

  2006年2月16日,20岁的黑龙江姑娘王濛在都灵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以44.345秒的优异 成绩为中国军团斩获首枚金牌。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雄壮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回荡在都灵上空,激动的泪水一次 次模糊了王濛的视线,莹莹泪光中,与父母走过的那些风雨岁月一幕幕在她眼前浮现……

  不要父母设计未来,“假小子”再向冰山行

  王濛,1985年4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父亲王春江是公司的普通员工,母亲张晓霞在当地法院工作。小时 候的王濛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运动天赋,每年学校的运动会上,100米和400米的冠军都非她莫属。那时的她非常调皮,敢 与男孩子打架,是小伙伴中出了名的“假小子”。

  1994年3月,七台河市业余体校教练马庆忠,到学校挑选短道速滑苗子,王濛粗壮的四肢,结实的腰身,引起了 马教练的注意。他把王濛带到学校附近的河面上上冰,王濛可遇不可求的冰感让马教练激动不已:这是个少有的滑冰天才!

  就这样,王濛成了七台河市业余体校的队员,白天她在学校上课,放学后和十几个孩子跟随教练去自然冰冻的河面上 滑冰。一段时间后,父母见女儿每天放学都回来得很晚,问她干什么去了,王濛这才把自己在体校学滑冰的事告诉了父母。王 春江和张晓霞不高兴地说:“你不好好学习,练那个干什么?从明天起,不许你再去了!”

  王家夫妇这样为孩子设计未来: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过平凡生活。但 一向听话的王濛这次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第二天放学后,她继续去体校练习滑冰。傍晚,王春江找到马庆忠,说:“我们只 想让王濛好好念书,练滑冰会耽误她的功课,以后你就别带她练习了。”说完拉起王濛就走。

  第二天下班后,王春江夫妇担心女儿又去练习滑冰,特意去学校把王濛接回了家。他们刚进家门,马教练就找上门来 ,诚恳地对王春江夫妇说:“王濛是棵难得的好苗子,这丫头一定可以练出来。”张晓霞没好气地说:“要是练不出来,功课 又耽误了,将来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啊!”马教练絮絮叨叨地说着谁练滑冰成了明星,谁在国际上得了金牌,王 春江夫妇根本不搭理他。

  张晓霞将香喷喷的饭菜摆到了桌子上,马教练借故告辞。没有想到的是,刚吃完饭,马教练又进来了,继续他的说服 工作,一直挨到晚上10点才离去。

  此后一连几天,王春江夫妇一下班就去接女儿,唯恐马教练把王濛带走。常常是,他们前脚刚迈进家门,马教练后脚 就跟进来了。马教练也不管王家父母爱不爱听,细数王濛练习滑冰的种种优势。“三顾茅庐”后,王家夫妇渐渐被马教练的诚 心感动,夫妇俩认真地问女儿:“你想滑冰吗?”王濛立即两眼放光:“想,我做梦都想滑冰,练习滑冰比学习可有趣多了。 ”既然有如此执著的教练,而女儿又喜欢滑冰,王家夫妇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决定放手让女儿去飞,在冰上滑出自己的另一条 人生轨道。

  七台河市没有室内滑冰馆。冬天,王濛和队员们跟随教练在自然冰冻的河面上训练。七台河市的隆冬北风呼啸,滴水 成冰,他们穿着单薄的训练服,顶风冒雪在冰上滑行,常常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晚上回到家,王濛几乎冻僵了,冰鞋粘住袜 子,根本脱不下来。张晓霞小心翼翼地帮女儿脱冰鞋,袜子是脱下来了,但孩子的脚被弄得血肉模糊,张晓霞又心疼又难过, 含泪问女儿:“孩子,疼吗?”王濛咬紧嘴唇:“疼,但我能挺住。”张晓霞用干茄子煮水给女儿泡脚,并轻轻地为她按摩。 第二天,王濛勉强能穿上冰鞋。

  一个星期天傍晚,王春江夫妇冒雪去看女儿训练。行走在寒冷的郊外,放眼望去,大地银妆素裹,玉树琼花,一条冰 冻的小河从两座白雪皑皑的山间穿过,河面上,王濛正和一帮孩子滑得热火朝天,片片雪花落在他们的头上,一张张小脸冻得 通红,雪花落在衣服上很快就化成了冰凉的水……夫妇俩忍不住热泪盈眶,这帮孩子和教练太不容易了!

  夫妇俩在河边站了很久,他们突然对马教练充满了感激之情。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孩子从小就有这么 顽强的品质,以后即使练不出来,做别的事情也一定能做得很好!

  夏天,河面上不结冰,教练就带着孩子们去哈尔滨室内滑冰馆训练。训练馆白天供专业运动员使用,只有到了深夜, 专业队的队员们结束了训练,王濛和小伙伴们才能在教练的指导下上场训练。回到家,王濛恋恋不舍地对妈妈说:“室内训练 馆真好!”张晓霞告诉她:“只要你成了专业运动员,就可以天天在那里训练了。”

  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王濛在一帮小队员中脱颖而出。1998年,13岁的王濛被选入省体校。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父母的希冀里越飞越高

  和在七台河市业余体校不一样,省体校实行的是专业训练,王濛每天的训练量非常大。为了保证女儿的营养,张晓霞 夫妇省吃俭用,每月都想方设法多给王濛一些钱。除了生活费,王濛的一双冰鞋就要好几百。大女儿王倩也在上学,还要赡养 两边的老人,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夫妇俩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了多挣些钱,王春江常常在晚上去建筑工地给别人看材料,这样每 月能多几百元的收入。

  但令张晓霞夫妇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下午,王濛突然瞒着教练偷偷跑回了家,张晓霞惊讶地问女儿:“孩子 ,你怎么回来了?队里放假了?”王濛看着母亲半天没说话,好一会儿,她突然哭了起来:“训练实在是太苦太累了,每天要 滑上百公里,还要跑十多公里,身上长满痱子,睡觉都睡不着,我不想练了……”

  望着又黑又瘦的女儿,张晓霞心像针扎一样疼。但孩子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如果现在半 途而废,以前的苦不是都白吃了吗?夫妇俩语重心长地对王濛说:“孩子,爸爸妈妈都知道你很苦很累,但做什么事不苦不累 呢?你这样轻易就被困难吓倒了,以后能做什么事啊!”王濛噘着嘴巴没有说话。

  晚上,王濛和姐姐王倩睡在一张床上,她问姐姐爸爸为什么不在家里住。姐姐告诉她,自从她进了省体校后,爸爸几 乎每天晚上都出去打工挣钱,爸爸妈妈有了头痛脑热也不去

医院看,硬挺着。原来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而自己还如此不 懂事,王濛很懊悔,黑暗中,她的泪水流了一脸……

  第二天,王濛一大早就起来了,愧疚地对母亲说:“妈妈,请你和爸爸原谅我的不懂事,我现在就回哈尔滨去。”当 天,王春江把女儿送回了省体校,夫妇俩悄悄地问教练:“孩子到底有没有前途?请你实话实说。”教练信心十足地说:“王 濛冰感好,心理素质稳定,只要坚持刻苦训练,肯定能成才!”从女儿走上滑冰场的第一天起,张晓霞夫妇的心就一直忐忑不 安,不知道前方等待女儿的会是什么,教练的话让他们吃了定心丸。

  1999年4月,王春江夫妇去哈尔滨看女儿,王濛左手缠着厚厚的绷带,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地训练,孩子怎么了 ?难道她受伤了?他们连忙向一旁的教练打听。教练说,王濛虽然在队里年龄最小,但争强好胜,队里不让她做强度训练,这 个倔强的小丫头怕队员们超过她,就偷偷地去举杠铃练习力量,不小心砸伤了手指。

  王春江夫妇心疼极了。当运动员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女儿还不到14岁,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她却承受 了这么多,夫妇俩不由得眼眶发热。当王濛气喘嘘嘘地下了冰,夫妇俩连忙迎了上去:“你受伤了,也得休息几天,等伤好了 再练。”小小的王濛说了一句王春江夫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话:“爸爸妈妈,我一天也不能停下,我怕别人会超过我,这样 我就赶不上了。”

  2000年春节,体校放了几天假,王濛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大年初一拜完年后,王春江夫妇就带着女儿来到郊外的 小河边,督促她训练。冰冻的河面上,王濛身手矫健,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只见她越滑越快,在王春江夫妇的眼里,王濛渐渐 幻化成一只美丽的精灵,她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出哈尔滨、飞向梦想的远方……

  2000年5月,王濛顺利地进入了省短道速滑队。她告诉父母,她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国家队。父母告诉她,脚比路 长,理想要比现实远,他们希望女儿能像杨扬那样,登上世界短道速滑的巅峰,成为七台河的骄傲。

  2001年春天,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16岁的王濛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她分到了“死 亡之组”,与杨扬、王春露等世界名将同场竞技,很多人都对王濛不大看好,但她硬是从“死亡之组”杀出一条血路,夺得了 一枚宝贵的铜牌。也就凭着这枚分量不轻的奖牌,王濛跨进了国家队的大门!

  十年拼搏一朝问鼎,金牌映照父母含泪的笑

  16岁就进国家队,在很多人眼里,王濛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对此,张晓霞夫妇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们担心女儿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便语重心长地对王濛说:“孩子,国家队竞争激烈,不是每个队员都能当世界冠军的, 只要你努力就行了。”父母的话激起了王濛的逆反心理:你们小瞧我,我一定要拿世界冠军给你们看看。

  国家队大腕云集,光世界冠军就有十多个,王濛,像路边的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因此,清理房间、打扫卫生这些小事 都轮到她做,时间一长,这个倔强的小姑娘有了怨言,她在电话里向父母发牢骚,张晓霞安慰她说:“孩子,有为才有位。如 果你取得了好成绩,自然就没有人小瞧你了。”王濛也憋足了一口气,一定要证明给所有人看!

  2002年,初出茅庐的王濛勇夺

世青赛短道速滑500米冠军和全能亚军,一下子令人刮目相看,她也因此有了世 界排名。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后,杨扬、王春露等世界冠军先后退役,王濛等年轻队员一下子被推到了国家队的最前沿。 2003年,她勇夺加拿大、瑞典、日本等世界杯短道速滑系列赛500米冠军,在国家队激烈的竞争中,牢牢地占据了主力 位置。

  然而,从2003年底开始,一向表现神勇的王濛陷入了低迷,失败接踵而至,她连续参加6站短道速滑系列赛,每 次都与冠军无缘,连亚军都很少得到,致使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颗粒无收。

  接二连三的失败,令王濛心灰意冷。她在电话里哭着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还有必要坚持下去吗?”父母沟通后 安慰她:“孩子,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太想证明自己了,在赛场上表现得过于急躁,加上大赛经验少,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 ”

  父母的点拨让王濛迷茫的心境豁然开朗,她又渐渐找回了当初的自信,倔脾气又上来了:“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王濛经过一年卧薪尝胆般的埋头苦练,终于在2005年大发神威,连续7次夺得500米世界冠军,还掀翻了韩国人长期霸 占的1000米、1500米的地盘,多次夺得这两个项目的冠军,她的排名升至世界第一,成为中国短道速滑新一代领军人 物。

  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注定是荆棘丛生,坎坷密布。2005年,王濛在全国

十运会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与一 个队员相撞,裁判决定重赛,王濛认为裁判不公,愤然地质问裁判,并将冰鞋摔在冰面上,说:“你们这样判罚我不干了。” 哭着跑回了宿舍。

  张晓霞夫妇在电视里看到了这一幕,非常生气。夫妇俩赶到比赛现场找到了王濛,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现在 就把自己当作大腕,可以耍大牌了?作为一名运动员,遇到什么事都要沉得住气,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给你带来更多的烦 恼。”

  父母的批评让王濛心服口服,从那以后,她火爆的脾气变得温和了许多,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发火时,就会想到父 母的话,火气也就消了。

  2006年春节,因为队里如火如荼地备战都灵冬奥会,王濛没有回家,她在电话里告诉父母,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奥 运会,她很紧张,晚上睡不着觉。张晓霞赶到了北京,她要用母爱的温情缓解女儿心头的紧张和压力。那些日子里,母女俩常 常坐在院子里谈心,张晓霞绝口不提“冬奥会”三个字,只是开心地和王濛说起她的童年趣事和王濛姐姐的近况,以及家人对 她的思念和牵挂。那些温馨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王濛的眼前,亲情的抚慰让她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她不再为冬奥会感到焦虑 。2006年2月初,王濛以一颗平常心出征都灵冬奥会。

  毕竟是4年一次的冬奥会,张晓霞夫妇为了减轻女儿的压力,每天都与她保持短信联系:“孩子你是最棒的,要相信 自己!”“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一个个简单的汉字让一家人的心紧紧相连。

  2月16日凌晨,在中国军团冲金连续失利后,王濛顶住巨大压力,出现在500米的决赛场上。张晓霞一家紧张地 坐在电视机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一声枪响,一袭红色战袍的王濛优美的身姿如一道彩虹,率先冲过终点,以44.34 5秒的成绩为中国军团斩获首金。3天后的2月19日,王濛又在1500米决赛中为中国再添一枚宝贵的铜牌。

  颁奖结束,王濛回到宾馆,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未语泪先流:“爸爸妈妈,我没让你们失望,我拿到金牌了……” 张晓霞夫妇流下了幸福激动的泪花:“孩子,你是好样的!你终于成熟起来了,这是爸爸妈妈最高兴的。”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