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试行大处方医生排行榜引发风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14:52 民主与法制时报 | |||||||||
南阳“药品双十制”像一颗小石子,在扩音喇叭前“扑通”入水,很小的声音被迅速放大,霎时间,在南阳甚至全国医疗界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媒体的报道其实代表了一种社会情绪:老百姓总是希望看到大刀阔斧的医改措施,希望把开大处方、吃回扣的医生全部曝光。
本报记者 赵伟 实习记者 刘坤发 自河南南阳 在“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一项去年10月悄悄进行的临床用药制度改革——“药品双十制”,2006年春在南阳医疗界引发一场不小的"地震”,至今仍未平息。 “药品双十制”:即每个季度统计医疗机构使用量最大的前十种药品名单和前十种药品中每种药品开方量最大的前十名医生名单,并对外公布。 “药品双十制”,在南阳市甫一实施,即在整个医疗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南阳市搞的这个所谓‘药品双十制’,出发点是好的——遏制医生‘开单提成’、减轻患者负担。但这项医改制度不很科学。”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尹昕接受采访时有些无奈。 与尹大夫在同一栋楼办公的胸外科副主任金哲也对记者说:“整个南阳医疗界对‘药品双十制’的看法非常大。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举措,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 “药品双十制”并不是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的医改措施,而是地方自主、自发进行的医改探索,目的是遏制医生开大处方、吃回扣,减轻患者负担。“药品双十制”曾被舆论称作“减轻患者负担与反腐并重的一项医疗改革措施”,并得到卫生部有关领导的肯定,河南省卫生厅曾下文要求在全省推广。但这一医改措施却在南阳遇到了空前的阻力,并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风波,结果是“市委领导不满意,医院、医生意见纷纷,老百姓也没得到实惠”,一项具有良好初衷的医改近乎夭折。 后院起火 3月10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南阳市委书记何东成被一些媒体记者围住。记者们要何书记谈谈“药品双十制”、“南阳曝光200名医生吃回扣”的事情。这位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书记,去年“两会”期间曾做客新华网,畅谈南阳改革发展大计,“但这次却被难住了,因为对200名医生吃回扣的事情事先一点也不知道,因此感觉很丢面子”。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何书记到北京开会刚刚一周,家里就出了这么大的娄子,全国上千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了南阳‘200名医生吃回扣’的新闻,对南阳来说,这是个‘非常负面’的报道,特别又是在‘两会’期间,影响更大。后院起火了,何书记能不生气吗?” 何书记一个电话打到南阳,要求彻查这个事情。这个时候,由于新华社发了通稿,关于“南阳曝光200名医生吃回扣”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有媒体甚至使用了这样的标题:《河南南阳公布200名拿回扣医生的名单》。 “来南阳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南阳市卫生局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媒体的报道对卫生局的压力很大,让我们工作很被动。” 据记者了解,南阳市有关行政、司法机关已经做好准备,因为“对媒体的报道,执法机关可以视为举报,应该立案查处”。 虚惊一场 媒体的报道把河南省南阳市卫生局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且消息来源是“全市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因此南阳市卫生局监察室主任刘振海自然成了一个重要人物。 “媒体的报道是胡闹!”刘振海用手指着3月2日的《南阳晚报》对记者说,新华社的记者根本就没来南阳采访过。《南阳晚报》一位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李丽静没有来南阳采访,而是根据《南阳晚报》的报道进行改写的,因为涉及“200名医生”、“回扣”等关键词,又与“两会”热点相吻合,因此才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刘振海认为,医生开“大处方”并不意味着就肯定从中提“回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研究。通报200名医生,能说明的问题很有限。下一步卫生局将召集有关专家开座谈会,对该名单进行合理性评估,以保证它的科学性、公正性及公平性。 据记者了解,去年国庆节后,在河南省卫生厅、南阳市纠风办的指导下,按照南阳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南阳市(包括辖区县)20多家医院开始实施“药品双十制”。每个季度末,各医院要统计本院使用量最大的前十种药品名单和前十种药品中每种药品开方量最大的前十名医生名单,医院对统计结果要进行分析、通报和公示,然后将结果上报卫生局。 “因为更换计算机系统,我们统计完没有公示,只报给卫生局一份。”3月28日,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务科长郑均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要进入前十名的药品就统计,然后再找十个医生。” 许多医院因为“不知道卫生局又在搞啥名堂”,只是将统计结果上报卫生局,并没有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特别是“没有对前十名药品使用是否合理”进行详细分析。 3月1日,南阳市卫生局召开由各区、县(市)卫生局长、纪委监察负责人和市属主要医院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市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在一份会议材料上,对各医院上报的200名医生进行了通报,这是“药品双十制”实施后第一次通报“前十种药品中每种药品开方量最大的前十名医生名单”。《南阳晚报》跑卫生口的女记者陈虹被邀参加会议,第二天《南阳晚报》头版以《近200名医生上了“黑名单”》为题对会议进行了报道。报道说:“‘药品双十制’从去年10月开始在全市各大医院执行以来,市卫生局去年年底检查的结果是,过去开大处方的一些医生有所收敛,但仍然有部分医生顶风而上,继续开大处方。市区某大医院某医生2005年10月至11月,就开出吃回扣药品10万余元。市区某医院某医生开出的6张处方金额3300余元,平均每个处方金额500余元。” 3月6日,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李丽静根据南阳晚报的报道发了一篇通稿——《南阳市公布经常开“大处方”医生名单》,被媒体广泛刊登和转载。 “我们这个200人名单仅仅是一个用药量的排序,是各医院上报的一个名单,怎么就变成了‘黑名单’?”南阳市卫生局监察室主任刘振海对记者说,“现在给这200名医生定性为时尚早,因为这还需要专家组进行评判,而目前我们连专家组都还没成立,何来‘开出吃回扣药品10万余元’之说?没经专家鉴定,怎能说是经常开‘大处方’?” 事情弄清楚了,南阳市卫生局咽不下这口气:搞了一项初衷良好的医改措施,反而弄了“一身骚”,里外不讨好。这使卫生局的领导很恼火。据了解,后来《南阳晚报》分别于3月10日和14日刊登了一篇致歉性报道和一个“更正”。更正指出,《近200名医生上了“黑名单”》一文的采写记者对《南阳市卫生局关于药品“双十制度”检查情况的通报》理解有误。 医疗系统炸了锅 因为卫生局通报的200名“药品双十制”“上榜”医生,几乎涵盖了南阳市所有大医院,而媒体报道又称之为“黑名单”,因此“药品双十制”无异于一枚炸弹,在南阳整个医疗系统炸了锅。 “反应最强烈的是市中心医院。”卫生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中心医院是全市最大的一家医院,一些‘上榜’的专家反应比较激烈。而下面一些县区医院,原来不知道‘药品双十制’是干什么的,这次也跟着一起闹,就是反对这个制度。” “我开的药多,证明我干活多,我的病人多。”一位“榜上有名”的专家对记者说,“我每天管20多个病人,有的医生每天只管两三个病人,永远也上不了‘黑名单’。” “记者的玩笑开大了。”南阳市中心医院的田医生说,“病人住院时一般要指定一名主治医生,以后不管是哪个医生开药,电脑上也都是主治医生的名字。不分青红皂白,单以用药量排序有失公允,更不能说是‘黑名单’。” “卫生局公布这个名单有些仓促。”某医院一位负责人认为,“没有分析用药是否合理,只是简单地根据上报材料就公布,许多医院和医生都有看法。” “药品双十制”结果通报、媒体报道以后,整个南阳医疗界一开始批评报道“不客观、不准确”甚至是“胡闹”,后来“风向”慢慢转向质疑“药品双十制”本身,许多医疗系统人士认为,卫生局本来就不该搞什么“药品双十制”。 南阳市协和医院的郭院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开药方和安排药量,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医生有发言权。所以,对这个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才可以实施,否则非但不能解决看病贵难题,还会伤了大夫的心。” 面对来自医疗系统内部的压力,南阳市卫生局监察室主任刘振海表示:“‘药品双十制’还处在探索阶段,现在还不好说这项制度是成功还是失败。” 南阳市某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透露:“实事求是地说,南阳市肯定不止200名医生收受回扣,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我敢肯定,‘上榜’的这200人当中,如果细查,肯定会查出开大处方和收受回扣的问题,但现在卫生局一直按兵不动,显然是想把问题拖一下,不了了之,因为牵涉面太大了,卫生局承受不起,这一初衷良好的制度也可能就流产了。” 都是媒体惹的祸? 对于南阳医改风波,有人认为“都是媒体惹的祸”。“本来医疗改革就很艰难,特别是‘药品双十制’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临床医生。因此,媒体报道失误对这项改革的影响非常大。”卫生局一位官员说,“圈内比较忌讳的‘回扣药’、‘黑名单’、‘大处方’成了媒体报道的关键词,从而让整个医疗系统把矛头指向了‘药品双十制’,这一医改措施有‘胎死腹中’的危险。” “媒体的报道其实代表了一种社会情绪。”当地媒体一位编辑对记者说,“老百姓总是希望看到大刀阔斧的医改措施,希望把开大处方、吃回扣的医生全部曝光。因此,即使报道有些失误,也不应如临大敌,把问题都往媒体身上推,这样就会把医改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缺陷掩盖起来,反而不利于改革。” “‘药品双十制’最大的阻力肯定来自医院和医生,媒体的不当报道只是导火索、替罪羊。”这位编辑认为,“明摆着,‘药品双十制’是拿临床医生开刀,而临床医生的处方又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医生和医院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因此,触动了这个利益才是医改最大的阻力。”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南阳中心医院一些医生都有私家车。”医生出身的医药代表郭先生对记者说,“我们推广新药,都是先找医院,一方面新药有推广经费,另一方面医院可以防止处方外流,因为新药在外面药店里买不到。” 说起医改的阻力,郭先生笑了笑:“所谓的医改都是给上面看的,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实惠。” 南阳市中心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说:“我很赞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说法,我们的医改基本不成功。自己监督自己,老子拿儿子开刀,注定要失败。” 而据记者了解,南阳市卫生局至今也未组织专家对通报的200名医生进行“审核”。“恐怕看不到审核结果了,‘药品双十制’在南阳搞不下去了。”一位知情人对记者说。 外来经验水土不服? 据记者了解,“药品双十制”并不是南阳市卫生局自己想出来的医改高招,而是借鉴“安阳经验”。去年5月31日,河南省安阳市卫生局向河南省卫生厅上报了一份《关于药品双十制度的情况报告》。这份报告说,安阳市在基本达到了药品“院店同价”后,又实行了“药品双十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某一时限内药品使用情况及开方情况进行统计,从中发现药品在医院内的整体使用情况和每个医生的用药取向,即把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来,成为一种直观现象。 河南省政府纠风办认为安阳的“药品双十制”具有首创性,是遏制“开单提成”、遏制“大处方”、引导医生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的有效尝试。所以,河南省卫生厅收到安阳市卫生局的文件后,马上以卫生厅的名义转发,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南阳就是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开展的‘药品双十制’。”南阳市卫生局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药品双十制’不是一个制裁医务人员的制度,它只是一项规范用药行为的制度。”河南省卫生厅监察室的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阳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点偏差,主要是认为上了榜的就是‘黑名单’。实际上,有的医生虽上了前十名,但用药却是合理的。” “‘药品双十制’在南阳可能水土不服吧?”卫生厅一位人士对记者说。那么,安阳市的“药品双十制”目前是一种什么状态? “原来那个‘药品双十制’已经过时了。”安阳市卫生局一位官员说,“现在一些医院改用一月一统计,对进入前十名的药品采取降价、限用或直接停用的措施,力度很大。药厂的压力很大。” 安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贾银明介绍:“采取每月进行汇总统计的办法,对三个月累计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种药品,采购时给予降价30%。许多药厂来找我求情,都没有用。” “进入前十名的大都是一些新药、特药,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安阳市人民医院一位副主任医师说,“降价30%这一招很厉害,没有商量的余地,否则就停用。” “对进入前十名医生,我们首先会让他自己说清楚,然后组织专家对他所开的处方进行分析,看是不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安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贾银明认为,“哪个医生在乱用药,从这个名单上,各个医院领导一眼就可以看出。” 那么,采取了这些措施,患者是否受益?药品真的实现了“院店同价”? 3月25日,记者在安阳市人民医院随机采访了一位徐姓患者,她告诉记者,她爱人患糖尿病,医生每次给开“诺和灵”,她都是到外面的药店里买,因为医院售价69元,药店只需54元。记者随即以感冒为由,挂号就诊,医生开了四种药,医院划价99元,而外面药店只需58元。对此,安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贾银明承认存在这种情况。这也说明,安阳经验中的药品“院店同价”掺了很多水分,药品降价的受益者是医院而不是老百姓。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